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王甲鑄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2010年3月4日,西南大旱。新華社貴州分社記者劉續到貴州省晴隆縣規模村取水點拍攝採訪,他用相機記錄下了小羅珊湊到水車跟前用嘴噙住水管喝水的瞬間。照片中羅珊清澈的眼神和那些大片因乾旱而龜裂的土地一樣,刺痛人心。
2012年9月。一場秋雨之後,貴州省晴隆縣規模村村民的屋頂上又一次蓄滿雨水。村民們用一根水管接下這些水來使用,洗衣、洗碗,喂豬,每一滴水都要格外珍惜。
2010年春季,我國西南5省發生世紀大旱,5000多萬人口受災。據統計,這場罕見的世紀大旱使近500萬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40萬公頃良田顆粒無收,2000萬人口面臨無水可飲的絕境。此後兩年內,西南部分地區的乾旱依然持續。
經歷了兩年大面減産和絕收之後,規模村的境況在2012年總算有所改變。儘管與雨水豐足時相比依然差強人意,但他們還是迎來了三年來的第一次豐收。而這豐收的背後,是災區民眾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抗旱救災,與天地爭鬥的艱辛與努力。
一個四歲女孩的“渴”
2009年那場世紀大旱,在規模村布依族小女孩羅珊的記憶裏已經逐漸模糊。但當時人們對水的渴望,卻永遠真切地印在了她5歲的眼神裏。
旱災從2009年夏季開始。至次年4月,貴州省沒有一場有效降雨,群眾飲水困難,大片農作物因旱絕收。規模村位於旱災最為嚴重的黔西南,2010年春季,群眾飲水出現困難,當地政府組織拉水車從上游水源拉水到村子裏,每家每戶排隊在取水點挑水回家。
“上遊的水也不多,是山水,天再旱都不會斷,但水量很小,喝的都不能保證了,田是澆不了的。” 2012年9月15日,記者在規模村回訪時,在村裏當了20年村支書的羅代富向記者回憶説。
“接水不方便,要排隊等,一桶水用好幾天,渴得不行了才給娃喝一點,不敢敞開了喝,”一位村民告訴記者,當時洗澡對他們來説,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那年旱情最嚴重時,出現了令無數人感動又痛心的一幕:許多災區孩子捨不得喝學校發的礦泉水,悄悄存起來,等週末放學後帶回家給家裏的弟弟妹妹喝。
2010年3月4日,新華社貴州分社記者劉續來到規模村取水點拍攝採訪,“當時的情況已經很讓人惱火了”,劉續回憶説,取水點跟前許多孩子,都圍著水桶等水。5歲的羅珊是其中之一,水車開來後,村民陸續接滿水回家,突然小羅珊湊到水車跟前,用嘴噙住水管喝了起來……這個令人心酸的瞬間被劉續抓拍下來。
照片中,羅珊清澈的眼神裏透的,是無數災區同胞當時對水的無限渴望。那眼神和那些大片因乾旱而龜裂的土地一樣,刺痛人心。
規模村村主任羅定虎告訴記者,過去三年乾旱依然在持續,只是程度有所減輕,“前年穀子(水稻)收了三分之一,去年絕收,今年的情況是最好的”。
資料顯示,在2011年,晴隆縣因乾旱造成農作物受災總面積已達10.13萬畝,成災面積6.3萬畝,絕收面積0.9萬畝,受災人口7.8萬餘人,造成飲水困難的人畜近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743萬元。
到2012年,僅4月份全月降水量只有3.8毫米,僅佔常年平均降雨量的5%左右。據該縣民政局數據,截止5月3日,全縣因乾旱受災人數為14238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721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88.31萬元。
而在更大範圍內,僅乾旱最嚴重的2010年,西南五省的農作物受災面積近500萬公頃,其中40萬公頃良田顆粒無收,2000萬同胞面臨無水可飲的絕境。
全民抗旱
從晴隆縣城到規模村,乘車大約40分鐘行程。一場秋雨之後,山路邊布依族人家的屋頂上積滿雨水,如一方池塘。
睛隆縣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屬高源峽谷區,全縣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谷深。儘管北盤江及其在該縣境內的支流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但由於特殊的地質與地貌環境,利用率很低,加之地表幹早缺水,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多年來一直被水所困。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當地人開始利用自家的屋頂接蓄雨水,用一根水管從屋頂接到院子裏使用。這一池淺淺的雨水可以供一家人使用一週左右。因為這要看“老天爺”的臉色,所以每一滴水都得格外珍惜。
