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10月11日 09:47 關鍵詞: 華僑村官 浙江青田 村級組織換屆選舉

“華僑村官”造福家鄉

央視網 記者:李笛 通訊員 張永益

核心提示:在浙江青田,華僑回國當村官正在成為潮流。在去年年初的農村新一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青田縣涌現出59名“華僑村官”,比上一屆增加60%以上。與本土村官相比,“華僑村官”具有很多優勢——資金優勢、視野優勢,他們具有世界眼光,在西方學習了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理念。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華僑村官”們在一起共商“村”是,他們在國外數十年的打拼經歷,讓他們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帶回來了很多新理念。

  徐定陸和來村務工人員,正向洪樹林描述港頭村的規劃思路。  

  徐定陸在烈日下疾步向前。

  徐定陸上身穿著綠白相間的T恤,下身穿著白色七分褲,腳穿一雙白色的涼鞋。這身裝扮,在麗水市青田縣溫溪鎮港頭村,顯得格外惹眼。一路上,徐的同村好友紛紛與他打招呼。但跟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好友們都光著膀子,露出太陽暴曬後黝黑的肌膚。

  徐定陸是青田縣的“華僑村官”。在做村官之前,徐定陸到過100多個國家。在國外創業30多年後,2008年徐定陸在朋友的力邀之下,開始了他的村官生涯。

  在青田縣,像徐定陸這樣的“華僑村官”還有很多。在去年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青田縣出現了59位“華僑村官”,他們都在國外有數十年的打拼歷史,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帶回來了很多新理念。

  帶來了財富增長了見識

  青田縣是一個山多地少的貧困縣。因為地少,人均只有幾分地,導致糧食緊張。青田人漂洋過海,出國打拼,一切皆因貧窮。

  青田縣方山鄉周岙村的“華僑村官”周亮洪,家中有5個兄妹,“那個年代,基本沒有吃飽過,為了過日子,路旁只要有空隙,就會見縫插針地種上地瓜。”周亮洪説,見縫插針式的耕種模式改變不了地少的根本局面,無奈之下,1987年,周亮洪開始出國打拼。

  周亮洪去過巴西,但是在短暫停留之後來到西班牙。他在西班牙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餐館裏打工。後來又租了一間店面從商。可是經營並不順利,最困難的時候,連房租都無法支付,無奈只能把攤子擺在了地鐵口、公園內。“那時候,幾個月才做一個集裝箱的貨”。後來,生意越做越大,每個月都要做十多個集裝箱。如今,周亮洪的生意已經涉及貿易、地産,遍佈西班牙、南斯拉伕和浙江的湖州、義烏。

  與周亮洪出國原因略有不同的是,徐定陸是因一場意外的大火走出國門。

  30多年前,徐定陸在青田縣城經營一個家電舖子,後來,一場意外的大火把店內的家電付之一炬。

  萬般無奈之下,徐定陸也加入了青田縣的出國大軍。在國外30多年的時間內,先後到過100多個國家,直到1999年,才在葡萄牙安頓下來,並成為一家大型娛樂俱樂部的老闆。

  數十年的國外磨練,不僅給青田華僑帶來了財富,同樣也增長了見識。這也為以後的競選村官,奠定了基石。

  一次,從西班牙的媒體上,徐定陸看到關於中國建設新農村的報道。於是2007年,徐定陸在一次回鄉探親之際,特意了解了新農村建設的情況。後來,在村內朋友的力邀之下,決定競選村委會主任。

  頗懂策略的徐定陸,一邊返回西班牙,把俱樂部整體轉租,而另一邊,出資10萬元,把村裏的老年協會翻修一新。

  就在徐定陸準備競選港頭村村委會主任之際,方山鄉周岙村的周亮洪、船寮鎮朱店前村的洪樹林等人也紛紛不約而同地開始返鄉競選村官。

  青田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饒欽英告訴央視網記者,在2008年這次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青田縣一下子涌現出36名“華僑村官”。

  用實際行動去證明一切

  “華僑村官”出現初期,爭議四起。

  有村民認為,這些村官不僅資金豐厚、社交廣泛,更重要的是經驗豐富。而也有一些村民則認為,華僑離開家鄉數十年,自身經濟條件這麼好,能適應辛苦的村官生活嗎?放棄國外的生意,他們心裏平衡嗎?

