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08月13日 11:38 關鍵詞: 許昌縣農信社 “山寨銀行” 吸儲

許昌“山寨信用社”因何能在鄉村存活六年?

央視網 記者:王在華

核心提示:2012年7月17日,許昌縣小召鄉屯裏村數十戶村民來到許昌縣農信社“討要血汗錢”,激憤的市民拍下照片上傳到各網站論壇。一張照片上,一白髮老人抱著一白衣男子的腿蹲坐在地上,男子則雙手叉腰昂首向天。一家財經網站這樣描述事件的起因:許昌縣農信社撤銷網點把儲戶存摺作廢,本金只發6成。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消息(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王在華報道)2012年8月7日,河南省許昌縣農信社忙做一團。綜合部主任葛中耀忙著回復政府部門和金融監管機構的詢問,向他們提供“農信社也是受害者”的材料。科技信息部主任魏兵則忙著準備去北京的材料:要澄清此前的“不實報道”,網站需要蓋公章的證明材料。 

相距幾十里的許昌縣小召鄉屯裏村,女村民尤令恩則抹起了老淚,向記者哭訴“每年賣點糧食,十幾年存了幾千塊錢,説沒就沒了……”屯裏村及其周邊村莊,像遊令恩這樣的村民有近千戶。對此,屯裏村女支書連罵兩句髒話後表示,“糧農補貼都是他發的,信用社沒責任?” 

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名叫王偉嶺的男子,他的營業額達千萬元的“山寨銀行”在屯裏村存在了六年。這起事件,到底是因為村民“素質太低沒有辨識能力”,還是當地農信社監管不善呢?

事發:農信社撤網點致村民存款剩六成?回應稱無責 

河南省許昌縣農信社進入全國視野源於一次維權事件。 

2012年7月17日,許昌縣小召鄉屯裏村數十戶村民來到許昌縣農信社“討要血汗錢”,激憤的市民拍下照片上傳到各網站論壇。一張照片上,一白髮老人抱著一白衣男子的腿蹲坐在地上,男子則雙手叉腰昂首向天。一家財經網站這樣描述事件的起因:許昌縣農信社撤銷網點把儲戶存摺作廢,本金只發6成。 

老人縱橫的老淚讓網民心酸不已,他們紛紛留言或發微博“抨擊”許昌縣農信社“搶錢”。 

身處輿論漩渦的許昌縣農信社並沒有立即作出反應。8月1日,央視網記者聯絡該社,信息科技部科長魏兵代表該社第一次作出回應,稱許昌縣農信社“也是受害者”。

魏兵表示:“2005年許昌縣信用社撤銷小召鄉屯裏代辦站,解除了和原代辦員王偉嶺的關係,公示後收回了印章憑證等一切資料,同時在村裏利用廣播通知村民。王偉嶺利用熟人關係繼續非法經營,吸儲630多萬元放貸680多萬元。2011年縣農信社發現其違法行為後報案,王偉嶺被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刑5年。政府委託該信用社將追回的款項代為發放,造成信用社發放本金60%的假象。”  

隨後,許昌縣信用社連續發佈聲明,除了表明自己無責外,還稱保留對造謠者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投訴:撤網點沒通知致“山寨農信社”橫行六年

就在許昌縣農信社員工忙碌于證明自己無責時,許昌縣小召鄉屯裏村的女村民尤令恩卻在抹著老淚。

她的存摺藏在家裏最隱秘的角落,存款卻只有3000元。她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在村頭的農信社服務站存款是在外甥女兩歲的時候,如今外甥女已經16歲了。14年辛勤勞作,每年賣了剩下的糧食,除去油鹽醬醋的花銷,存下3000元養老錢。

尤和村裏多數老年儲戶的習慣一樣,每年把積蓄交給信用社,年底把利息取出來過年用。她眼中的信用社,其實就是屯裏村的村民王偉嶺。“偉嶺幹了20來年信用社了,怎麼會有假呢?”

屯裏村曾經有一個造紙廠,村裏老少都在裏面幹活兒,所以收入也高於一般的鄉村。為此,小召農信社在那裏設了一個儲蓄服務站,王偉嶺于90年代初開始在那裏上班。

村民馮永泰習慣用“偉嶺”這個略顯親昵的稱呼來形容已被判刑的王,説王是“一個好孩子”,“利息一角一分都給你算得清清楚楚,出事之前也從沒欠過別人的錢”。説到屯裏儲蓄服務站的撤銷,馮永泰至今不明就裏,“沒有一個人跟我們説,偉嶺被抓我們才知道”。和尤令恩一樣,馮永泰和老伴不識字,即使信用社貼佈告也看不懂。

那麼農信社所説的廣播通知呢?村裏的大喇叭他們也聽不到?40多歲的崔玉成説起這個有點惱火:“別説老人沒聽到,全村人都沒聽到,要是像收電費那樣,在村裏廣播上吆喝一聲,我們再傻也不會再往個人那兒存錢啊!”

