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公僕心 公僕情 公僕魂──記優秀信訪幹部潘作良

 

CCTV.com  2008年07月18日 09: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光明網  
專題:記原遼中縣信訪局局長潘作良

  “民之難即黨之憂,老百姓在困難的時候幫他們一把,他們就會永遠記住我們這個黨好!記住我們這個社會好!”這是遼中縣信訪局局長潘作良常説的一句話。2008年5月9日18時,潘作良因帶病連續工作,突發大面積腦出血昏倒在工作崗位上,經搶救無效,于5月10日10時30分病逝,年僅43歲。

  潘作良的事跡經媒體披露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7月12日上午,由中宣部組織的潘作良先進事跡中央新聞採訪團抵達瀋陽的遼中縣城進行深入採訪。望著高速列車窗外掠過的風景,每個記者的心裏卻是無比沉重,他們知道,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採訪。下午,在觀看潘作良先進事跡專題片後,在場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大家對這位深受老百姓愛戴和懷念的優秀信訪幹部有了更直觀和立體的認識。

  通過實地採訪和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潘作良的形象,在我的頭腦中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生動,越來越感人。他作為領導幹部的勤政,他對工作的激情,他的愛民情懷,他用生命對人生價值的詮釋,都在我心中引起強烈的震撼。

  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遼中縣的廣大幹部群眾對他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懷念。不管是與他多年共事還是僅僅有一兩次交往的幹部,不論是他用心關照還是僅僅是看望過一次的群眾,提到他,都會滿含深情,都會為他流淚。得到他幫助的會哭,受過他批評的會哭,就連為他送葬那天下雨,老百姓也懷著樸素的感情,把它附會到潘作良身上,説是:“潘書記走了,連老天爺都哭了,他確實是個好人,確實是個好官啊!”

  勇挑重擔,為黨分憂的好局長

  大家都知道,信訪工作是一個“鬧心”工作,所見到的都是不順心事。信訪人自我戲言:做一段信訪工作等於判了“有期徒刑”,長期在這工作等於判了“無期徒刑”。但潘作良不把信訪工作當做麻煩事,他認為這是黨和政府直接聯絡群眾的“窗口”,更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服務的舞臺。

  潘作良在遼中縣土生土長,有著22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做過鄉鎮幹部,工作也成績突出。按説,這樣既有資歷又有能力的年輕幹部,在仕途上的選擇是多項的。可是面對組織的需要,他不為名、不圖利、不貪權,耐心説服了親友,毅然走上了號稱“機關第一難”的基層信訪局局長的崗位。

  2006年9月,潘作良到信訪局工作的第一天就給自己立了兩條規矩:一是每案必看,每卷必通;二是每天必須接待或約見上訪群眾。在上任第九天,向縣領導彙報信訪工作時,已對當時全縣的49起重要案件瞭如指掌,分析得頭頭是道。

  在信訪局工作的607天裏,潘作良始終堅持在工作第一線,他親自接待上訪群眾,親自審閱上訪卷宗,親自處理信訪難題。上任不久,他就提出要轉變工作作風,變上訪為“下訪”,走出辦公室,走到上訪群眾中間了解情況,解決問題。他到信訪局工作不到兩年,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3848人次,深入基層“下訪”500多人次,解決重大疑難信訪案件107件,息訪104件!平均每天就要接待6─7人次,每週就要解決一個疑難案件!

  潘作良常説,解決信訪案件不能簡單化,要有效地利用行政、法律等綜合手段,找到問題的癥結,對症下藥。涉及法律的上訪案件,一度是困擾遼中縣的老大難問題。作為信訪局長,他不是簡單地把案件轉交給法院,而是經常捧著信訪卷宗認真研究,向法院同志諮詢有關法律問題,並結合案件研究法律,對處理涉法信訪問題提出建議,縣法院的同志們親切稱他為“編外法官”。20多年的農村工作,使他熟悉政策,群眾觀念強,尤其在化解矛盾方面,他的積累無人能比。他注重學習,報考法律專業的研究生,在他辦公室堆放著各種各樣的書籍,有思想理論、政策法規、心理學研究等等。他稱這些是練內功。衡量每一件案件,合法、合理、合情,他都能掰開。政策法律、國情鄉情、人之常情,一個一個對號。

  潘作良敢於面對複雜矛盾,勇於化解矛盾,善於處理信訪難題。2008年4月7日,劉二堡鎮100多名貂貉養殖戶因對養殖小區補償款數額有異議,傍晚堵在鎮政府門口上訪。此時的潘作良剛剛從北京回來。他直奔現場。潘作良立刻被憤怒的人群團團圍住,哭的、罵的、推搡的都有。“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都是小門小戶,投資這麼大,還不掙錢,放到我家,我也不平衡!”他的一番話使緊張的氣氛頓時緩和了,接下來,是耐心地傾聽和溝通。聽完大家的要求,潘作良話鋒一轉,你們採取這種方式也不對!上訪得依法、逐級、有序,對於補償,上級有關部門是有明確規定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看到眼前信訪局長態度這樣誠懇,到晚上11點,上訪戶陸續都回去了,一場即將發生的大規模的集體上訪事件提前化解了。像這樣的群體訪事件,他總能一次次化解,令同志們敬佩不已。

  有人説,他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和事都記在本上,解決一個,勾掉一個。在他生命倒數的607天裏,不知勾掉了多少個。然而他勾掉的,卻成為老百姓心中永久的珍藏。他是天生的信訪局長。但大家更認可的是,他的能力來自於實踐。

  平級調動,又是跳到又苦又累的部門,兩年後的今天,人們還在為他的痛快決定而敬佩。

1/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