  “甚至還有村民懷疑我們是否做幾個月後,會偷偷跑回國外。”徐定陸説:“我聽到這些聲音,什麼都不解釋,只要自己實實在在做出些東西來,大家也就理解了。”

  港頭村的小學建於80年代初期,年久失修如今已經成危房。在沒有政府任何支助的情況下,徐定陸發動在外國的朋友和當地村民,集資重新修建學校。村裏學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學校讀書的村裏當地孩子僅30人左右,其餘的都是外來民工的子女。

  “並不能因為我們自己的孩子少,就不去修建學校了。”徐定陸説。

  在徐定陸的思維中,村裏的很多孩子都隨父母出國,在國外讀書,享受外國的優質教育,“我們要將心比心,為什麼我們不能同外國政府一樣,給外來民工子女享受同樣的優質教育呢?”

  一名在意大利的同學得知情況後,出資50萬。徐定陸和其他兩位村幹部各出資3萬,其他村幹部各出資1萬……很快,700多萬的資金便籌集到位。

  如今,新學校已經投入使用。

  當地一位官員對記者説,“大家都比較佩服徐定陸,不管自己出資多少,能夠從民間籌集700多萬不是易事,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從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華僑村官的能量。”

  出資20萬為村裏做規劃

  讓新上任的村官周亮洪沒有想到的是,雖然村裏説在建設新農村,但卻沒有一份完整的規劃,“沒有規劃,那你要建設一個怎麼樣的新農村呢?”一個意外的事情,讓他更堅定了新農村規劃的重要性。

  青田華僑發達以後,往往會把家中的土樓推倒翻新。因為在有錢之後,村民之間互相攀比,建房一戶比一戶大,一戶比一戶高。但是,建好房屋之後,人都回到國外,整幢新房人去樓空。房子翻新無人居住,成了青田農村一道特殊的風景。“村裏七層以上的民宅,空著的比比皆是。”周亮洪説。

  有一次,周亮洪發現村民在重新建房時,依然按照老房子的面積建設。而老房子在建造時沒有規劃,佔地很大,留下的街道很窄。周亮洪上門勸説,但對方表示大家都在這樣建房。

  這位在浙江湖州太湖南岸投資開發豪華樓盤的地産商人,第一次面對一個民宅犯難。“周岙村到處是新房子,卻沒有新農村。”周亮洪最終下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2009年底,周亮洪個人出資20萬元,委託浙江大學花了一年的時間,為周岙村做了一份《新農村建設規劃》。規劃中,包含了農業觀光規劃、景觀生態林業規劃等。 

  在周亮洪的算盤中,水田依然種水稻,旱地用來種植經濟作物。但如何讓那些留在家中的華僑家屬去種植這些旱地呢?

  “我準備自己先種,種楊梅,或者種從西班牙引進大櫻桃,讓大家看見利潤,再去發動他們種植。”

  “如果到那時,大家依然不願意種呢?”記者問。

  “那我就借錢給他們種,他們豐收了,還我本金不計利息,如果他們虧本了,就算了,一筆勾銷。”周亮洪説。

  周亮洪的林業規劃依然需要時間來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擔任上一屆村主任的3年中,他改變了周岙村的交通。他自己出資70多萬,再發動朋友和村民集資100多萬,打通了周岙村下屬各自然村的道路,還專門開闢了村內各林業規劃點的道路。“要發展,先修路”,周岙村的這一發展基礎已經初現端倪。

  在困惑中更加成熟

  數十年的國外經歷,徐定陸印象最深的是,外國的農村都是小洋樓,生態綠化好,看上去很清凈優雅。

  “優美的環境得靠大家一起努力,”徐定陸告訴記者,在很多國家,路旁都放著許多個大小不一的垃圾桶,有些是收集生活垃圾的,有些是專門收集玻璃和廢舊電池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會有專人收集,而其他的特殊垃圾,隔一段時間才有人收集。一次,徐定陸在俄羅斯的地鐵上看見一名老太太一邊吃瓜子,一邊把瓜子殼用紙包好,放入口袋。出了地鐵口,老太才把口袋裏的瓜子殼放入一旁的垃圾桶。“那時還很早,大概是上世紀90年代,人家就有這樣的環保意識了。”這名地鐵老太給徐定陸留下了深刻印象。