崔玉成作為村裏的“能人”,手裏的農信社存單上顯示的數額是5.5萬元。但即使見過世面的他,也沒有發現王偉嶺已經被辭退。而他手中的存單,已被縣農信社認定是偽造的。葛中耀告訴記者:“沒有必要做司法鑒定,因為正規的存單就是我們印製的,這些一看就是假的。”還有人就此質疑村民沒有辨識能力:“現在都是機打的存單,還有誰用手寫的呢?”

崔玉成卻表示:“以前農信社用的存單一直是手寫的,2008年才改成打印的,撤銷網點沒有通知到儲戶,改用打印存單又沒通知到,農信社嚴重失職,怎麼能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追蹤:農信社稱“人多無法逐人通知、回訪沒必要”

有沒有盡到通知義務,被雙方視作這起事件的關鍵。

8月7日下午,在許昌縣農信社辦公室,該社綜合部主任葛中耀作為代表接受了央視網記者的採訪。他認為己方是“完全按照上級要求做的”,沒有不妥之處。

2005年年底,許昌縣小召農信社屯裏服務站撤點時,李平生任小召農信社主任。面對輿論風暴,李平生也現身許昌縣農信社接受採訪。和他一同出現的,還有一沓證人證言材料。這些材料分別來自小召鄉下屬各村,是2011年王偉嶺被抓後李平生補充的證據材料。它們試圖證明的一個事實是:小召農信社撤除下面的網點時,張貼了佈告。

“貼了很多(佈告),有這麼厚一敦(一沓)”,李平生用手比劃著,有兩塊磚頭的厚度。這麼多佈告都貼到哪兒去了呢?李平生説,當時小召下屬三個服務站,都貼在了服務站所輻射到的村莊裏,“原服務站門口、村裏的顯要位置貼的都有。”具體到屯裏村,李平生回憶説:“經我手在(服務站)門口貼了兩張,(服務站)旁邊賣柴油的貼了一張。”關於佈告的大小,李平生回憶説:“比A4紙要大一點”。

李平生説,除了貼佈告,“還用大喇叭廣播了”。對此,李平生“非常確定”。在記者的追問下,李平生則表示,廣播“是讓手底下人去辦的”。

網點撤銷了,有沒有逐一通知儲戶和貸款人呢?面對記者的疑問,葛中耀和李平生的回答一致:“人太多,沒法逐一通知,公告和廣播已經夠了。”那麼,網點撤消後,有沒有對王偉嶺和原農信社網點進行回訪呢?葛中耀表示,“房屋都空置了”,用大鎖鎖著呢。李平生則表示,王偉嶺跟農信社簽訂了解除代辦關係協議,屬於完全清退,“沒關係了,回訪他幹啥?”

然而就在葛中耀為記者提供的一則國家銀監會的通知中,明確規定農信社撤銷網點必須通知到戶,並定期對原代辦點和解除關係的代辦員進行回訪,以掌握其動態並規避金融風險。

溯源:農信社證人稱只貼一張告示村委稱沒廣播

在李平生採集的證言中,屯裏村的證明由一個名叫王俊民的商戶出具,他當時在屯裏服務站旁邊賣柴油。

面對記者的到訪,王俊民坦言,“有啥説啥,確實貼佈告了,是我親手貼的”。據王俊民回憶,小召鄉農信社主任李平生並沒有到場,而是“派了個人拿了兩張佈告給我,我貼了一張,後來他們還打電話問了。”

貼了佈告為什麼村民都沒看到呢?王俊民指著桌子上一本16開的雜誌説:“就這麼大一片紙,貼上誰知道能留幾天,不定哪個小孩就把它撕了。”如果有看到告示的村民問起呢?王俊民笑道:“都是一個村裏的,我們也沒法説,就讓他自己問偉嶺去。”獲知此事後崔玉成非常生氣,“貼一張巴掌大告示管啥用?誰沒事去信用社玩啊!”

至於李平生保證的廣播一事,王俊民則 “保證沒有這事兒,我當時做生意離村裏喇叭很近,根本沒聽過”。

為了印證王俊民的説法,記者找到了屯裏村的王村長。“廣播了?我不知道,你知道?”王村長反問陪同記者採訪的崔玉文。比起王村長,屯裏村村支書崔喜梅的説法更加激烈,她在提高音調罵了兩句之後表示,信用社根本沒有找村室在喇叭上吆喝過,所以也沒敢找村裏作證明。崔喜梅説:“信用社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