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09月20日 13:50 關鍵詞: 青海 貢公麻村 農牧民 醫生 昂青

農牧民家門口的醫生

央視網 記者:馬旭 蘇龍

核心提示:從2007年開始,剛察縣將村衛生所開始納入新農合門診定點醫療機構,農牧民可以憑新農合參保證直接到村衛生所就診,醫療費用可以即時墊付直報,個人不需要直接付費。這就意味著,牧民“小病不出村”的願望終於實現。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貢公麻村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是一個牧業村,全村有500余戶共2870人。作為村衛生室唯一的醫生,50歲的昂青(右二)幾乎每個月都要背著醫藥箱、騎著摩托車到村裏巡診。在青海,像昂青一樣每月走村串戶的村醫有6689名,分散在全省4243個行政村衛生室。村衛生室是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鄉村醫生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中的

  貢公麻村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是一個牧業村,全村有500余戶共2870人。作為村衛生室唯一的醫生,50歲的昂青(右二)幾乎每個月都要背著醫藥箱、騎著摩托車到村裏巡診。在青海,像昂青一樣每月走村串戶的村醫有6689名,分散在全省4243個行政村衛生室。村衛生室是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鄉村醫生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中的'網底'作用也更加明顯,農牧民們看病就醫也越來越方便。 (新華社李少鵬 攝 / 2012年5月3日)

  2012年5月3日,青海省剛察縣貢公麻村牧民切日登的小孫女感冒發熱,鄉村醫生昂青得到通知後,背上出診箱騎上摩托車,很快趕到現場為小女孩進行治療,治療完後,切日登並不支付現金,只需要拿出合作醫療證登記即可。

  貢公麻村設置的村衛生所,距離切日登家只有3公里左右,醫生隨叫隨到,出診率高,服務態度好,牧民稱之為“家門口的醫生”。

  被民間稱之為“赤腳醫生”的鄉村醫生,一般都是兼職,醫療技術並不被看好,然而在偏遠的農牧業大省--青海,鄉村醫生與現代醫療卻緊密聯絡起來,不免讓人産生好奇。為此,央視網記者前往青海省一探究竟。

  家門口的醫生

  2012年8月27日下午14時,剛察縣貢公麻村的室外溫度為零上12℃,剛下過一場冰雹,天氣有些寒冷。鄉村醫生昂青身穿白大褂,胸前挂著證件,騎著摩托車在村內巡診,他巡診的下一站就是切日登家。切日登遠遠的看到昂青騎車過來,帶著一家三口到門外迎接。在院內,昂青抱起切日登的小女兒,問寒問暖,非常親切。

  切日登的房屋是磚木結構,院內依然是草地。切日登説,不願意破壞草皮,一旦破壞,很難再生長。

  進入屋內,昂青仔細詢問和觀察了切日登一家的身體狀況後,在本子上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並囑咐切日登一家人,天氣轉冷,多穿衣服,別著涼。身體不舒服時,可以立即給他打電話。

  貢公麻村是青海省一個純牧業村,海拔高度在3300米以上,氣候變化無常,只適合種少量青稞和油菜,其他農作物均不能生長,牧民只能放牧。該村有500余戶共2870人,每戶牧民的定居點彼此相隔2公里左右,像星星一樣點綴著無邊的大草原,這給醫療服務增加了難度,鄉村醫生一天只能尋診幾戶人家。

  昂青是祖傳藏醫,貢公麻村唯一的醫生,他説:“有牧民的地方就有像他一樣的醫生,幾千年來形成了一種規律,醫生這個行當基本上是家族傳襲。”

  當記者問村醫昂青為什麼要一直堅持從醫的時候,昂青回答很簡單:祖上傳下來的責任,做醫生職業以來的良知。

  現在,昂青每天除了接診牧民的日常病症外,每月還要定期到村裏巡診,負責給每個村民建立健康檔案,並將健康檔案交給鄉鎮衛生院進行系統登記。

  一直以來,當地居民以放牧為生,逐水草而居,治病求醫極為不方便。自從“牧民定居政策”落實後,每個牧民劃分了自己的草場,有了自己固定的住所,雖然居住依然分散,但相比以前,要方便多了。牧民每年根據季節變化,不斷地搬遷,鄉村醫生昂青帶著醫藥箱也會像候鳥一樣跟著牧民搬遷。