  當上村官以後,徐定陸把這種垃圾分類制度也帶到了港頭村。在港頭村的街頭,可以看見數個垃圾桶並列排放,但桶內的垃圾並沒有分類。

  徐定陸説,剛開始,他去勸説一戶外來民工家庭把垃圾分類,但遭對方的笑話,説他太超前了,“國內大城市的垃圾分類還沒有執行好,你居然對農村也提這麼高的標準了”。

  “現在才我認識到,村民能把垃圾收集到塑料袋,再扔進垃圾桶就已經很好了。”徐定陸笑道,至於分類,還要慢慢推廣。

  當地一位官員私下向記者説,華僑從國外帶回來的不僅是資金,還有先進的理念。但是,先進的理念最終在中國農村紮根,仍需要漫長的歲月。同時,“華僑村官”遭遇的這些困惑也並非壞事,村官們可以在困惑中更加成熟。

  選民認可才能過關

  青田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饒欽英告訴記者,很多年前,青田就有一些村幹部握有國外居留證,但他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村裏處理村務,與其他村幹部沒什麼區別,“不過那時候,這類'華僑村官'僅僅是個別現象”。

  在2008年這次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華僑村官”在青田縣密集涌現,全縣414個行政村,出現了36名“華僑村官”。

  饒欽英分析,華僑回流的原因之一,是青田縣出臺了一些回流政策,吸引他們回家鄉投資。 

  青田縣僑辦主任徐向春認為,“華僑村官”年齡大多在50歲左右,正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他們在海外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而且兒女都已經成年能夠獨立發展,本人尚處在壯年期,以當村官來實現後半輩子的人生價值。

  上一屆“華僑村官”的密集出現,無疑是一種榜樣的力量。

  在去年初的農村新一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青田縣涌現出59名“華僑村官”,比上一屆增加60%以上,其中有40人擔任村兩委的一把手,而且很多都是連任。這些“華僑村官”,大多集中在青田縣方山、山口、溫溪、鶴城等鄉鎮,而這些鄉鎮也正是青田華僑的發源地,因為當初走出去的人多,現在回來的人多了,村官出現得也多。

  饒欽英説,當地領導外出考察時,接觸到一些在國外的青田華僑,很多人都表示將回鄉競選村官,“估計以後一段時間內,‘華僑村官'的數量還會上升。”

  饒欽英錶示,青田縣組織部門還將繼續把好“華僑村官”的入職關口。無論多優秀的華僑,也要依法接受選民的檢驗,選民認可了才能過關,“不能因為你是華僑,就一定保證你當村官。”

  當2008年,“華僑村官”密集出現以後,青田縣委組織部開始關注這一現象,並給予政策上的引導。

  “主要是培訓,每年搞幾次,他們長期在國外,對國內的政策、法規了解較少,我們把這些給補上,告訴他們如何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履行村官的職責。”饒欽英對記者説,培訓的內容還包括宗旨觀念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還有“新農村黨務”和“如何當好村幹部”等內容。

  同時,對於“華僑村官”想做的公益事業,青田縣組織部門會設法幫助他們以提高辦事效率,儘量把事情做成。

  “華僑村官”模式值得鼓與呼 

  面對青田縣的“華僑村官”回流現象,浙江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董明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應該值得鼓與呼。

  董明認為,“華僑村官”模式,其實是一種多方共贏的模式。對於村民來説,雖然我們國家在建設新農村,但是還在建設的過程中,很多細節還沒有完全落實。特別在一些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仍然不是很完善。

  而“華僑村官”的出現,恰恰替補了地方政府的這些軟肋。比如,洪樹林投資新建村文化中心、周亮洪集資修路、徐定陸集資擴建學校。“這其實就是在為地方政府分憂。”

  這些華僑50多歲的時候在國外已經達到了事業的一個頂峰,然後回到國內以“村官”的身份幫助和帶動農村發展。所以對“華僑村官”來説,這是一個很好的實現自我抱負的平臺。

  董明還認為,“華僑村官”與本土村官相比,具有很多的優勢。最明顯的就是資金優勢、視野優勢,他們有世界的眼光,他們在西方,接受的是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理念。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