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09月18日 15:46 關鍵詞: 減稅直補 農民 楊九如 種糧大戶

減稅直補:讓農民踏上希望的田野

央視網 記者:袁育堃 通訊員:姚易根

核心提示:減稅直補以及政府最低收購價等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江西新幹縣不少糧農吃上定心丸後,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承包了大面積的農田,成為了當地的種糧大戶。新幹縣溧江鄉唐家村的楊九如,便是受益者之一。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2004年2月18日,新華社記者在江西省新幹縣拍下這樣一張照片:新幹縣溧江鄉唐家村的種糧大戶楊九如,拿著與縣糧食部門簽訂的120余畝早稻《糧食購銷合同》和賒銷的早稻良種,顯得格外興奮。

  2004年前,由於承包的百畝良田産品滯銷,身為種糧大戶的楊九如沒能獲利。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後,我國的糧食生産出現了重要轉機--文件要求減免農業特産稅,下發糧食補貼,為糧農實實在在地減輕負擔。

  與此同時,訂單農業的出現,成為一種全新的農業産銷模式,楊九如這樣的種糧大戶,從此就可以根據自身産品的特點與購買者簽訂購銷合同,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要,避免盲目生産。楊九如的境遇由此很快好轉。

  免稅:為農民減負

  新幹縣位於江西省中部,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和副食物基地。十年前,全國普遍面臨賣糧難的問題,加以人工費較貴,新幹縣不少農民拋棄自家的土地,前往周邊的一些工業園區務工。

  與楊九如一樣,眼看著家鄉的農田逐年荒廢,同為溧江鄉唐家村村民的楊臘如,決定把這些農田租過來。“當時租這些土地並沒有花錢,出去打工的朋友直接把自家的田交給我來打理。”考慮到當時全國糧食供大於求,楊臘如只種了幾畝水稻,用更多的承包地栽種水果、苗木之類的特色農業。

  2004年前,新幹縣的特色農業相對比較單一,楊臘如種植的水果苗木之類都能賣個好價錢。“儘管當時賣了不少錢,但國家那時候還會收農業特産稅,而且稅收還不低。” 楊臘如回憶説,那幾年他每年都要向國家繳納近千元的稅收,對於年收入僅有幾千塊的種植戶來説,這樣的稅收無疑給他們增添了不小的負擔。

  不過,在此後不久,像楊臘如這樣的種植大戶們迎來了春天。2004年初中央出臺“一號文件”,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農業稅收減免和糧食直補政策。這一政策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農民得到了巨大實惠,同時也更加激發了農民種糧生産的積極性。

  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為進一步支持和保護農業,江西省當年就取消了包括水果、毛茶、花卉、苗木、油茶、藥材和蠶繭等7種農産品生産環節的農業特産稅,減輕農民負擔6000萬元。

  同年7月5日至6日,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決定從該年起全面取消農業特産稅,推進減徵、免徵農業稅改革試點,用五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取消農業稅,同時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正稅清費、治理“三亂”,取消“三提五統”,把過重的農民負擔減下來。

  減負之後,楊臘如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向親戚借來一筆錢,加大了對果園的投入。建起了40畝果園,僅肥料的投入就比往年多5000多元。他説:“膽子放開了,免去的稅收很大一部分可以投入到肥料中去。”據了解,新幹縣的其他果農和楊臘如一樣,也都加大了對果園的投入,全縣化肥銷售量較去年增長40%。

  土地流轉,訂單農業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針對2004年糧食價格上升的狀況,新幹縣糧食局及早做出安排,積極應對,經過廣泛市場調查,決定以訂單農業為突破口,運用合同契約的形式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産。為鼓勵農民多簽訂單、合同收購,該局規定實行隨行就市,敞開收購,並嚴格執行最低價保護收購,在早秈稻市場價格低於每公斤1.35元時,按每公斤1.35元敞開收購,而當市場價格高於1.35元時,則按實際市場價格收購。

  糧食企業通過主動與鄉村及各糧食加工企業、種糧大戶、農戶等協調關係,組織職工走村入戶落實訂單基地、面積和品種,並與種子部門配合,搞好優質糧種供應,讓農民吃下了定心丸。據統計,2004年新幹縣糧食局完成訂單面積40萬畝,訂單種糧戶2000余戶,合同訂購量8萬餘噸,超額完成了省糧食局安排的訂購量。

  由於國家制定了一系列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特別是通過訂單農業,將已經放開市場多年的早秈稻又列入最低收購價的品種範圍。有了政府的最低收購價,極大地調動了新幹縣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不少糧農吃上定心丸後,開始通過土地流轉,承包大面積的農田進行規模種植,成為了當地的種糧大戶,楊九如便是受益者之一。

  “在當地鄉政府的引導下,我們與一些糧食加工企業之間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種植的水稻已經形成規模,他們公司會定期上門收購。這樣一來,不僅為我節省了運輸費等各項開支,而且新幹縣本身的農業發展勢頭好,銷售價格往往還要比鄰縣高出不少,有了最低收購價,銷量根本不用愁,每畝最少能賺六七百元……”楊九如很開心地給我們算了這樣一筆明細賬。

  惠農政策落實到位

  按照相關惠農政策的要求,當地農産品收購部門還向楊九如這樣的種糧大戶提供優良種子,並向他傳授科學的種植方法。2004年,新幹縣全縣上下紛紛開始推廣從種植到銷售的糧食産業化一條龍的生産經營模式,簽訂購銷合同後,種植戶按照公司的要求種植,而糧農因此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自2004年以來,隨著減免農業稅、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産的政策措施的全面實施,全國9億農民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實惠。到2005年,引領農民增收6.8%、糧食增産9%,僅“兩稅”減免就減輕農民負擔302億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