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中央有關部門對全國18個典型地區的成功發展之路和實踐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形成了系列調研報告。 [央視報道]
為了解這次調研的背景和詳細情況,《焦點訪談》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進行了專訪。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轉變觀念,更需要創新實踐。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戰略決策。17年來浦東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城市綜合配套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成為具有國際高水準、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 巨大成就:一是經濟發展又好又快,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二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際化的市場經濟運行體制初步建立。 三是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現代化的綜合服務配套功能不斷提升。 四是人民生活實現小康,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主要經驗:一是中央決策正確。 二是超前的戰略思路儲備。 三是探索創新城市開發開放模式。四是切實發揮後發優勢。五是重視人力資本的作用。六是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 未來展望:到2020年,浦東不僅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還要探索實現現代化的路徑,地區生産總值力爭超過8000億元,第三産業比重達到60%以上。
“高舉旗幟科學發展——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播出“江蘇省江陰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科學發展的先行者”。 巨大成就:一是江陰地區生産總值從1978年的4.3億元增至2007年的1190.56億元,財政收入從8836萬元增至190.5億元,進出口總額由219萬美元擴大到110億美元。 二是1978--2007年,江陰三次産業比由26比55比19轉變為1.5比 63比35.5。 三是江陰的社會發展全面協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1元提高到2101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199元提高到10641元;在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連續5年位列第一。 主要經驗:一不失時機地抓住了三次發展大機遇;二 與時俱進地堅持體制創新;三堅持不懈地做強本土企業;四堅定不移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五不遺餘力地構建民生工程。 未來展望: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500美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5000美元。
經過30年改革開放,江蘇昆山由一個經濟總量在蘇州排最後的農業縣,迅速成長為綜合實力在全國排名首位的縣(市)。 巨大成就:一是由一個經濟總量在蘇州排最後的農業縣,迅速成長為綜合實力在全國排名首位的縣(市)。 二是生産總值從1978年的2.4億元增至2007年的1152億元,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從466元增至171061元,財政收入從0.35億元增至202億元。 三是1978--2007年,昆山三次産業比由51.4比28.9比19.7轉變為1比66比33。 四是昆山社會事業全面繁榮。 主要經驗:一是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二是開拓創新,優化服務;三是堅持開放,提升優勢;四是自立自強,艱苦創業;五是以人為本,強市富民;六是統籌城鄉,和諧發展。 未來展望:主要發展指標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萬元。
“高舉旗幟科學發展——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播出“浙江省義烏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依靠創業創新架起走向富裕生活的金橋”。 獨特發展之路構成要素:一、群眾創造和政府有為互動。 二、商貿發展和工業支撐互動。 三、培育市場主體和健全市場體系互動。 四、傳承傳統文化和吸納現代理念互動。 五、推進城市化和建設新農村互動。 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互動。 實踐證明:市場是義烏人的聚寶盆和走向富裕生活的金橋,創業創新是義烏發展繁榮的不竭動力。 主要經驗:一、以人為本,創業富民。 二、完善體制,創新興業。 三、重商強市,以市興市。 四、科學決策,一以貫之。 五、自覺革命,執政為民。
“高舉旗幟科學發展——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播出“浙江省溫州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以敢為人先的精神開拓發展之路”。 主要成就:一、工業化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二、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三、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間資金豐盈。 四、社會事業發展成就顯著,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主要做法:一、以促進就業推動全民創業。 二、以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市場體系發育和完善。 三、以促進産業集聚推動城鎮化發展。 四、以發展營銷網絡推動經濟業態創新。 五、以差異化經營推動市場競爭力提升。 六、以文化創新推動實踐創新。 今後設想:一、堅持實踐檢驗真理標準 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 三、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 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人民把握機遇,著力打好“僑牌”,以“三來一補”起步,帶動鄉鎮企業發展,培育優勢特色産業,形成眾多知名品牌,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巨變。 輝煌成就:1.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産業結構不斷升級。3.對外開放不斷擴大。4.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5.社會建設同步推進。6.小康建設紮實推進,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發展道路的探索:1.1978-1985年,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實現産業結構從以農業為主向以工業為主的轉變。2.1986-1991年,創辦開發區,大力引進僑資,實現工業由散向聚、由內向外發展。3.1992-1997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優化産業佈局,夯實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礎和經濟基礎。4.1998-2003年,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名牌戰略,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5.2004年至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主要做法和經驗:1.堅持解放思想。2.堅持發展第一要務。3.堅持以人為本。4.堅持改革開放。5.堅持不斷提高領導發展能力。