而村民飲用水則需要到村裏的水池邊去挑,水源來自上遊河水,但在乾旱時,乾涸、斷流常有發生,並不能保證基本生活用水的供應,更不用説澆田了。
從中央到地方,馬不停蹄地努力
2010年4月3日至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趕赴貴州,深入村寨,走訪農戶,察看災情。當年溫家寶總理三下西南,檢查指導抗旱救災工作。溫家寶指出,要充分利用現有水源,拉水送水、人背畜馱、打井找水、應急輸水,絕不讓一戶群眾斷水。要迅速動員組織起來,盡力保育種、保育苗、保灌溉,擴大旱育秧和旱田作物面積,及時改種馬鈴薯、玉米、雜糧、烤煙等作物。
晴隆縣委縣政府制定的抗旱原則是“先生活、後生産”。“先保證群眾的基本生活用水,每天有運水車從上遊拉水到寨子裏,村民再用水桶挑回去用,”羅代富對記者説。
記者9月中旬採訪時發現,為了確保村民基本生活用水,規模村所在光照鎮在2012年已投資96萬元為每家每戶安裝了自來水,並已在今年6月完工。儘管水源依然是上遊河水,乾旱時水量很小,但已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全村400多戶2300多民群眾不再為吃水發愁。
在確保人畜飲水的前提下,如何把因乾旱而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是擺在當地政府和群眾眼前的更為緊迫的任務。2010年乾旱最嚴重時,在幫扶單位晴隆縣氣象局的幫助下,規模村投資15萬元在田間地頭修建了6個水池,用來抗旱保苗。
記者採訪時發現,入秋莊稼長成之後,這6個水池已經基本乾涸。“春天,有水源就能起作用,水拉來後倒在池子裏,村民自己挑水灌溉,抗旱保苗,”羅定虎説。
目前,羅定虎正籌劃在村裏原有的取水池邊建一個更大的蓄水池,打算年底竣工。羅定虎説,“這個大蓄水池一方面保證村民日常用水,同時等秋季雨水豐足時蓄水,等到春旱時就可以用來澆田。”
就整個晴隆縣而言,2011年的政府資料顯示,該縣的骨幹水利、農村飲水安全、飲水配套等工程建設已經取得新進展,光照水電站建成投入營運,箐口水庫復建、西泌河水庫建設前期工作順利推進,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9萬畝,農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積從0.11畝提高到0.27畝,解決了12.4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長效增收
在規模村村口,立著一塊泛白的“貴州省蔬菜産業化扶貧項目”的廣告牌,項目內容顯示,規模村將獲得投資34.24萬元建設10個單體大棚,種植無公害蔬菜450畝,項目預計扶持48戶農戶,年人均可增收1286.9元,建設年限為2010年6月到2011年9月。
但是記者採訪發現,這一項目至今未啟動。
“溝渠沒有修好,春天枯水季節沒有水,後來就轉點到其他地方了”,規模村所在的光照鎮副鎮長楊潔説起這一項目,難掩失望之情。
據中國扶貧基金會2010年5月的資料,2010年的大旱,導致除四川外的西南五省區市,至少有218萬人返貧,經濟損失超350億元。其中雲南漁業、農業損失共計170億元,貴州損失132億。
不僅要防止村民因旱返貧,還要想辦法讓農民增收,這是當地政府眼下的工作重點。
距離規模村不遠,貴州省水利廳正在規劃興建西泌河水利樞紐工程。對規模村和周邊一些村子來説,這一工程如果上馬,將會帶動幾個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有一個工業園區正在興建,佔地500畝,有服裝廠和一家藥廠,”楊潔向記者介紹説,廠區建成後可以解決村裏的剩餘勞動力,村民接受培訓後將進廠工作,按計件分配,白天上班,晚上可以照顧家庭。
在農業産業方面,規模村也正在嘗試改變以往只種玉米和水稻的傳統種植習慣,增加早熟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我們這裡海拔只有600多米,今年投資3萬多元種了100多畝早熟玉米,一斤可以賣到3塊多錢,”楊潔説,僅這一項就可以為農民每畝增收1500到1800元,今後還將擴大種植面積。
同時,規模村還投資2萬5千元種植了20畝生薑和30多畝西瓜,“在不受災的情況下,生薑一畝可以産4000多斤,一斤可以賣5塊錢,西瓜一畝地的産量也在4000斤以上,”村主任羅定虎向記者介紹,今後種植面積將逐步擴大。
因旱而變,規模村人在連年旱災的襲擊下並未退縮。2012年秋,規模村布依族村民正在稻穀泛黃的田間忙碌,三年來的第一個豐收已然來臨。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