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11月30日 18:13 關鍵詞: 銀川市救助管理站 未成年人流浪

銀川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流浪 家庭環境是主因

央視網 記者:高宇婷

核心提示:對於救助站裏的一些“常客”,其流浪原因複雜多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救助站並不能幫他們從根本上解決流浪問題,而從當前的現實來看,救助站又的確是社會救助鏈條的最末端。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消息(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高宇婷報道)有很多因為各種各樣原因而不得不在社會上流浪乞討的人,其中相當部分是精神不太正常,智力有一定缺陷的。各地的救助站,有時候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一個溫暖的“家”。

  11月28日下午,通過諮詢銀川市救助管理站24小時服務熱線,記者找到了位於銀川市新火車站對面通達北街上的市救助站,探訪這個大多數流浪人員臨時的“家”的現狀。

  即將搬入新家的銀川市救助管理站

  在一座安靜的院子裏,南北各有一棟小樓,位於北邊的二層小樓,就是流浪人員的救助地。

  小樓、圍墻加上一扇緊鎖著的大鐵門,隔開了被救助人員與外界的接觸,要先進入大門右側的傳達室方能進入獨立的院內。由於相當數量的流浪乞討人員精神異常、神智不清,才有了這樣的設計以便於安全管理。

  典型的磚混型建築,歷經了12年的時間顯得有些破舊。一樓是流浪乞討人員的宿舍和活動室,男女分別在東西兩側的房間。成年被救助者的宿舍裏只有4張高低鋼管床,床上鋪著褥子,但屋裏乾淨整潔,沒有任何雜物;活動室墻上懸挂著一台電視機,除此還有幾張桌椅,屋內有3名受助人員。記者試圖和他們交流,發現唯一一名精神正常的男子聽力有些障礙。

  到了這裡,救助站會給每位流浪者發一身衣服:棉大衣、棉褲、棉鞋等。

  二樓的未成年人區域條件好了許多,雖然宿舍裏同樣是4張高低鋼管床,但床單枕巾等用品是由工作人員精心挑選了卡通圖案。活動室佈置的和學校的教室一樣,墻上挂有國旗、國徽、國歌以及雷鋒語錄,電視機、課桌椅也明顯比樓下成人活動室裏的好很多。銀川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唐繼虎告訴記者:“墻上的黑板報,是兒童節的時候專做的一期。”

  除此之外,二樓的陽臺欄杆處全部用鐵網包住防止未成年人出現意外。記者去的時候,並沒有未成年人在這裡。

  儘管目前條件簡陋,但記者了解到,位於銀川市興州北路的新救助站已完全建好,就等下個月底搬入“新家”。

  據了解,新址佔地面積13333平方米,建築面積5300余平方米,分別設有辦公區、男女成人救助管理區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區,有受助人員宿舍30余間,救助床位200張,均為單人木板床。配置有餐廳、醫務室、心理輔導室、盥洗室、閱覽室、活動室、母嬰室等設施。

  未成年人流浪 家庭環境是主因

  銀川市救助管理站是全區救助量最大的管理站,也是寧夏唯一承擔跨省接護送行動受限流浪乞討人員任務的救助管理站,今年以來,該站的救助量已超過3000人次,其中未成年人達300人次。

  在二樓未成年人活動室裏的黑板報上,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留出一個角落,開了一個名叫“我的流浪生活”的欄目,讓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流浪經歷,貼在黑板上。

  唐繼虎告訴記者,未成年人流浪者最大的特點是愛撒謊,在大街上找到他們帶回站裏後,這些孩子或許不願回家,便謊稱自己的家是某個地方。墻上一份最厚的流浪經歷,是一位叫張波的孩子寫的,第一份經歷裏他的家在內蒙古包頭,可是工作人員辛辛苦苦的開車到了那裏發現,他的家根本不是那。

  後來,大家總結出了經驗,讓孩子們自己寫出自己的經歷,愛撒謊的多寫幾遍,最終總能找出真實情況。這個當時説自己叫張波的孩子,最終寫了4份經歷,經過甄別後,被工作人員成功送回了家。

  二樓還有一間檔案室,打開一本相冊,唐繼虎向記者展示了救助站曾經幫助過的每一名未成年人,他們中的大部分都被父母接回了家。一名叫小春的孩子卻反反復復被救助過很多次,因為父親坐牢,爺爺奶奶相繼去世,無家可歸他只能在街上流浪。2007年最初被發現時,小春的親人無人願意照看,而等到小春的父親出獄,可以撫養他時,他已經養成了流浪的習慣,不願再回家,對此工作人員很無奈。

  唐繼虎告訴記者:“這些未成年人,有些是家裏特別溺愛,也有些是家裏無人照管。單親和父母離異的家庭,在流浪的未成年人中比例很高。”

  反復救助流浪人員較多 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11月29日下午,記者再次到救助站了解相關情況,碰到了工作人員早晨剛從銀川市寶湖公園找到的一名流浪人員柯爾賣。

  這一次找到柯爾賣,源於一位熱心市民的電話,而她早已是救助站的“常客”了。柯爾賣的精神異常,很多事情她可以説的很清楚,但卻無法逃脫流浪的命運。見到記者,柯爾賣大聲問:“你也是要回家的嗎,你的家遠嗎,你叫什麼名字?”

  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2010年,在大街上流浪的柯爾賣被救助站工作人員發現,帶回救助站詢問、登記後,按照規定,送她回到了戶口所在地的中衛市救助站,由中衛市救助站送回家裏。

  2011年5月,有熱心市民致電救助站:一位懷孕婦女在街上流浪、無人照看。工作人員趕到後發現,這位懷孕婦女就是柯爾賣。工作人員將她送到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出院後又護送回中衛市救助站。不過僅僅過了兩個月,柯爾賣又出現在了銀川的大街上,這次她並沒有挺著大肚子,據她自己講,孩子已經生了出來,摔死了、埋掉了。

  那一次,柯爾賣又被銀川市救助站送回了中衛市。這一次柯爾賣告訴工作人員:“你們把我送回去幹啥,他們不要我。我對銀川熟悉,你們每次送我回去,我自己又扒著火車回來。”

  在公園找到柯爾賣時,她和一個拾荒的男子一起生活,一年的時間裏,他們又共同有了一個孩子。

  柯爾賣説:“張世界(音,她的孩子)長的可俊了。”

  工作人員問她孩子在哪?

  “放在銀行的亭子裏被人抱走了,”柯爾賣説。

  “你為什麼不養?”

  “不是不要,怎麼養活啊?”

  鋻於救助站的特殊性,每位流浪人員的救助期最多為10天。像柯爾賣這樣神智不清的社會流浪人員,家人故意放任其出走的有很多。許多流浪人員送回了家,家裏人反而質問工作人員,“你送回來幹啥?”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只有政府出面終身寄養,他們也實在沒有能力解決這樣的問題。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