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閻海東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美東溫州同鄉會的負責人發現,老年後跟隨子女移民到美國的很多老人“心裏很不舒服”,這些老人覺得子女明明都有房子、有積蓄,卻讓老人獨居或索性送到養老院去。“華人子女的孝道觀念似乎出了問題”。該會負責人説。
的確,在美國華人家庭,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中,矛盾衝突相當普遍。最嚴重的是高齡後才到美國的老人,無法改變自己的中國思維,而子女們卻“早就美國化了”。這些老人追隨子女去美國,原本是想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幫子女打理家務,帶孫子,然後順其自然地養老,然而現實卻讓這些沒有思想準備的長者頓時無所適從--他們早年赴美的子女已經變得“不中不西”。
華裔老者想“與子女住在一起”的觀念,的確不符合美國社會的主流習慣。
鄭石,一位研究防止虐待耆老多年學者,遇到了一件令他難忘的虐待老人案件。在美國康州一個華裔家庭。一對高級知識分子夫婦迫使舉目無親的年邁母親離家出走。這位老人從中國來美國,原本是想幫著帶孫子,但因為老人帶孩子力不從心,這對夫妻就想讓母親離開。這位老人離家後想從康州步行走到紐約曼哈頓的中國總領事館,但沒走多遠就暈倒在路上。後來被鄭石所在的研究機構幫忙買了一張到上海的機票,送她回國了。
類似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兩件,而是很多。鄭石分析説,即使在中國本土,兩岸三地對老人與子女關係的想法,也都不大一樣。在大陸地區,持有“養兒防老”這一想法的人比較多,而在台灣和香港地區,這種想法則相對比較少。這也與三地的社會現實階段有關係,相比之下大陸老人完全依靠子女養老的情況目前依然比較多。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國文化有較大的差異,中國傳統社會以家庭為單元來處理人際關係,其中尤為強調家庭整體利益。在傳統甚至現代的很多中國家庭中,為了家庭犧牲個人發展的事情常有發生。而在美國,則更強調個人的發展。這樣的文化背景,導致華人子女在美國社會承受著更大的壓力--處在兩種文化的衝突當中難以平衡。
想和子女闔家團圓、享受天倫之樂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但帶有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新移民老人,在生活細節的很多地方,難以避免地與子女發生經常性的衝突。
鄭石認為,中國人很講究孝道本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美國生活緊張,新移民更是如此,兒女有時兩頭不能兼顧,經常面臨巨大的壓力,但這一壓力對於許多過慣了清貧簡單的日子的老人來説,往往難以理解。甚至有的老人過去在家裏很有權威,但來到美國的新家庭,尤其是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子女配偶,會有很強的失落感。
子女抱怨者也不在少數,一位在曼哈頓上班的華裔女士説,“老人非要吃中國麵包店的麵包,外國麵包不好吃,但我不生活在華人區,附近社區根本就沒有中國麵包店”。她也希望老人能體諒和理解她。
有的移民老人會努力去體諒子女。在布魯克林八大道老人中心做了18年義工的伍銳,1977年從廣東臺山移民赴美,子女都在美國工作生活建立家庭,“子女對我們很孝順,”他説,孩子們上了一天班,身心疲憊,回到家裏想休息一下,這個老人要理解,想辦法自己來豐富老年生活。畢竟在美國,老人獨立生活具有很現實的條件。
紐約大學社會工作學教授盧又華認為,美國社會生活方式與中國傳統社會不同,是一個嚴酷的現實,在子女的確沒有太多精力的情況下,老人應該接受獨立生活的現實,不要覺得自己被遺棄了,儘管美國社會的養老制度比較完善,但子女也一定不要覺得,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就盡責了,而是要多與老人在精神上溝通,“如果送老人去養老院,子女要經常去探望”。孝道是件自然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最重要的是相互體諒和理解。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