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遼中縣原信訪局局長潘作良帶病堅持連續工作,2008年5月10號突發大面積腦出血,搶救無效逝世。潘作良在信訪局長的工作崗位上工作607天,在這607天裏,他接待了三千多名上訪群眾,解決了一百多件疑難案件。
2004年,遼中縣信訪量衝上新高。 2006年9月,土生土長的潘作良,接下了縣信訪局長這個燙手的豆包。 短短一年多,遼中縣信訪形勢急劇改變,成為全省信訪工作放心穩定縣。這期間,潘作良共接待群眾來訪3848人次,平均每天接待六七人次。 積壓多年的信訪難案在他手裏結案了,久訪不息的矛盾在他手裏化解了。
潘作良生前任遼中縣信訪局局長,先後擔任過遼中縣老觀坨鄉司法助理、鄉黨委副書記、養士堡鄉鄉長、四方檯鎮鎮長、鎮黨委書記和縣人大專職常委。 >我要留言
提起潘局長,信訪局的同事們都能説出好幾個和他有關的故事。而07年那件“最浪漫的事”,則讓大家覺得這位平時脾氣不小的局長是個很真的人。那一年,老信訪幹部韓艷秋要退休了,潘作良為她開了一個歡送會。就在大家歡聚一堂的時候,禮儀小姐端上來一個花籃,獻給這位即將離開信訪崗位的老幹部,讓韓老熱淚盈眶。就是這麼一位平時風風火火的“東北漢子”卻用出人意料的溫情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詳細
潘作良有多個外號,當中最出名的,就是“方便麵局長”。對於潘作良來説,能在食堂吃頓飯,已經是很奢侈的事了。和他共事過的人,都曾經“品嘗”過他泡的方便麵。在他的辦公室裏,永遠都會擺放著一箱方便麵,平均一個月要消滅兩箱。同事們説,“泡方便麵幾乎就是他的工作餐。”這位“方便麵局長”、“澡堂子局長”、“小籠包局長”不但讓吃、讓住,還把自己當得的榮譽讓給別人。>>>詳細
在遼中,上訪群眾最熟悉的號碼就是潘作良的手機號碼,這部24小時開機的“熱線電話”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安眠藥”。 潘作良去世後,女兒潘鶴察看了爸爸的通話記錄。今年三月份的通話記錄竟然有1201條,4月份的通話記錄已達到1444條,平均每天都達到了40-50條,這還不包括辦公室和家裏的座機電話。而潘作良用的手機還是6年前的飛利浦老式機型,機身的漆都磨掉了,像個廢棄的塑料殼子。>>>詳細
潘作良一家住在一座有20年房齡的老樓房裏,不到70平方米的居室從入住就沒有裝修過,老式地板磚開裂了,踩在上面會有“嘩啦嘩啦”的響聲。客廳和臥室的地面上鋪的是黃色的地板革,因為使用時間太長,隨處可見一塊塊的退色、磨損痕跡。不足兩平方米的廁所是老式蹲便,所有房間的燈均為管式燈泡。客廳沙發是木扶手加皮革墊構成的,旁邊立著一台現在很少見的雙環牌風扇。家中值錢的物品就數一台電視機和容量為150升萬寶牌冰箱了。“當了十幾年鄉鎮幹部,家裏竟這樣寒酸。”許多人感嘆道。>>>詳細
“我是信訪局長!有話跟我説,我會盡我所能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覆。”潘作良一上任就喊出了這句話,不是在會議的主席臺上,更不是在酒桌上,而是在30多名知青代表圍坐縣政府的現場
“有困難,就找我潘作良,即使我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也要奉獻我的一腔真誠!”——潘作良常對上訪人如是説
“民之難即黨之憂,幹工作不能怕困難、怕矛盾。共産黨的幹部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這是潘作良一生的信念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但老百姓過得最不容易,沒有難事不會求你,我們要把他們的事當作天大的事。” ——潘作良常對同事這麼説
“我的責任大啊!只要在這個崗位,就要對這個崗位負責,對你們負責。” ——潘作良對上訪者如是説
“我從沒把你們當成上訪人,你們就像是我的親姐姐一樣”。 ——潘作良與上訪老知青結下了不解之緣
“信訪工作是一門永遠探索不完的藝術,這裡面的學問太大。” ——潘作良在自己的舞臺上奏響和諧樂章
“你跟我受苦了,我實在是太忙了,你是我的好妻子,孩子的好媽媽,咱家全靠你了,你多擔待我,以後有時間我一定把房子好好修修,一定多陪陪你們娘倆兒。” ——因工作忙顧不了家,潘作良對家人充滿了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