  村衛生所作為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網底,近年來,通過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建設,達到一無(無危房),三配套(人員、設備、服務)目標,著重抓機構的穩固、報酬的合理解決、隊伍的穩定和充實工作等措施。

  鄉村醫生的轉變

  “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急危重症和部分疑難雜症不出縣。”這是青海省剛察縣為健全農牧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出的目標,希望借此逐步建立長期穩定、制度化的協作機制,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服務模式。然而,要做到以上幾點,除新醫改政策的認真落實,縣、鄉、村的密切配合外,鄉村醫生的作用不可小視。

  據剛察縣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局局長劉光明介紹,該縣有31個行政村,村衛生所覆蓋率已達100%,鄉村醫生大都出自於中藏醫世家,以“兩結合”的形式(農業村中西醫,牧業村藏西醫)開展醫療服務,在農牧區的基礎醫療服務方面做出了貢獻。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牧民鄉村醫生一般都是兼職,邊放牧邊治病,工作比較隨意,所以收入沒有保障。自1995年開始,青海省就開始吸收有經驗的鄉村醫生,並對其進行認定,同時給予適當的報酬。這一舉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鄉村醫生從業的積極性,但是村衛生所的醫療條件太差,還是不能解決農牧民看病難的問題。

  從2007年開始,剛察縣建立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每個行政村開始設立40平米的衛生所,每個衛生所配置一到兩名鄉村醫生。鄉村醫生則實行聘用制,崗位績效工資制,目標任務責任制。鄉村的大部分醫生,經過系統培訓和考核後由鄉鎮衛生院聘用,安置在當地的村衛生所從業。

  “村衛生所遇到的問題很多,剛察縣政府對基層醫療服務非常重視,針對鄉村醫生遇到的困難,及時想出辦法予以解決”。劉光明説。

  鄉村醫生昂青所在的村衛生所建立在牧民村中間,離家較遠,每週才能回家一次,生活和工作都非常不便。為此,從2010年開始,剛察縣政府在所有鄉村衛生所旁邊增建60平米的生活用房,可以供鄉村醫生的全家居住,這樣就兼顧了鄉村醫生的工作和生活。

  為了提高村衛生所的醫療水平,2011年,剛察縣政府為每個鄉村醫生統一配備包括測血壓器、聽診器等10種專業醫療器械。同時,對每位鄉村醫生的工作補貼進行大幅度提高,鄉村醫生昂青以前一年的工作補貼為6240元,現在增加至11840元。

  除此外,還專門發放水、暖、電補助,學歷補助,工作經費補助和藥品週轉金。剛察縣將鄉村醫生全部納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免除了鄉村醫生老無所養的後顧之憂。

  據牧民宗者介紹,自遠古以來,牧民生病求醫的方式,首先選擇封建迷信,然後是到寺院求藥,不知道能治什麼病,但總能起到預防的作用,然後才是選擇村醫,交通不便利,求醫問藥比較難。最後挺不過去了,才選擇到鄉鎮大醫院去看病,花費必然不少。

  宗者説,現在有了鄉村醫生,看病可以報銷,切實地解決了牧民看病難的問題。

  醫改全面深入

  目前,剛察縣已分期分批對所有村醫進行了正規化培訓,他們由“赤腳醫生”轉變為持證上崗的鄉村醫生,現在有了穩定的收入,身份得到轉變,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工作任務。村醫們不僅要為牧民提供簡單的診療服務,還要承擔著村裏規劃免疫、計劃生育等十多項公共衛生服務。

  從2007年開始,剛察縣將村衛生所開始納入新農合門診定點醫療機構,農牧民可以憑新農合參保證直接到村衛生所就診,醫療費用可以即時墊付直報,個人不需要直接付費。這就意味著,患常見小病的牧民,不再需要到鄉鎮衛生院和縣級醫院就診,因為在家門口的村衛生所看病就可以由新農合報銷。

  根據2012年《剛察縣深化醫改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顯示,該縣的農牧民新農合參合率連續8年鞏固在100%,村衛生所全面實行國家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農牧民對新醫改充滿信心,村衛生所的鄉村醫生將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青海,像昂青一樣每月走村串戶的鄉村醫生有6689名,分散在全省4243個行政村衛生所,他們承擔起全省醫療衛生服務最基層的工作。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