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的“百姓熱線”
然而,這位常説“老百姓活得不容易,沒啥事兒不會來找你”的局長卻是一直帶病堅持工作。
頭疼,使勁拍拍腦袋,吃點兒藥繼續工作。
腰病犯了,躺在床上也要堅持接待上訪群眾,就為了不讓他們白跑一趟。
嚴重的面部痙攣,直到影響自己看不了材料了,才趁工作的間隙,到醫院做了手術。
就是這樣一個需要休息半年才能康復的開顱手術,他只在醫院躺了7天,就回到單位在北京的信訪工作組──一間不到40平米的小房子裏開始指導工作。
原信訪局副局長佟衛軍對潘作良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拍腦袋的習慣性動作,“他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了”。
潘作良辦公室抽屜中都是藥
去年11月,老知青們進京上訪,剛做完面癱手術不到20天的潘作良趕到北京,接他們回家。見到潘局長的第一眼,60歲的劉玉蘭就哭著喊:“潘局長,您不要命啦?”此時的潘作良,頭上還帶著手術過後的護罩,“聽説你們來了,我心裏著急。天寒地凍的,我擔心你們!”隨後,他給每人買了一份麵包、香腸和礦泉水,“你們身體不好,歲數又那麼大,讓你們自己坐火車回去我不放心。我安排大客車,跟你們一塊兒回去。”就這樣,剛剛做過大手術的潘作良和這些老姐姐們一塊兒坐了十幾個小時的車回到家裏。
在遼中,上訪群眾最熟悉的號碼就是潘作良的手機號碼,這部24小時開機的“熱線電話”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安眠藥”。
女兒潘鶴對記者説,爸爸用的手機還是6年前的飛利浦老式機型,機身的漆都磨掉了,像個廢棄的塑料殼子。可他卻説,手機能接打電話不耽誤工作就行!
“心裏不順的時候,我就會給潘局長打電話,半夜心煩睡不著覺給他打電話,一嘮就能嘮好幾個小時,”上訪戶王秀俊提起潘局長的“好脾氣”總是忍不住懊悔,“如果時光能倒流,我再也不深更半夜給潘局長打電話了,他是為我們累死的啊!”
潘作良去世後,女兒潘鶴察看了爸爸的通話記錄。今年三月份的通話記錄竟然有1201條,4月份的通話記錄已達到1444條,平均每天都達到了40-50條,這還不包括辦公室和家裏的座機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