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為侵佔中國東北 日軍自導自演“柳條湖事件”

中新網 記者:聞達

核心提示:1931年9月18日晚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鐵道“守備隊”自行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今哈大鐵路404公里440米處),並反誣中國士兵所為,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柳條湖事件”。“柳條湖事件”是“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索,也是日寇集結侵華的軍事信號,對日本侵略者而言,“意義”重大。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本文摘自:中新網,轉引自:《瀋陽晚報》,作者:聞達,原題:《柳條湖事件”後日寇篡改歷史醜行一幕幕》

眾所週知,“九·一八”當夜,日本侵略者的進攻是從一聲爆炸開始的。

1931年9月18日晚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鐵道“守備隊”自行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今哈大鐵路404公里440米處),並反誣中國士兵所為,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柳條湖事件”。“柳條湖事件”是“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索,也是日寇集結侵華的軍事信號,對日本侵略者而言,“意義”重大。因此,日寇佔領東北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柳條湖事件”的發生地點都被日本侵略者視作“風水寶地”加以“紀念”。

近日,本報文史顧問詹洪閣向記者展示了一組他近年收集關於“柳條湖事件”的老照片。這些日寇以“記錄”和炫耀方式拍攝下來的“寫真”照片,真實地記錄了日本侵略者美化戰爭的一幕幕醜行,成為他們血腥侵略不可抵賴的罪證——

第一步:製造假現場,死人穿軍裝

在詹洪閣的收藏中,記錄“柳條湖事件”最早的照片是他在日本的一本雜誌上發現的。這張標注著“鐵路·破片”字樣的照片,是日寇為了製造輿論、掩蓋侵略罪行而發表的。它清晰地顯示了“柳條湖事件”的發生地點,並用英文字母對事發地點各處進行了詳細標注。詹洪閣推測,這張照片應該拍攝于“柳條湖事件”發生後不久。

遼寧省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告訴記者,“當初為了策劃爆炸,日寇動用了很多心思,他們調來了掌握專業爆破的工兵,爆破點和炸藥量經過了嚴格計算,既造成爆炸聲巨大的假象,又不影響‘南滿’鐵路的正常運行。爆炸發生不久,即有一輛火車通過事發地,結果火車只是稍稍晃動了一下,並沒有脫軌。”

為了欺騙世人,掩蓋侵略罪行,也為了能夠“自圓其説”,日寇還製造了假現場——他們將三具穿著中國士兵服裝的屍體,偽裝成製造爆炸的“兇犯”,並將此作為被擊斃的爆炸鐵路“兇犯”向外界展示。

但日寇製造的假現場漏洞重重。曾于1931年9月19日到瀋陽調查過事變的美國記者喬·畢·巴魯在戰後出席遠東國際法庭作證時表示,“中國士兵的屍體放在離路軌約五十碼到一百碼(約45.72米到91.44米——編者注)的地方,用鐵板圍起來。他們的頭部衝著爆破地點的方向。同行中的一個夥伴,調查了一具屍體,他見到的是一個沒有血跡,被放置了相當長時間的屍體。”

“如果是當場擊斃,屍體放了一天,怎麼可能沒有血跡?很顯然,屍體是在爆炸之後才被放上去的。”王建學説。

第二步:爆炸地點插上標誌牌

關於“柳條湖事件”,多年之後,參與策劃“柳條湖事件”的日軍頭目花谷正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説了實話:

“九月十八日夜裏,一彎明月落進高粱地裏,天色頓時昏暗下來。疏星點點,長空欲墜。島本大隊川島中隊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視鐵路為名,率領部下數名,向柳條溝方向走去。一邊從側面觀察北大營兵營,一邊選了個距北大營約八百米的地點。在那裏,河本親自把騎兵用的小型炸藥裝置在鐵軌旁,並親自點火。時間是十點鐘剛過。轟然一聲爆炸,炸斷的鐵軌和枕木向四處飛散。”

“‘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也是後來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開始,對於日本軍國主義來説,這是一個標誌性的起點。因此,‘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一直都在努力‘宣傳’這一事件,用來鼓動本國的戰爭狂熱分子,發動‘大東亞聖戰’。這種‘宣傳’是一步步升級的。”王建學説。

“九·一八”事變不久,為了“紀念”“柳條湖事件”,日本侵略者在爆炸地點立了一塊長條形木質標誌牌,上書“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線路爆破地點”。從詹洪閣提供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見這塊木質標誌牌。

第三步:侵略罪行欲蓋彌彰

一塊單薄的木牌顯然不能做足“宣傳”文章。1938年,在當年的爆破地點附近,日寇又用鋼筋混凝土建造了一座所謂的“紀念碑”,併為該碑加上了寬大穩固的梯形基座。日寇不僅在基座正面刻了“爆破地點”四個字,還在碑後數米之外立了四個牌子,分別寫上“爆”、“破”、“地”、“點”四個大字,同時,原有的條形標誌木牌也一併保留。從遠處望去,整個碑就像是扎入底座裏的一枚炸彈,因此也被人們形象地稱作“水泥炸彈”或“炸彈碑”。為炫耀侵略罪行,1938年,日寇還同時建成了所謂的“北大營戰績紀念館”。

偽造的“歷史”不會長久。王建學告訴記者,抗戰勝利後,作為屈辱歷史的見證,“水泥炸彈”被中國軍民推倒,很長一段時間躺在地上無人關心。1991年9月18日,在“柳條湖事件”發生整整60年之際,瀋陽市在當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地柳條湖鐵路原址東側近處,修建了紀念性的建築——殘歷碑,並在碑體內和地下展廳建成了“九·一八”事變紀念館。“水泥炸彈”在一個居民區被發現後,被送到了紀念館。如今,它靜靜躺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大院的角落裏,作為一個展品,無言地昭示著日本侵略者那段欲蓋彌彰的侵略歷史。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