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小基金公司專業化夢想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1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小基金公司的生存正變得日漸艱難。貌似昌盛的新基金髮行未能給基金業注入新鮮血液,但卻不斷改變基金業的格局,小基金公司們本已不多的“地盤”正被強勢者蠶食。但受制于種種因素,小基金公司運營成本難以下降,兩相夾擊,令小基金公司在生存線之下越滑越遠。

  這種困境,依靠常規手段幾乎無法改變。就目前而言,基金公司的主要利潤還是來源於所管理基金資産的管理費提取,因此,擴充規模便成為當前小基金公司增加利潤,改變虧損現狀的最有效手段。不過,在擴充規模的營銷費用上,無論是新基金髮行,抑或是持續營銷,小基金公司都無法與大中型基金公司相比,這導致其發行規模和持續營銷效果每況愈下。

  而就業內常見的另一個手段:打造明星基金而言,儘管部分小基金公司偶爾會出現一兩個小基金業績突然冒尖,成為行業矚目對象,但持續性很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公司投研實力有限,當明星基金規模有所增長時,管理能力不足便很快凸顯,導致業績波動性較大,這自然難以留住長期客戶的心。

  常規手段難以帶來新增利潤的同時,日常開支也難以減少,這是橫亙在小基金公司生存線上的另一大難題。以新成立基金公司為例,在尚未有新發基金實現管理費收入的時候,包括開辦費、租賃場地、組建部門以及員工投入,就要耗費數千萬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要求,使得新基金公司無法在成立之初壓縮開支,也使得未來數年的發展成為“償債之路”。有新基金公司員工甚至自嘲:1億註冊資本是用來當柴火“燒”的,但能不能“燒”出個胚子乃至最後成形,不僅要靠實力,還要考運氣。

  正是意識到,依靠基金業十餘年發展的常規手段,已難以改變自身困境,許多小基金公司正開始琢磨,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某一強勢業務上,將該業務做大做強,從而達到曲線突圍的目的。專戶業務一度是小基金公司夢想的突圍之路,因為在這個領域,單個産品規模小且對絕對收益要求很高,操作靈活度也很高,相對監管力度較松,小基金公司的投研團隊劣勢並不明顯。更重要的是,由於專戶業務與公募業務理念相差較大,目前已成形的公募基金格局很難複製到專戶業務中,也就是説,即便大基金公司願意傾斜資源,也未必能在專戶業務中拔得頭籌,這便給小基金公司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但部分小基金公司並未放棄對公募業務的期盼。在傳統産品上,小基金公司幾無突圍之力,但在創新産品中,他們卻期望有所作為。目前市場中逐步被認可的分級基金,也成為部分小基金公司企圖“分一杯羹”的對象;正逐步興起但尚未被普遍推廣的對衝量化産品,也得到了不少小基金公司的青睞,期望招攬人才在這塊領域“跑馬圈地”……儘管就目前而言,小基金公司在公募産品的未見成效,但集中資源與一點的思路卻已漸漸成形。

  事實上,伴隨著私募、券商集合理財産品以及銀行理財産品等多種理財工具的興起,以及産業資本在A股市場話語權的不斷增強,基金業傳統意義上的發展空間正逐步收窄,求變已成共識。而在變局中,小基金公司是最弱勢的群體,若不能尋來突圍之路,必將成為洗牌中的犧牲品。正是這種危機意識,推動小基金公司們尋求專業化之路,為自己在汪洋大海中尋求立足點。

  (來源:中國證券報)

熱詞:

  • 基金公司
  • 基金業績
  • 基金資産
  • 券商集合
  • 基金規模
  • 公募基金
  • 新基金
  • 明星基金
  • 公司員工
  • 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