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12月11日 17:33 關鍵詞: 南昌老城區 急救車 “加塞”

南昌老城區急救車868米路走18分鐘 車外一片擁堵和“加塞”

央視網 記者:袁育堃

核心提示:南昌市的120急救反應時間每年都在因道路擁堵等多種因素遞增,記者在上下班高峰時段體驗發現,老城區內的兩家醫院間距868米,急救車卻走了18分鐘。南昌急救中心和交警部門共同呼籲建立聯動機制。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違章行駛,造成路面交通混亂。

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違章行駛,造成路面交通混亂。

央視網消息(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袁育堃報道)近日,北京一急救車因遇堵後多車不讓道,導致傷者搶救不及時身亡的消息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記者調查了解到,南昌市的120急救反應時間每年都在因道路擁堵等多種因素遞增,記者在上下班高峰時段體驗發現,老城區內的兩家醫院間距868米,急救車卻走了18分鐘。對此,南昌急救中心和交警部門共同呼籲建立聯動機制。

反應時間逐年遞增

10日上午,記者從南昌市急救中心了解到,南昌市城區一共設置了20個急救待命點,每個急救點的覆蓋半徑是3-5公里。每個急救點平均配備了一輛救護車,每輛車上都配有一名駕駛員,一名醫生以及兩名擔架員。全市有15輛車是24小時待命。整個急救中心每天需要派出去急救的車次為120次左右,通過全市統一的120調度指揮系統科學合理分配,現有救護車基本能夠滿足急救病人的需要。

南昌市急救中心副主任肖國松告訴記者,儘管目前12月份平均出車抵達現場時間是11分04秒,但是與上半年的10分48秒,三年前的8分鐘相比,時間延長不少。“在城區內,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救援抵達時間遠遠不止這些。”

記者體驗急救現場

10日下午,記者來到南昌市第一醫院南院站點,體驗一回下班高峰期時急救車的救援過程。

16點54分,中心接警電話響起,是要去接一名病危的轉院患者。1分鐘之內,肖師傅帶著三名工作人員跳上了急救車出發。可沒想到在出醫院大門的時候,就被一輛私家車擋在了路口,對方逆行強行進門,導致了3分鐘的延誤。隨後在象山北路上,則遭遇了堵車嚴重的現象,儘管急救車不斷鳴笛,但沒有車輛選擇主動避讓,同時還有麵包車利用空檔強行越線加塞。

“爸爸,堅持住!馬上就到了。”此時的病患家屬十分地著急,不停地鼓勵著,醫護人員不停地在後面幫助老人急救,而車外,卻是一片擁堵和“加塞”的景象。

根據地圖顯示,從南昌市第一醫院到胸科醫院一共是868米,原本5分鐘內就可以抵達的路程卻遇上了堵車、加塞、行人不讓道以及綠燈佔道不變道等多種情況,最終17點12分抵達胸科醫院門口,總共時長18分鐘。

多重原因制約急救

肖國松分析認為,導致急救反應時間延長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因老城區道路的改擴建以及地鐵的施工,導致可使用道路減少。另外近幾年私家車增多,市民對避讓特種車輛意識不強,對急救車存在冷漠也是重要原因。

120急救車與119的消防車一樣都屬於特種車輛,在緊急情況下享有優先通行權,但在目前的路況下,很難做到優先。“路面上沒有應急車道,只要前面一旦堵死,即便是交警在現場幫忙疏散,也很難奏效。”司機肖師傅告訴記者,他們的醫務人員經常會因為道路擁堵,沒有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而飽受病患家屬的責難。

在採訪時記者發現,不少司機朋友在遇到120急救過程中也想採取避讓,但是考慮到壓實線,雙黃線,觸碰紅燈等違章行為,只能選擇停在原地。
“儘管有規定説駕駛人避讓急救車後,可用手機拍下急救車開過的視頻作為證據,經確認屬實後會給予撤銷處罰,但是這樣的手續太過於麻煩。”一位私家車主坦言道。

部門呼籲建立聯動機制

南昌城中心道路不暢,急救車輛無法及時救援。帶著這一問題記者來到了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一名指揮中心負責人表示,北京急救車被堵一事引起了交警部門的廣泛關注,目前他們正在結合南昌道路的實際狀況,考慮具有操作性的對策。

據了解,消防和公安的指揮中心都與交警部門建立了聯動機制,一旦執行任務,路面民警會在指揮中心的調度下予以線路保障,但120急救中心尚未與交警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對此,南昌市交警部門公佈指揮中心的求助電話:0791-86268399,希望在聯動機制建立前,120急救車遭遇擁堵時,能夠及時撥打電話。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