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新疆伊犁11月28日電(記者 黎雲)伊犁的獨特,莫過於它的“濕”。在新疆大陸性荒漠乾旱區中,伊犁是一個“濕島”。
因為濕潤,千百年來,伊犁一直是上天給草原民族的天賜寶地。這裡有浩瀚的森林草地,珍稀的野生動物,還有紮根在這裡的邊防軍人和建設兵團。
三道河子連隊是當年最早進疆的部隊之一。這個連隊位於伊犁河與霍爾果斯河的交匯處,中哈兩國以霍爾果斯河為界,伊犁河水從這裡流入哈薩克斯坦。
與當年的土圍子營房相比,邊防連隊的小樓房已經相當不錯,但與南方的邊防部隊相比,這裡的條件依然艱苦。戰士們説,其實最苦的原因還是寂寞,特別是冬天,茫茫雪原中就剩下一個孤單的連隊,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特別讓人想家。
自清朝以來,霍爾果斯河沿岸就設立了卡倫(哨所),並歸伊犁將軍府建制。在伊犁,很多地方以前除了軍人是沒有人煙的,所以很多地名就是邊防軍人的駐地,比如紅卡子、白卡子、黃旗馬隊等等,都是清朝政府在這裡駐紮軍隊沿用下來的。
而有一個地方,卻是用人名命名,那就是喬老克炮臺。清政府時期,一位遭陷害流放至此的八旗青年軍官,在這裡和一位名叫喬老克的哈薩克族姑娘相愛,並共同抗擊侵略軍。最後,這位美麗的姑娘為給清軍報信,被偷襲的侵略者打死在了霍爾果斯河中。青年軍官痛哭流涕,從此紮根邊疆,守衛著炮臺和他的愛人。
如今,炮臺已經在歲月風蝕中變成一個土堆,惟有這個動人的傳説在邊防軍人中流傳。
一支巡邏隊正在沿霍爾果斯河巡邏。有的地段,巡邏隊需要涉過冰冷的河水,新配發的皮靴子代替了原來的解放鞋,徒步涉水不會再那麼冷,但巡邏隊帶的軍犬用前爪在水裏試探了一下,還是不肯下水,最後士兵把軍犬抱在懷裏過了河。
沿霍爾果斯河往北,是一個叫阿拉馬力的邊防連。在中國,經歷過紅色年代的人都會唱《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這首歌曲就是一位軍隊業餘作者在阿拉馬力邊防連創作的。現在,連隊把這首歌曲刻在院子裏的大理石上,並在對面的山坡上用石頭壘出了“樂守邊關”四個大字,以此來激勵連隊官兵守疆保土的決心。
由於遠離城市,以前這裡的報紙要晚到一個星期,甚至更久,官兵戲稱為“週報”、“晚報”,“半月談”,現在基本上能看到三天前的報紙了。
離阿拉馬力最近的“城市”,是霍爾果斯口岸,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口岸。口岸對面,是哈薩特斯坦的一個村莊,名字也叫霍爾果斯。當地人介紹,霍爾果斯在哈薩克語中本意為“羊糞多的地方”,現在大家都嫌這個這個意思不雅,所以意譯為“適合放牧的地方”,其實意思差不多。
在口岸內有一座不起眼的界橋,連接著中哈兩國。312國道從上海人民廣場起到霍爾果斯界橋止,橫貫中國東西。由英國旅遊組織發起的“東方快車絲綢之路”旅行團,每年10月都從這裡入境,開始東方之行。
由於雙方軍人經常在界橋上就防務問題進行會晤,所以這座橋又被叫做會晤橋。按照約定,要求會晤的一方,會在橋邊紅旗升了一面小旗,對方如果同意會晤,也會升起一面小旗進行回應,然後雙方軍人如約來到橋的中心線處來。
站在中心線中方一側,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哈方軍人戴著俄式大檐帽,胸前戴著顯示職務級別的各樣胸階,軍裝穿得非常合身。
邊防連隊的軍官介紹説,哈方的軍人總體素質不錯,很多人受教育程度很高,懂漢語的不少。
在伊犁,伊犁將軍府是不得不去的地方。當年清政府在這裡設立政權,完善邊防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領土的流失。清朝大將左宗棠在這裡為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立下了汗馬功勞,民族英雄林則徐也因為禁煙得罪了英國人,被清廷遣戎至此。
如今,將軍府是邊防某團的駐地,邊防軍人們正在對這裡進行修葺,兩個具有西域風情的大石頭獅子蹲守在門前。當地政府也已經把這裡列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位年輕的女軍官在講解時説:“歷史已經過去,歷史不會重來。”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