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杜曉靜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央視網特稿(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杜曉靜報道)零下19℃,11月份的內蒙古似乎冷的比往年早。
寒冷的冬天,流浪漢在街頭依偎取暖,流浪兒童在尋求家的溫暖,救助站每晚在“搜街”開展救助……
這個冬天,大家在救助與被救助,奉獻與自願中傳遞著愛的溫暖。
27日,央視網記者走進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跟隨救助站工作人員體驗救助工作。
流浪漢不願“光顧”救助站
“天這麼冷,你要不要去救助站?那裏面吃的好,睡的暖。”這已經是張某這個月第三次聽到這樣的詢問了。
張某,流浪人員,居住在呼和浩特市一已拆遷地段的活動板房內。
“這個月救助站的人已經來過三次了,外面的生活更自在。我才不去救助站呢” 張某如是説。
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呼市救助管理站)“暖冬百日救助行動”已經開展了5年,今年從11月15日到2月15日的115天裏,呼市救助管理站增派人員“掃街”,發現流浪人員便詢問是否需要到救助管理中心居住,如果對方拒絕,則會把棉衣棉被等物資送到流浪人員暫住的地點。
11月27日晚8點,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呼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劉永剛帶領救助巡邏車找尋需要救助的流浪人員。
“我們現在把主要工作放在晚上,避開圍觀的人群,這也是對被救助人員的尊重。”劉永剛説。
在呼市一街邊公園處,劉永剛發現一個新搭蓋的窩棚。在白茫茫的冰雪中,那個用破布搭蓋的“房子”格外顯眼。一名流浪漢蜷縮在裏面,他裹著一件破棉襖,依偎在自己的全部家當——一個塞滿各種雜物的白色編織袋上,看到有人進來,他用手本能地拉了拉白色編織袋,裏面應該是他用一天時間撿來的飲料瓶。救助站工作人員耐心地勸導他入站,男子不説話,感覺來的人沒有惡意,他又蜷縮到被子裏。工作人員繼續跟他搭話,是想從口音中確定他是哪人,並答應提供車票送其返鄉。男子突然抓起身邊的飲料瓶猛地甩向工作人員,生氣地説:“我不去,我挺好的,不用你們管,出去。”勸導入站不成,工作人員無奈把棉被放在了窩棚門口,告之後離開。
“我們擔心街上的流浪漢會凍傷甚至是凍死,所以今年暖冬百日救助行動提早了15天。救助站目前的準備工作足以應對任何突發情況。”劉永剛説。
據悉,呼市救助管理站設置床位300張,棉被近500套,以保證寒冷冬天流浪人員的需求。救助站24小時開放常備棉被和棉衣,三餐供給會根據人數的多少隨時調配並保證每天都變化花樣。
但就是這樣堪比星級賓館的待遇,還是不能讓流浪人員“滿意”。記者了解到,雖然內蒙古天氣寒冷,氣溫驟降,救助站也並沒有出現流浪人員扎堆尋求幫助的情況。
“自願求助,無償救助”是我們的救助政策,有時一些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並不會自願接收救助,這也是我們工作的苦惱之一。”劉永剛説。
流浪兒童救助站裏“享溫暖”
清晨,救助站整潔的房間裏透過一縷晨光,一個衣著乾淨的11歲女孩認真地縫製著自己的“作品”,女孩叫錄錄,她曾經流浪街頭,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錄錄母親患有精神疾病,被救助站送到專科醫院就醫,救助站就成了這個孩子的家。在這個臨時的家裏,錄錄得到了救助人員的細心照顧。在錄錄的小床上是剛剛消過毒的碎花棉被,枕頭旁邊有一個毛絨玩具熊。為了減輕孩子孤獨感,救助站特意安排兩位年齡稍大一點的女孩子跟錄錄同房間住。
27日中午,整個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二樓未成年人居住區裏,只剩下一個女孩的歡笑聲。還有兩名流浪兒童因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單獨的區域居住。在救助中心,孩子從吃飯到上廁所,監護阿姨都必須全程監護。但大量時間得花在兩個智障孩子身上。
據救助站張姓阿姨介紹,這兩個孩子已經在救助站住了好幾個月了,因為他們思維混亂,工作人員根本沒有辦法從他們口中得到有價值的家庭信息,所以就沒有辦法送他們回家。看了看兩個孩子,張阿姨輕聲地説:或許他們本來就是因為殘障而被家庭遺棄。
劉永剛向央視網記者介紹了呼市救助管理站救助流浪兒童時總結出的特點,得到救助的未成年人分為幾類:首先是流浪未成年者;其次是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的服刑人員子女也可以由救助站提供生活照料;還有就是,公安機關執行職務時發現的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打擊犯罪行動中解救的未成年人,以及有輕微違法行為但根據有關規定不予處罰且暫時無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監護責任人的未成年人等,也護送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從2010年呼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流浪兒童來分析,來自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流浪兒童佔82.8%,來自外省區的流浪兒童佔64.3%,其中男性佔81%。
