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徐輝 周紅艷 倪楊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河北省農業廳廳長 趙國嶺
嘉賓簡介:
趙國嶺,男,漢族,1955年2月生,河北省黃驊市人,1973年2月參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博士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河北省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黨的十八大代表。
央視網消息(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徐輝 周紅艷 倪楊報道)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11月12日,十八大代表、河北省農業廳廳長趙國嶺在接受央視網專訪時表示,報告中的這一提法讓他“深受觸動”。趙國嶺認為,這體現了黨對中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和對“三農”工作的科學定位,再次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説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同時與報告的總體指導思想不謀而合,抓住了要害,找準了突破口。而在談及三鹿奶粉事件後河北省奶業的重構建設這一問題時,趙國嶺表示,三鹿奶粉事件後,河北省痛定思痛,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專項整治,目前奶業已經獲得了恢復性增長。以下為本次訪談精彩觀點實錄:
“三農”問題解決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成了空話
央視網: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對此,您的解讀是怎樣的?
趙國嶺:我理解,之所以説是“重中之重”,是因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首先是弱中之弱、難中之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全民覆蓋等目標,“三農”問題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是塊短板。
大家知道,農業既是基礎産業、更是弱勢産業,農業生産仍很脆弱;農村既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更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基礎仍然薄弱;農民是社會最大群體、更是低收入群體,自身發展實力仍然不足。如果“三農”問題解決不好,就拖了小康建設的後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就成了一句空話。特別是在農業連年豐收、農産品供給相對充裕、農民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農業發展形勢總體較好的情況下,越容易出現忽視和放鬆“三農”工作的傾向,重視“三農”的力度越容易減弱,做好“三農”工作的勁頭越容易鬆懈。所以黨中央再次提醒全黨,要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意義希望社會各方面能夠深刻認識,面對“三農”內外存在的重重困難,面對艱巨繁重的工作任務,務必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真正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真正研究“三農”,支持“三農”,切實做到思想上重視、精力上投入、政策上傾斜、措施上給力。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央視網:請您介紹一下河北省這一年來農業工作的重點是什麼?取得了那些成效?
趙國嶺:今年以來,我們全省農業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産抓特色”戰略部署,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堅持錯位發展,在特色上做文章;轉變發展方式,在優質上下功夫;延長産業鏈條,在高效上找出路;強化支撐保障,在服務上求實效,糧食總産有望實現“九連增”,主要農産品全面增産,農業發展特色更加鮮明,農民收入增速超過城鎮居民,農業農村經濟在困難多、起點高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發揮了支撐和保障作用。
特別是在發展糧食生産方面,河北以4000萬畝生産核心區為載體,以高産創建和噸糧建設為抓手,推進資源整合、品種更新和技術集成,帶動整體生産水平提高。全省建設620個國家級糧食萬畝高産創建示範片,在1市、3縣、32個鄉推行整建制糧食高産創建試點。大力推廣了農機深松、“一噴三防”等關鍵增産技術。先後戰勝了嚴重洪澇災害、特大颱風、蟲災暴發、低溫凍害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今年全省糧食總産達到654.5億斤,比2002年增加167.3億斤,增長34.3%。平均畝産達到693斤,比2002年增加192.1斤,增長38.4%,總産、單産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九年連續增産。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8元,增長12.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431元,增長16.4%,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居民。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央視網:在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方面,有哪些具體建議?河北省在這方面有哪些實踐經驗可以分享?
趙國嶺:依照河北這幾年走過的路子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我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首先,從規劃的層面來講,區域規劃應該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不能説先規劃城市,再規劃農村,必須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來規劃。繼續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出臺和落實力度,堅持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把財政性資金向“三農”多投入,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在這方面,我省的邯鄲市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在噸糧市建設中,市縣兩級財政一年就拿了三個億,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其次,從制度的設計上,要按照城鄉一體化標準來搞建設。比如説將來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現在農村是新農合,城市是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目前兩者的保障度差距較大。未來任務的重點應是要加強農村,逐步並軌,消滅差距,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金融政策方面,也需要相應的政策扶持,現在農村多數是家庭承包經營,除了宅基地和自己建的房子之外沒其它東西是可抵押的,農民融資非常困難,而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對資金的需要將成倍數地增長。所以就需要金融政策向農村傾斜,金融如何更好地保障農業,這需要在制度設計上有所考量。此外,在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徵地制度等方面,都需要出臺具體措施,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第三,從農民生産生活條件看,我覺得一定要千方百計加強新農村建設。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加強道路、交通、文化、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教育條件,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河北省今年實施了幸福鄉村計劃,按照“水電路訊房、山水林田村、科教文衛保”15個字的要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産業政策等全方位建設,與十八大的要求一脈相承。
第四,從産業發展來看,要著力加強現代農業建設。産業發展不起來,農民沒有致富途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農業是自然過程和生産過程的統一,受天制約的成分很大。只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才能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産率。因此,要堅持“四化同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深入實施“一産抓特色”戰略,著力推進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提高,著力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推進農業特色發展、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努力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央視網: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把農業科技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河北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都有哪些實踐?