“高舉旗幟科學發展——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播出山東省威海市--充分利用區位比較優勢,以對外開放總攬發展全局。 突出表現: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二、産業層次顯著提升。三、開放型經濟發展步伐顯著加快。四、城鄉面貌顯著改觀。 五、社會事業顯著進步。 六、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七、城市知名度顯著提高。 成功經驗:一、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二、把對外開放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以開放總攬發展全局。 三、把區域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大力培育特色産業體系。 四、走經濟與環境雙贏、人與自然和諧的路子。 五、建立多方聯動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六、用時代精神提升區域文化,激發了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七、在推進市場化的進程中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服務的作用。 戰略目標:一、打好科技牌。 二、打好開放牌。 三、打好環境牌。 四、打好海洋牌。
“高舉旗幟科學發展——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播出山東壽光市--立足農業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突出成就:經濟快速成長,社會全面進步,城鄉面貌顯著變化。1978—2007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4.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3.5%和16.8%。2007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33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619元,城鄉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發展路子:一、充分利用初始農業優勢,用農業培養工業。 二、根據發展階段適時調整和推進工業發展,全面構築現代工業體系。 三、城市與農村有效聯動,城鄉統籌共同發展。 四、堅持不懈地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增強科學發展活力。 五、一以貫之地抓黨的建設,始終保持共産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作用。
“高舉旗幟科學發展——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播出廣東省深圳市--橫空出世看深圳。 主要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崛起為現代化大都市,2007年,地區生産總值達6765億元,在全國大城市中居第四位。出口總額1685億美元,獲得國際專利2480項,均居全國各城市第一位。 經驗和做法:一、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二、敢為天下先,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 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四、鼓勵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努力建設創新型城市。 五、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五、一以貫之地抓黨的建設,始終保持共産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作用。
“高舉旗幟 科學發展——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播出廣東東莞奇跡是如何創造的。 東莞奇跡集中體現:一、率先引進外商投資,形成加工出口産業集群。 一是以電子信息産業為主體,由小到大逐步形成産業集群。 二是從製造業向研發、製造、物流業不斷延伸。 三是從主要吸引港台資金轉向吸引全球大企業。 四是從招商引資轉向招商選資。 二、鼓勵能人來東莞創業,為發展內資企業搭建平臺。 一是為打工族提供創業服務。 二是為科研成果轉化搭建舞臺。 三是鼓勵本地勞動力在服務領域就業。 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著力改善投資環境。 在硬環境建設上,東莞先後走了兩步棋:第一步,改革開放之初著重打基礎。第二步,新世紀以來著力抓提高。在軟環境建設上,東莞抓了兩件事:一是建立服務型政府。二是建設和諧東莞。 四、壯大村鎮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和城鄉一體化道路。 五、富而思進,重視全面提高人的素質。
蕪湖是一座飽含徽文化靈秀之氣的美麗江城,有“雲開看樹色,江靜聽潮聲”之美譽。全市現有人口230萬,地域面積3317平方公里。 發展變化:——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産總值從7.45億元增長到581.12億元,由全省第九位上升到第三位;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3500美元;財政收入從2.45億元增長到105.16億元。 ——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從392元和95元增加到13234元和5208元,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由6.7平方米和8平方米增加到18.4平方米和34平方米。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各類全日制學校由249所增加到733所,其中高等學校由3所增加到10所。基本實現了養老、失業保險的全覆蓋和城鄉低保的應保盡保。 發展經驗:一、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是蕪湖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形成自主産權、自有品牌,是蕪湖發展的鮮明特徵 三、堅持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並將其作為新的生産力之源,是蕪湖發展的可靠保障 發展思路:(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二)繼續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夯實自主創新基礎 (三)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 (四)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努力構建和諧蕪湖
