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10月09日 10:10 關鍵詞: 山東高村英 中國好人 重病同學

山東高存英:讓重病同學住進家裏12年

央視網 記者:薛廣乾

核心提示:身患糖尿病、貧血、高血壓、低血糖、尿毒症等重病的張瑞霞,不單需要高存英提供一個穩定的住處,她還需要高存英的很多幫助:求醫問診、掏錢交費、照顧生活。因為高存英無法接受讓張瑞霞獨住的潛在危險性,張瑞霞在高存英家一住就是12年,這份同學之間的友情,已變成甚至勝過了親情。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消息(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薛廣乾報道)9月25日上午,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院靜悄悄的透析病房裏,病人們的動脈、靜脈分別接上細細的塑料管,讓血液到體外循環,由一台臺白色的透析器代替雙腎發揮身體機能。24號病人、尿毒症患者張瑞霞,全身縮在白色被子裏,只露出一張肌肉鬆弛、面色憔悴的臉。透析機的液晶屏上,實時顯示著她的身體狀況:低壓88,高壓145。

  這天是星期二,張瑞霞雷打不動接受透析的日子。早晨7點半,從高存英家裏走出來,她花1塊錢坐6路公交車直達醫院;4小時的透析結束後已是中午12點,她在醫院稍事休息,然後再坐6路車回去,而家裏的不銹鋼鍋裏,高存英給她留好了饅頭、炒菜和米湯。同學高存英的這個家,也是張瑞霞的家,在這個家裏,她已經住了12年多……

  喬遷新居第二天,重病同學住進來

  9月25日中午,記者來到高存英家裏,恰巧遇到了她的父親。高存英的父母經常從老家來到聊城小住,自己還在聊城找了一份清閒的工作,可他們幾乎沒在女兒高存英家住過。

  在高存英的三居室裏,夫婦住主臥,12歲的兒子住次臥,患病的張瑞霞住書房。整個房子滿滿的,老人們不忍心給女兒添麻煩。偶爾親朋好友來家居住,就讓兒子騰出房間,到阿姨張瑞霞所在的書房睡地鋪。一條藍色海綿睡墊,平時折疊起來放在書房裏,用時就鋪展在地面上。

  “這個房間雷打不動,就是你的。”1999年12月底,結婚不久的高存英夫婦搬到了新裝修的房子裏。第二天,張瑞霞也跟著搬進了那間書房。從一開始,高存英就跟張瑞霞説:“這個房間就是你的房間,雷打不動,家裏來了人,該誰挪窩誰挪窩,反正你不用挪窩。”

  身患糖尿病、貧血、高血壓、低血糖、尿毒症等重病的張瑞霞,不單需要高存英提供一個穩定的住處,她還需要高存英的很多幫助:求醫問診、掏錢交費、照顧生活。低血糖發作時,她上牙咬緊下牙,高存英須用小鐵勺撬開她的嘴,喂食糖塊或者巧克力。

  若讓張瑞霞離開自己家、租個地方住,高存英經濟條件完全可以做到。但高存英擔心她的病情隨時發作,如果病發時沒有人在跟前,張瑞霞就會有生命危險。高存英無法接受讓張瑞霞獨住的潛在危險性,她説:“她住在哪我都不放心,只有跟著我最放心,隨時可以照顧她。”

  張瑞霞對央視網記者説,“高存英家就是她的家,到自己親人的家裏,她反而覺得自己像在走親戚。”

  12年友情勝似親情,20次住院見證大愛

  自從進了這個家門,張瑞霞的身體就沒消停過,病情反反復復,頻頻住院手術。她細數這些年來自己住院的情況,“2001年住院1次,2003年住院1次,2005年住院2次,2008年住院2次,2009年住院1次,2010年住院2次,2011年住院10次,今年迄今住院1次。”

  張瑞霞的收入只有每月280元城市低保金,另外的經濟來源,就是70多歲的老父親從自己的退休金裏給她攢下的錢,約每月1500元。在高存英家,一切日常開銷都不用她拿。所以,這些錢全部用來看病吃藥。即使這樣,也只夠維持水平,到了住院手術的時候,還得靠高存英“兜底”。

