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包徵宇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外來物種並不是洪水猛獸。實際上,在人類文明史上,物種引進曾經推進了生産的發展,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同時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外來物種是敵是友,不可一概而論。真正需要提防並嚴厲處置的,是那些“入侵性外來物種”。
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佈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適應了本地環境,通過壓制或排擠本地物種,危及本地物種的生存,加快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喪失,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將對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並可能導致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減少甚至滅絕,進而造成巨大的生態環境和經濟損失。
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徐海根博士透露,經濟損失可以分為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兩大類,前者主要是指外來病蟲害和雜草對農林牧漁業、交通等行業或人類健康造成的物品損毀、實際價值減少或防護費用增加等,後者是指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造成的經濟損失。
2004年曾有有關專家分析和計算,外來入侵物種每年對中國國民經濟有關行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共計198.59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160.05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8.47億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87億元,人類健康29.21億元。以物種論,美洲斑潛蠅、豚草、褐家鼠、煙粉虱、溫室白粉虱、紫莖澤蘭造成損失均在10億元以上,是危害中國國民經濟的主要外來入侵物種。
專家們根據間接經濟損失評估模型計算的結果表明,外來入侵物種對我國生態系統、物種及遺傳資源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每年為1000.17億元,其中對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遺傳資源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998.25億元、0.71億元和1.21億元。
兩項相加,外來入侵物種對中國造成的總經濟損失為每年1198.76億元,為國內生産總值的1.36%。
農業部科教司巡視員王衍亮説,目前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有400多種,其中危害較大的有100余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佈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種外來生物中,中國就有50多種。我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入侵生物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外來入侵物種正對農業、畜牧業、林業、水産業、園藝業及其他相關産業産生著深遠的負面影響。在國際上,防止生物入侵的貿易限制條款正被一些國家用作國際貿易的技術壁壘。在我國,僅因煙粉虱、紫莖澤蘭、松材線蟲病等11種主要外來入侵生物,每年給農、林、牧、漁業生産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574億多元。水葫蘆瘋長使滇池變成臭水塘,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理想水上旅遊線路被迫取消,而且我國每年要花費上千萬元用於打撈水葫蘆。
一些入侵物種還是新疾病的病源,直接威脅人類健康。例如,原生於北美的豚草,目前已入侵到我國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豚草的花粉是引起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等變態反應症疾病的主要致敏病原。
“這些損失還可以量化成數字,但生態安全是沒辦法用人民幣來估量的。”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萬方浩(我國“重要外來物種入侵的生態影響機制與監控基礎”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疾呼:“自然遺産資源無價!”
據介紹,外來入侵物種一旦形成優勢種群,將不斷排擠本地物種並最終導致本地物種滅絕,破壞生物多樣性,使物種單一化;更甚者,將導致生態系統的物種組成和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徹底破壞整個生態系統。
以滇池為例,草海20世紀60年代還有16種高等植物,但由於水葫蘆瘋長,到90年代只剩下3種,海菜花等大型沉水植物因生存空間喪失而絕跡。萬方浩研究員表示:“很多生態系統破壞後是無法恢復的,本地物種一旦消亡,生物資源就會喪失。而我們人類生存依靠的就是豐富的生物資源。當今世界,誰掌握了生物資源,誰就掌握了生物經濟的制高點與主動權。”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