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介紹的是——江西吉安:井岡山精神激勵老區人民再創輝煌。 主要經驗:—— 一、以推進工業化為戰略核心,帶動城市化和現代化。二、辦好工業園區,承接沿海地區和外資産業轉移。三、鼓勵全民創業,對回鄉創業給予和外資同樣的政策。四、推進農業産業化,建立綠色、特色産業基地。五、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紅色旅遊。 主要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吉安經濟快速發展。2002年以後,實現了3年工業增加值翻一番、4年財政收入翻一番、5年地區生産總值翻一番。
長沙縣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經濟落後,改革開放30年來,長沙縣搶抓機遇,積極調整産業結構,走出了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子。 主要做法: 一發揮區位優勢,實施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帶動戰略。二發揮優勢企業,培育産業集群。三堅持不放鬆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四努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五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引領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介紹的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堅持走西部資源富集地區科學發展之路 主要成就:改革開放後,鄂爾多斯利用當地資源,走科學發展之路,創造了令人矚目的“鄂爾多斯速度”,在沙漠深處營造出一塊嶄新的綠洲。2007年,鄂爾多斯的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150.91億元,比1978年翻了8番多。財政總收入200.8億元,躍居全區首位。 主要做法:一、在資源富集地區,積極探索資源節約型生産方式。 二、在經濟社會發展滯後地區,努力打造跨越式發展模式。 三、在偏遠的內陸地區,著力構建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體系。 四、在生態脆弱的地區,開拓創新環境優化保護和有效利用模式。 五、在民族地區,努力探索多元和諧的文化發展模式。 六、在推進科學發展的實踐中,建立健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保障機制。
美麗夢幻的玉龍雪山,神奇迷人的東巴文化,吸引著世界各地遊客走近麗江、踏入古鎮、了解中國。麗江,已成為中國旅遊業的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主要成就: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麗江從本地實際出發,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以旅遊業為主導,發展優勢特色經濟,帶動了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2007年,麗江全市地區生産總值84.8億元,是1978年的51倍;人均地區生産總值6984元,是1978年的36.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8元,是1978年的30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22元,是1978年的29倍。 主要做法:一、解放思想,選準符合本地實際的優勢特色經濟 二、積極推進,千方百計把旅遊産業做大做強 三、多元投資,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 四、彰顯文化,增添麗江旅遊業的無窮魅力 五、擴大開放,廣納海內外資金和人才 六、和諧發展,以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
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介紹的是甘肅定西:堅持科學發展,脫貧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 主要成就: 一、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二、經濟結構明顯調整。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四、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教育、衛生事業快速發展。 主要經驗:一 堅持發揚領導苦抓、部門苦幫、群眾苦幹的“三苦”精神 不懈推進扶貧開發 二 堅持順應天時、遵循自然規律,順應市場、遵循經濟規律,順應時代、遵循科學規律 踐行科學發展觀 三 堅持發揮比較優勢 做大做強馬鈴薯等特色優勢産業 四 堅持在生態脆弱地區探索發展生態循環經濟之路 五 堅持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一項戰略性措施 六 堅持從實際出發認真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七 堅持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支部建在産業鏈” 把基層黨建創新與群眾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
改革開放30週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介紹的是,遼寧省瀋陽市鐵西區——煥發老裝備製造業基地新生機。 主要成就: 一、經濟實力顯著提升。二、工業發展速度快、效益好。三、産業結構改善。四、城市面貌變化巨大,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主要經驗:一是中央正確決策和鐵西精神的結合; 二是政府正確導向與比較優勢的結合; 三是政府管理創新與企業改革的結合; 四是強化發展硬道理與提升軟實力的結合。
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今天介紹的是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在沿邊開放中崛起的國境商城。 主要成就: 資源匱乏的綏芬河市因口岸而建,靠開放而興。1987年恢復開通邊貿以後,綏芬河市利用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的區位優勢,確定正確的發展方向,用好發展機遇,在與俄羅斯邊疆區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實現了雙方的互利雙贏,走出了一條以開放促開發的口岸城市發展之路。 發展路子構成要素: (一)不斷解放思想,形成適應對外開放的觀念和發展思路。 (二)實行全民創業,打造對外開放的經營主體和産業體系。 (三)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對外開放的活力。 (四)堅持團結合作共贏,推行親商、安商政策,營造適應對外開放的和諧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