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08月15日 20:10 關鍵詞: 鳳凰山 UFO 照片 科學研究 旅遊節

誰啟動了鳳凰山的UFO狂歡

央視網 記者:劉浩睿

核心提示:7月8日下午,遊客李慧自稱在黑龍江鳳凰山的“空中花園”觀景臺目擊到了UFO,並報了警,而後由當地一次成像業主吳春燕為李慧拍攝的一張人物照上,一個未知的發光物體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對於這個發光體是什麼,不同觀點的人各執一詞。UFO事件也許神秘,但是真實的是各方觀點背後所體現出的各自的不同立場。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7月8日下午,遊客李慧自稱在黑龍江鳳凰山的“空中花園”觀景臺目擊到了UFO,並報了警,而後由當地一次成像業主吳春燕為李慧拍攝的一張人物照上,一個未知的發光物體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對於這個發光體是什麼,不同觀點的人各執一詞。UFO事件也許神秘,但是真實的是各方觀點背後所體現出的各自的不同立場。

  7月10日,此事見諸媒體的當天,科普網站果殼網的問答版塊中,各位網友便開始了“科學研究”,分別通過攝影技巧和形態辨別兩個角度來分析發光體是什麼。其中網友Steed給出了原始照片的Exif信息,上面顯示照片拍攝時閃光燈處於打開狀態,並且認為打開閃光燈的目的是在背光狀態下給人物進行補光。網友Bright0574對照片進行了簡單的明暗處理,指出在發光物體上呈現了明顯的鏡頭光暈,通過比對照片內的其他景物認為發光物體是離鏡頭只有幾厘米的一隻偶然被攝入的飛蟲。網友fengfeixue0219利用自己分子生物學專業優勢,給出了一張食蚜蠅的照片,其形態和鳳凰山事件照片中的發光物體十分相似,認為照片中的發光物體就是食蚜蠅。

  另一面,哈工大航天學院教授、UFO研究者陳功富經過實地調查堅定地認為這就是UFO,不是飛蟲。陳教授致力於UFO研究18年,自籌經費,目前還居住在40平米的住宅,據他自己所説,自己在研究UFO上投入了大量資金,買不起學校為教授分的房子,因此一直住在自己還是講師的時候住的房子裏。這次事件發生後,陳教授也同研究組奔赴五常實地調查,找到了幾名目擊者,得到了證詞。然而當一名記者詢問陳教授如何憑藉幾個證人的證詞證明這次的UFO不是像尼斯湖水怪那樣子虛烏有的事物時,陳教授卻情緒激動地表示自己“對否定UFO的專家都嗤之以鼻”。

  然而整個事件中最讓人産生疑惑的地方反而不是UFO,7月30日,在鳳凰山UFO余溫未消的時候,“2012中國·龍江森工鳳凰山旅遊節”拉開了序幕。儘管鳳凰山森林旅遊有限公司經理康泰承認8號的UFO事件客觀上提高了鳳凰山的知名度,可他也表示這次事件絕不是炒作。然而仍有媒體記者認為“‘明顯是個蟲子,非要説是UFO’,鳳凰山景區難避炒作之嫌”。

  回味這次爭論中的觀點,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支持各方觀點的,是他們各自所堅信的東西,或者説是價值觀。

  對於果殼網“較真”的網友來説,他們願意用科學解釋事情,而且相信有依據的事實。因此當一張傳説中“UFO”照片出來後,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在技術上和科學上進行解釋。

  對於陳功富教授來説,出於對UFO現象的熱愛和相信“UFO是存在的”這個觀點,讓他願意在事發後趕到現場,找尋這次事件的目擊證人。也許7月8日當天,如同多位目擊者所説,鳳凰山的上空確實有UFO飛過,但是照片中的亮點也確實如果殼網網友所説,是拍照時巧入取景框被閃光燈閃到的飛蟲,有人因為陳教授將這兩者強行聯絡並自己堅信不疑的偏執行為,而批評他在此次事件中並不是一個科學嚴謹的研究者,但是仔細想想,陳教授只是在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和不多的財力在自己的一個愛好上追尋,這樣的追尋裏,主觀性的判斷難道就那麼不可接受麼?

  對於鳳凰山景區,讓自己的旅遊節受到關注,讓遊客來自己的景區遊覽併為景區創造收入是他們的追求。有人認為這次的“UFO狂歡”是景區自導自演的醜陋鬧劇,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7月24日,在距離旅遊節開幕式不到一週的時候,一群遊客拍攝的照片裏又出現了不明飛行物。對比8日的照片,這次照片裏的物體至少看起來不那麼像一隻蟲子,提到自導自演瘋狂炒作,全力利用這次事件對於景區的效果想來會比上次好,可是狂熱沒有再次發生。在沒有損害公眾利益的情況下,鳳凰山景區憑藉一場偶發的不明飛行物目擊讓大家回想94年出名的那次UFO事件,並以此吸引公眾注意、招徠遊客、刺激當地經濟發展,這一切也並非觸犯到了誰的道德底線。

  而媒體在一場UFO報道狂歡後,在炒作端倪初現時便及時停止了報道,也守住了媒體轉播的公信力。

  狂熱、爭論和質疑的背後,立場在其中各取所需。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