“流浪兒童在城市中的生存方式一般以乞討、撿破爛、偷盜、賣藝為生,但是由於他們的身心未發育成熟且文化程度偏低,極易被壞人引誘和利用,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危人群。2010年呼和浩特市救助的460名流浪兒童中以乞討為主的佔45.5%,以小偷小摸為主的佔11.8%,有20%的流浪兒童是被‘黑老大’操縱的。”劉永剛説。
今年年初,呼市救助管理站聯合多部門開展了“接送流浪兒童回家”專項行動,採取主動救助、教育矯治、回歸安置、源頭預防等綜合救助措施,使城市街面流浪兒童數量大為減少。
截至記者發稿時,該站今年救助了49名未成年人。劉永剛説,對這些流浪的孩子早一點救助,就能使他們早一點脫離危險。社會需要對這些孩子及早地進行關愛和幫助,而不是簡單送回家或者找個地方安頓,使其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教育、心理治療、家庭等一系列問題都要跟上,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擁有和睦的家庭、良好的教育以及健康的成長環境,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未成年兒童離家出走。
畢節流浪兒童慘劇發生後,呼市救助管理站再次加強主動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和乞討人員的行動,救助機構每天24小時確保專人、專車實行不間斷在街頭提供主動救助,避免因救助保障措施不到位、主動救助工作落實不力,而造成流浪人員受到惡劣天氣傷害和非正常死亡的事故。
救助流浪未成年人 政府在行動
2007年,記者就曾採訪過當時位於玉泉區的呼市救助管理站。
在舊監獄改造基礎上,一排平房並沒有如今8391.93平方米的救助站分區明確。
“現在的救助站堪比星級賓館了。”一位曾經受到呼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湖南小夥子在網上跟帖這樣評價救助站。
如今的救助站在被救助人員安全、健康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據悉,現在接收呼市救助站的救助要經過一系列的流程:體檢——洗澡——觀察室——宿舍——經聯絡後安置。
“現在被救助人員用餐方面,也比以前優越了很多。”呼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稱。
據悉,呼市救助站在用餐方面採用餐廳就餐與送餐相結合的方式:餐廳設96個餐位,分別設成年、未成年人、穆斯林就餐專區,受助人員可以在餐廳用餐;對行動不便人員利用無障阻通道和電梯實施保溫車送餐服務;受助人員宿舍區域,每層設公共衛生間,殘疾人衛生間,公共盥洗室。
救助站環境的改善,直接反映了政府對於這項社會救助保護工作的支持。隨著貴州省畢節市五名流浪兒童生火取暖發生的意外,暴露了未成年人保護制度的短板,同時也讓城市流浪者的救助問題成為政府的核心議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非常重視,要求各級政府都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的工作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統籌協調當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
記者手記:救助流浪人員不能靠一己之力
採訪中,記者聽到的更多是描述救助站的無奈和苦惱。
無奈地是很多流浪者不願接受救助,並且還會對救助人員進行謾罵和毆打。苦惱地是救助流浪人員,並非是救助站一家之事。
為了保護流浪未成年人這個弱勢群體,2006年民政部、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中央綜治辦、中央文明辦、中央編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鐵道部、交通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19部門共同制定了《關於加強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見》,對於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指導作用。要求各級有關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統籌考慮,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安置等保障工作。
可是在19個部門的銜接和配合中避免不了出現溝通、協調等一系列問題,如何統籌並理順各部門的責任成了現在救助工作的當務之急。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