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12月12日 15:18 關鍵詞: 成都救助站 多元救援 理性回歸社會

成都救助站:深度、多元救援 希望被救助者理性回歸社會

央視網 記者:伍婷婷

核心提示:成都市東郊,11月末的冬日,灰濛濛的天、雨朦朦的水汽,這是南方特有的冬季,大街上裹著厚厚衣服趕路的人,嗖嗖的寒風吹著臉頰,不得不讓人拉高了衣領,潮濕、陰冷,是這個城市冬天的常態。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特稿(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伍婷婷報道)成都市東郊,11月末的冬日,灰濛濛的天、雨朦朦的水汽,這是南方特有的冬季,大街上裹著厚厚衣服趕路的人,嗖嗖的寒風吹著臉頰,不得不讓人拉高了衣領,潮濕、陰冷,是這個城市冬天的常態。

  期待長期滯留人群理性回歸社會

  在成都市救助站管理站大廳的服務大廳,一個40歲左右的中年男人正在吵嚷,他手裏拿著一個木棍,使勁地敲打著地板,嘴裏罵罵咧咧,翻來覆去只有一句話:“我就要在這裡,看你們怎麼辦?”在他的周圍,圍繞著一群人,有人試圖和他接近,也有人試圖上前去和他説話,但是他排斥地用木棍敲打著地板,似乎在告訴周圍的人,這裡是我的地盤。説到他,這裡的人都很熟悉,也很無奈。當然,他也很熟悉成都救助站裏的一切,因為,他長期就住在救助站的成年男性區。

  他是這裡的熟客,不但和這個救助站熟,他和四川的很多救助站都很熟。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的副站長羅莉也習以為常了:“他都(來了)好多年了,就想一直在這裡。我們不是不願意留他,是按照規定,他要(被)送回戶籍所在地安置。可是每次他被送回去以後,又會再來。”

  羅莉無奈地告訴記者,這位被救助者姓張,來自四川內江,像他這樣不願意離開的救助者在救助站不只一例。在成都這個四合院落式的救助樓裏,滯留著好幾個無法離開的被救助者。“我們到底應該去哪呢?我們早就沒有家了。就這裡是最適合我們的。”一個救助者説。可是按照規定,對困難群體進行臨時救助的成都市救助管理站臨時救助最長不超過10天。顯然,張姓的救助者早已超出了這個時限。

  救助站工作人員無奈之下只好撥打了110 ,在警察和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這位救助站的“熟客”還是被送回到了自己的戶籍所在地安置。但是也許過段時間,他又會出現在這裡,繼續上演之前的鬧劇。如何才能夠幫他們尋找到自己真正的家,理性的回歸社會?副站長羅莉很擔心:“他們平時在外流浪乞討,已經很受人歧視了,我們當然希望他們能在這裡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讓他們更好地回歸社會,可是這樣長期的滯留,如何做到讓他們能夠更好的理性回歸社會呢?”

  避免二次流浪 學會獨立是更好地融入社會

  2012年的這個冬日,記者正好在成都救助管理站見到了羅浩,他曾經在這裡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這一次,他買了好多小零食:“我是回來看望這裡的工作人員和小朋友的,這裡就是我的家。”

  這個眼前一直挂著微笑的羅浩,陽光、開朗。誰能想到,在兩年前,15歲的他還過著流浪、乞討的生活,母親去世、父親出門打工,他一個人從貴州跑到了四川,在街上流浪的時候,被派出所送到了救助站,剛開始,他排斥、不説話,甚至想逃跑。工作人員為了這個男孩,操碎了心。

    “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很早熟。時間長了,他看到我們是怎麼對他的,就開始接受我們了。他很認真地學習各種知識,也參加了我們的職業技能培訓。去年,我們給他聯絡上了一份汽車美容的工作,他現在完全是獨立賺錢養活自己了。”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陳星移對於羅浩的情況非常了解。

  1992年就在救助站工作的陳星移,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0年了,他已經不記得自己接手了多少孩子,但對於羅浩,他特別欣慰:“很多人都以為我們這裡的孩子都有問題,其實我們這裡的每一個孩子都不比其他地方的孩子差。羅浩是最好的證明。這裡的孩子只是曾經生活在惡劣的生存環境,缺乏關愛,只要讓他們有生存技能,他們是可以很好地回歸社會的,而且這樣的人更懂得感恩。”

  像羅浩這樣曾經流浪在街頭,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的孩子,有的是因為父母離異無人照料,有的因為殘障而被父母遺棄。為了讓獲救助的孩子能儘快回歸社會,成都市救助管理站開展了深度救助、多元服務的工作,主要為流浪未成年人進行心理疏導、行為矯正,以及必要的危機干預,有針對性地解決流浪兒童問題,更多地引入了專業的教育機構,根據這些孩子的不同情況,提供不同的教育方式,特別是勞動技能培訓,能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用在這裡真正的學到東西,幫助他們就業。

  因為只有讓他們真正的學會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才能真正的融入社會。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救助站還設立了“民工之家”、婦女維權中心、心理治療室等。“民工之家”主要是針對受助的成年人;婦女維權中心是救助站和市婦聯共同開設的,主要是為婦聯解救的遭遇家庭暴力等需要法律援助的婦女提供庇護場所。

  救助這個詞,當然不只代表著基本的管理人性化和規範化,深度救援、多元化的救助也應該深入人心,由全社會參與。“減少流浪乞討人員,幫助流浪乞討人員回歸社會”絕不是一句口號,促進救助的各項工作向專業化、社會化發展,也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十二月,成都將進入冬至,冬日裏,在這裡的救助者可以不再害怕,因為這個避風港還可以幫他們抵禦寒冷。“如何能夠把暫時的溫暖變成長久的溫暖,讓那群人不再孤單,更好的被社會接納、融入,真正地感受到今年的冬天的溫暖,每一個人都有責任。”離開的時候,救助站的一名工作人員這樣説。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