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入世10年中國人圓汽車夢 仍須繼續奮鬥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0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導讀:中國入世十年,中國汽車從産量200萬輛到1800萬輛,從世界排名第八到第一産銷大國,10年間,中國汽車有著怎樣的風雲變幻?歷經十年,中國汽車用市場換來了什麼?

  據經濟之聲報道,不久前結束的廣州車展很像是為中國入世10年交上的一份總結,各家車企同臺競技,多款新車同時亮相,業內熱議問題和未來,勾畫出中國汽車工業的現實景象。入世十年,中國以1800萬輛成為全球第一産銷大國,這10年間,汽車也不再是奢侈品,成為千家萬戶的代步工具。歷經十年,中國的汽車工業已經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

  從2003年到現在,張先生已經換過三輛車了。

  張先生:我是03年的時候開的第一輛車,當時15萬左右,後來又換了兩次車,現在我開的是一台寶馬,現在的車價格是越來越便宜了。

  説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是張先生最直觀的感受。不過,造汽車的人另有一番體會。現在提起10年前拿到汽車準生證的那一刻,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仍然顯得十分興奮。

  李書福:覺得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了,可以自由的開發産品,可以自主創新,可以把自己的理想變成現實,所以這是非常興奮的。

  2001年11月9號,在經歷了3年的等待後,民營企業吉利終於獲准生産轎車。這一天正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最終談判的前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是談判親歷者,他回憶,汽車是談判最艱苦,也是最擔心的行業之一。

  董揚:當時只考慮外國汽車向中國進口,衝擊市場的問題,這是主要考慮的問題,當時就感覺大家多花四分之一錢,肯定會買國外品牌。

  根據中國入世承諾,當時稅率為80%的乘用車關稅從2002年1月1日起逐年遞減,2006年7月1日要降到25%,2006年取消進口配額許可證。這為中國汽車爭取到了5年的保護期,但仍然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汽車進入中國,而且價格和國産車的差距會更小。

  不過,這對那時想擁有一輛車的張先生,是個好消息:

  張先生:那時候想要買輛車還是特別難的,進口車價格太高,可不買進口的吧,國産車的選擇少的可憐。

  十年前的中國汽車工業,汽車産銷僅僅200萬輛,全行業虧損,1999年前後連一汽都發不出來工資。薄弱的底子讓整個行業對外來強手有本能的抗拒。但之後的事實證明,挑戰的同時總是伴隨著機遇。在入世前後,國家進一步調整了汽車産業政策,第一次將汽車消費、轎車進入家庭列入國家發展規劃,解除了對外資、民企進入汽車生産領域的限制,多年來徘徊在政策門外的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被納入正規軍行列。中國汽車開始和外國汽車同臺競技。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耀認為,正是這種競爭的市場,讓自主品牌異軍突起。

  尹同耀:中國企業自身的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達到了新的階段。

  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深有同感,他説,在與外資合作中,學到了很多。

  徐建一:我們管理水平的提高,製造技術的提高,包括我們産品研發的提高,如果沒有開放,沒有合作的過程,不能想象今天發展這麼快,這要承認。

  徐建一認為,現在看來,當年的擔心顯然是過慮了。

  徐建一:過去大家都議論入世了,汽車可能要死掉了,而入世以後人們就是説應該比他幹的好,這個出發點就不一樣了,十年以後今天再談,信心更足。

  汽車企業迎來發展的同時,汽車也迅速走入千家萬戶。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私家車保有量達7206萬輛,佔汽車保有量的73%以上。

  談起過去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的私家車,如此之快地走進千家萬戶,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感到特別欣慰。

  龍永圖:激活了整個汽車的消費市場,對我們這些談判者來講非常的欣慰,我們這些談判也不是放空炮,確實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國汽車市場的高度增長給全球汽車製造商帶來了一場盛宴,企業之間也展開生死較量。跨國車企長驅直入,並且開始進入低端市場,本土車企的生存空間正在被蠶食。張先生告訴記者,現在身邊朋友開進口車的很多。

  張先生:德國的,日本的都有,而且現在一台奔馳SMART只要十幾萬,這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消費者享受到了競爭帶來的好處,數據表明,2010年中國消費者可選擇的車型數量為379個,高居全球第一,而在2000年這個數字是43個。但是中國汽車走出國門卻難上加難。2010年我國汽車出口量只有54萬輛,而日本2010年出口量已近500萬輛。差距之大,讓東風汽車總經理朱福壽非常感慨。

  朱福壽:外資品牌佔到了三分之二這是我們不可回避的問題,最核心的技術還是外方在控制,一個是從外面進來,第二個在國內是獨資的,像安全氣囊等等,這種關鍵技術絕大多數還是被外資所控制,我們在乘用車整個的商品企劃,研發這個領域,實際上我們很多企業還是非常粗放的階段。

  中國對跨國車企開放了市場,希望以此換回技術。10年中,中國車企從外來的競爭對手以及合作夥伴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産業整體技術獲得提升,但是有些核心技術顯然沒有換來。除了缺乏自主技術和國際化品牌,汽車行業專家賈新光指出,中國汽車的發展還面臨3個瓶頸:

  賈新光:一個就是交通擁堵,你不可能有快速的發展,第二個就是能源問題,美國現在消耗8億噸石油我們4億噸,十年之後我們可能會接近美國,都靠進口是不可能的,第三個就是環保問題,我們在這方面沒有技術。汽車工業不能總説給我讓路,要參與到問題的解決,樹立一個汽車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觀點。

  可以説,如何走好轉型之路,中國汽車仍然在艱難探索中。

熱詞:

  • 入世頭條
  • 汽車夢
  • 汽車産銷
  • 汽車市場
  • 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