趙國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對農業增長貢獻率已經達到53.5%,科技進步已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我們主要做了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針對基礎研究相對較弱的問題,堅持“引進開發並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新機具的推廣步伐,促進農業生産良種化、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産經營信息化,實現向現代化生産方式的轉變。
二是針對推廣體系活力不足的問題,堅持不移地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建成覆蓋全省農村的2602個區域站或鄉鎮站。在強化硬體建設的同時,積極爭取機構、編制、人員、經費等軟體方面的配套,充分發揮其對現代農業建設的支撐保障作用,解決農業科技推廣“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三是針對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的問題,以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為抓手,培育扶持種養大戶、農機作業能手、科技示範戶、返鄉農民工、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新型生産經營主體。
四是針對技術應用單一分散的問題,積極開展糧棉油糖作物萬畝高産創建示範片、蔬菜水果標準園、中藥材示範園、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水産標準化健康養殖示範場建設,推進資源整合、品種更新和技術集成。加強技術簡化物化集成,開發提煉“傻瓜技術”,開展“套餐”式推廣,為農民提供“菜單”式服務。
今年中央1號文件下發後,河北省委省政府經過深入的研究謀劃,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實施意見》,在體制機制等方面做出了許多突破和創新,比如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進行獎勵,實施農業重大技術推廣支撐專項,推進種業創新,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啟動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等。
面對市場,要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央視網:截止2011年,我國糧食産量連續“八連增”,這説明我國農業生産的增長水平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同時,我們在日常的新聞報道當中或者調查當中發現,並不是所有增産都意味著增收。比如像“菜賤傷農、果貴傷農”的情形時有發生,想要解決這樣的矛盾,您有什麼樣的好辦法?
趙國嶺:解決農民穩定增收的問題,必須加強市場信息引導,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帶領農民闖市場。
加強生産調控和市場監控,通過信息網絡、新聞媒體、三農熱線、手機短信等多種渠道,及時為農業生産提供有效的信息引導服務。
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目前河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達到1158萬畝,流轉比例已達13.9%。
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河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2.7萬家,覆蓋全省近1/5的農戶,這些合作社在推進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推進蔬菜産業發展示範縣建設中,省級成立了蔬菜行業發展聯合總社,註冊了蔬菜“冀園一品”集體商標,已帶領全省170多個蔬菜專業合作社挺進北京中高端市場。
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積極發展訂單生産,帶領農民闖市場。
培育大批亦農亦工的農民群體
央視網: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有一個難以完全避免的問題,就是農村優質勞動力的外流問題。對這一問題,您的解決方案?
趙國嶺: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是無法阻擋的趨勢。但只要我們處理得好,引導得好,務工與務農,是可以很好統籌的。
一方面,從農業生産角度看,一是大力發展農機統一作業、植保統防統治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減輕單一作業負擔。二是積極引導農民自願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集體互助。三是努力提高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水平,將農民群眾從繁重的農事中解脫出來。四是依法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另一方面,從農民工群體角度講,在國家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和城鎮經濟將得到更快發展。各級各有關部門應突出做好農民工群體這篇文章,積極引導和帶動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在本地務工就業,培育一大批亦農亦工的農民群體,使其在以縣城為中心的1小時經濟圈內成為能務工、會經商、會種田的多面手,“農閒”做本縣的工,“農忙”種自家的田。同時,開闢返鄉農民工進城創業園,鼓勵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三鹿”事件讓河北痛定思痛,向規模養殖轉變
央視網:我們知道,河北省是奶業大省,但幾年前的三鹿事件則對這一産業産生了毀滅性的打擊,近年來,河北對於奶業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趙國嶺:實話實説,“三鹿”奶粉事件給河北奶業帶來了沉重打擊。河北省痛定思痛,希望可以借“三鹿”這件壞事,來重新佈局這一産業的轉型發展,把它當成好事。為此,從2009年起,鎖定奶牛規模養殖和奶站交由乳製品加工企業經營管理這兩個目標,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專項整治,到2011年底兩大目標圓滿實現,奶業生産不僅克服了“三鹿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恢復性增長,而且生産方式實現了由家庭散養向規模養殖的重大轉變。目前全省奶牛總量達到202萬頭,規模養殖比例保持在100%,其中存欄3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區就達1914個,存欄數佔到全省奶牛總量的95%。全省還建設了20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區,部省級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達到1023個。
大家知道,河北省發展畜牧業有三個優勢,一是適宜的氣候優勢。我省氣候既不寒冷,也不潮濕,是發展畜牧業特別是圈養畜禽的黃金地段。二是獨特的區位優勢。河北環繞京津,面對著巨大的消費市場。河北菜籃子産品運輸距離短、運費低、産品保鮮度高,在京津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三是豐富的飼草飼料優勢。全省5000多萬畝玉米種植面積,張承地區還有天然的牧場。
正是看到了河北省奶業發展的優越條件以及奶業全面轉型升級帶來的變化,近兩年我省畜牧業龍頭企業發展迅猛,全省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達到68個,伊利、蒙牛、新西蘭恒天然、六和集團、雨潤集團等外埠龍頭企業紛紛到河北落戶。
去年底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工作會議,出臺了《關於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決定在“十二五”期間,省市縣投資8.7億元,培育壯大畜禽良種繁育、動物疫病防控、畜産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和飼料獸藥保障“四大體系”。我們將緊緊抓住這一重大發展機遇,以提檔升級為著力點,以規模養殖示範場創建為抓手,以産業化龍頭企業為帶動,堅定不移地推進千萬噸奶建設,爭取到2015年,全省實現1000萬噸奶的發展目標。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