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馬旭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央視網消息(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馬旭報道)有不知道去往何方,也有不知道來時的路,新疆烏魯木齊市救助管理站有一批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口音、不同出走原因的社會流浪人員。
如何幫他們找到回家的路?這是救助管理站所有工作人員每天面臨的問題,在竭盡所能照顧流浪人員生活的同時,工作人員還要像偵探一樣尋找證實他們身份的蛛絲馬跡。
為何流浪
烏魯木齊市救助管理站位於喀什東路的一個小院內,2012年11月29日,央視網記者來此調查採訪。救助管理站的辦公區和流浪人員的宿舍都在同一幢大樓上,電梯、食堂、閱覽室、健身房分佈在樓層中間。
坐在閱覽室看書的閻西,蓄著絡腮鬍,説話不快不慢,只記得自己來自山東,卻説不清來自哪個具體的村落。
閻西説,小時候家裏窮,娶不起媳婦,父母死後,他從20歲就開始流浪。閻西先後去過黑龍江、天津、北京、內蒙古等省市,今年才剛到新疆。
閻西會做飯、理髮、水暖安裝、寬帶安裝等技術活。雖然他走南闖北,烏魯木齊市救助管理站卻是他的第一站。
今年11月1日,因為錢物丟失,流浪街頭三天的閻西被烏魯木齊市巡邏人員發現並帶回救助站。在救助站,閻西生活得很好,有吃有住,還有棉大衣,他非常感謝政府的幫助,但並不想長期依賴這樣的救助。
閻西雖然已經54歲,卻還想去西藏看看,但望著窗外的積雪和冰冷,臉上流露出一絲無奈和恐懼。
13歲的雪兒患有癲癇病,見人就説“知不道”等家鄉話,她莫名其妙地被父母拋棄在新疆後,不知何去何從。
有些人因為生活所迫而流浪,而另一些則並不如此。覃蕾弟今年17歲,來自廣東肇慶市德慶縣,家庭條件較好,父母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而他的流浪則是因為叛逆的青春。
2010年,覃蕾弟懷揣4000元錢,一聲不響地離家出走到新疆尋找網友,身上的錢花完後,從小嬌生慣養的覃蕾弟,開始起早貪黑地打小工來維持生計。然而,兩年時間賺的幾萬元辛苦錢,卻被他買手機玩遊戲揮霍一空。
今年9月,身上僅有的4000元錢連同身份證被盜後,覃蕾弟淪落街頭,沿街乞討,最近才被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巡邏員發現,來到救助管理站。
另一位20歲左右的女孩子,只會寫字證明自己聾啞,但聽到照相機的快門聲音就逃之夭夭。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懷疑她是職業乞丐,正在多方進行核實。
回家的路
“覃蕾弟現在非常想回家,他再也受不了在外流浪的日子,目前救助站工作人員正在給他辦理臨時身份證,購買火車票回家。”烏魯木齊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艾尼瓦爾説,接受記者採訪的這幾位算是思維正常的,樓上還有幾十位患有各種病症的流浪人員,完全問不出回家的路。
“救助站的臨時居住期限為15天,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超過了時限,”據艾尼瓦爾介紹,從今年10月15日至11月21日,救助管理站已救助113人,今年初到現在總共救助1054人。
一個救助管理站的配套設施好壞,與政府的重視程度有關。目前烏魯木齊市救助管理站是全新疆最好的兩家之一,各種硬體、軟體設施一應俱全,設置救助床位400張,兒童床位100張,“三人一間房,就像住賓館。”艾尼瓦爾説。
自2008年以來,烏魯木齊市在各區都建成了救助管理站,形成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救助網絡,積極救助社會流浪人員。
與此同時,烏魯木齊市對流浪未成年人進行關愛型救助,強制他們進入救助站,對其加強教育和心理開導,讓其回歸家庭,並聯絡當地民政和教育部門切實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
據了解,今年10月19日寒冬降臨後,烏魯木齊救助管理站提前啟動了“寒冬送暖”的活動,聯合新聞媒體積極救助街頭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並在出租車燈箱廣告欄和新聞媒體上發佈24小時值班電話。
“不管他們的家在哪,有沒有家,救助站都要將流浪人員妥善安置,努力給他們安排一個家,例如:精神病人去精神病院,兒童去兒童福利院,老人則去老人福利院。”艾尼瓦爾説。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