  去年住院10次,高存英替她自掏腰包1萬多元,這還是因為張瑞霞有了大病保障,可以報銷大部分費用。2008年大病保障資格批准之前,張瑞霞看病住院,都是高存英實打實地花錢。2005年7月,糖尿病導致張瑞霞雙眼得了白內障,高存英花了6000多元,幫她做了手術恢復視力。誰知沒多久,她騎自行車讓右腳兩處骨折,又花了6000多元才治好。

  今年元旦那一天聊城大霧,張瑞霞住院期間斷了費用,面臨停藥危險。高存英知道後開車就往醫院奔,可是霧實在太大,就打電話給自己的同學,讓這位在醫院附近工作的同學先墊付了3000元醫療費,自己隨後再還賬。這樣的救命錢,高存英不知墊付了多少,從未要求償還。

  打個不很恰當的比喻,張瑞霞就像高存英的一個媽媽、一個孩子,高存英在她身上花的錢,就像在自己老人、孩子身上花的錢一樣,花了也就花了,沒有債務的概念。每當張瑞霞懷著歉疚、感激説起這些時,高存英總是寬慰她:”我有能力照顧你,我多掙點錢就是了。”事實上高存英在聊城一家事業單位上班,收入並不算很高。

  2005年夏天,家在農村的張瑞霞的侄子也來到聊城上小學,與高存英的兒子碩碩在一個學校。那時候,學校離家有些距離,兩個孩子接送不方便,高存英就近租了一套住房,讓張瑞霞住在那裏照顧孩子,每天給兩個小學生做一頓午飯。到了初冬時節,天氣越發寒冷,租房裏沒有暖氣,張瑞霞與孩子們就一起“撤”回高存英家裏了。

  永不貶值的價值觀,成功傳遞下一代

  高存英的兒子碩碩,今年12歲,已是初二學生,音質條件較好,正在接受正規的聲樂訓練。9月25日中午,他放學歸來,大大方方地對記者説:“叔叔,我給你唱首歌吧。”他是男高音,唱起了張雨生的《和天一樣高》與《一天到晚游泳的魚》。然而,在唱歌的間隙,他突然若有所思地問記者:“叔叔,你報道了之後,我阿姨的情況能不能引起關注?像我們家這種情況,在全國也是比較少的。”他一齣生家裏就有個阿姨,他把張瑞霞當成了家庭中當然的一分子。

  “我既想讓你報道,也不想讓你報道。”這個大男孩兒深沉地説,報道能夠讓阿姨得到關注,可他也擔心網上有人惡搞,害怕別人説他們炒作。記者沒想到十多歲的孩子竟然能想到這些,於是安慰他:很多人都在奉獻著愛、踐行著美好的核心價值觀。

  小碩碩對張瑞霞的感情很深。張瑞霞告訴記者,每次放學,如果看不到張瑞霞,就會問:“哎,我阿姨怎麼不在家?”有一次,他寬慰張瑞霞:“阿姨,你好好地做透析,將來還得看我登臺演出呢。”唱歌是他的夢想,讓阿姨見證他的夢想成真,是他的一大心願。張瑞霞輕聲説:“阿姨怕是等不到那一天啦。”碩碩激動地説:“你一定要等到那一天,我要唱歌掙錢給你做透析。”

  碩碩十歲那一年,張瑞霞在聊城市人民醫院住院,高存英為了鍛鍊教育他,讓他自己去給阿姨送“細麵條”。結果,十歲的孩子在熙熙攘攘的醫院大樓裏轉迷糊了,高存英去接他時竟然一個小時找不到人,急得汗流浹背。最後見到媽媽時,碩碩委屈得快哭了。高存英悄悄告訴他:“孩子,阿姨那麼疼你,你給阿姨送頓飯也是應該的啊。”

  於是,一個小孩、一個病人,就這樣相互照顧,成了親人一樣的親密朋友。張瑞霞給碩碩做早餐,雞蛋會剝好皮,熱湯要冷一冷,起床後儘管去吃,正好不冷不熱。每逢週二、週五,張瑞霞去做透析,兩人便一起吃早餐、一起出門。到了衚同口,碩碩向東,走向課堂,阿姨向西,走向醫院……

  在這大千世界,他們就這樣生活著,似乎對眼前繁華從不羨慕,因為,最美的在心不在遠處。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