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激情燃燒的愛──追記遼中縣信訪局局長潘作良

 

CCTV.com  2008年07月17日 09: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東北新聞網  

  愛是真誠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過得最不容易,沒有難事不會求你,我們要把他們的事當作天大的事”

  在遼中,常常會聽到人説:“作良局長是我的好朋友。作良局長像我自家兄弟。”

  説這話的人大都是普通百姓。該有多麼深厚的感情和多麼平等的關係,才能讓他們自信地將一個局長稱為自己的兄弟、朋友?

  齊靜,遼中縣滿都戶鎮東劉家村村民,女兒在縣城一家小醫院剖腹産時被切除子宮。

  處於弱勢的齊靜,許久也沒打贏這場官司。

  “一定給你個説法!”接手這起信訪案後,潘作良震怒了。他説:“你回去吧,這個案子我親自抓。”

  潘作良還從兜裏拿出些錢給她:“在街上吃點東西。”

  齊靜一路哭著回了家,不單是為自己的事有人管,而是為“潘局長讓俺心裏熱乎乎的”。

  潘作良親手起草案宗,親自主持召開了6次協調會。他和衛生局的領導向瀋陽醫學會的專家探討鑒定方面的有關程序,有時在專家辦公室外一等就是一整天。

  不懈的努力,終於為齊靜贏得了17萬元的賠付款,還為齊靜女兒申請了低保。

  遼中縣糧食系統有36名因公致殘的職工,多年來他們一直因沒解決的傷殘金而上訪。

  潘作良上任後,在逐戶了解情況和逐個對號政策的基礎上,認定必須給予解決。他從縣裏協調資金,依據傷殘職工不同情況分別予以經濟補償,這個過程僅用一個月。

  當看到其中的71歲的馬仁權失去了右腿,又沒有代步車,上肢因拄拐而腫脹,潘作良心疼的眼光仿佛是看著自家哥哥在遭罪。

  他立刻協調縣民政局,為老馬解決了代步車,又聯絡殘聯給他安上假肢。老人逢人就誇:“潘作良可親,共産黨好!”

  像齊靜、馬仁權這樣的上訪百姓在潘作良的牽掛中成百上千。

  身為農民的兒子,潘作良更是擁有一顆愛民心,他理解為百姓幫忙是幹部的責任。群眾的疾苦,也教育他永遠甘守清貧。

  因為工作需要,遼中信訪局的幹部每年都要到北京出幾次差。在那兒住個像樣點的旅館,一般每天要花費幾百元,加上吃飯等開支,一趟下來要上萬元。潘作良心疼。

  他去北京,經常住48元一晚的澡堂子。而吃飯,只需五六元的小籠包成了他的“最愛”。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但老百姓過得最不容易,沒有難事不會求你,我們要把他們的事當作天大的事。”潘作良常和同事説。

  “有困難,就找我潘作良,即使我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也要奉獻我的一腔真誠!”潘作良常對上訪人説。

  愛就是這樣一種心貼著心的真誠。從當鄉司法助理開始,潘作良就把老百姓當作自家親人看待,他們的事就是自己家的事。他的辦公室永遠是一個“小集市”,這裡包括農民在內的形形色色老百姓,都願找他反映不平事,找他嘮嘮掏心窩子話。

  潘作良的真誠體現在一點一滴的關心、關注中。他常常拿錢為上訪戶買吃的,買車票,買生活日用品。逢年過節,親自去看望老上訪戶、老傷殘軍人、貧困老人,給他們買米、買面。

  四方檯鎮太平莊村的上訪戶白桂榮命很苦,先是丈夫被人打後致殘,沒多久去世了;後是唯一的兒子也在幾年前因意外事故摘去了脾,家庭一貧如洗,住著隨時可能倒塌的土房。每次上訪坐不起車就走著去,把鞋子都走破了無數雙。

  當時還是四方檯鎮鎮長的潘作良,看到白老太太的困境,眼圈紅了,當即從自己腰包掏出200元錢讓大娘種上地。隨後,潘作良主動到縣、市兩級民政部門為她爭取救濟款,還很快幫助她建三間瓦房,又根據實際情況給她辦了低保。

  從此,白桂榮家有了一個當官的“親戚”,逢年過節多了一份親人的問候。記憶力並不好的白大娘,張口就可説出潘作良的手機號。

  不光白大娘這樣窮“親戚”有潘作良的手機號,在遼中縣,無數上訪戶手裏都有潘作良的手機號。

  潘作良付出的真誠仿佛是一粒種子,它在與每一個上訪者的平等交流中靜靜地生根發芽。

  因為真誠,許許多多原本素昧平生的人,把這位信訪局長當作自己的親人、恩人。即便是上訪者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他們也理解。

  潘作良的言傳身教影響了周圍的同志,不經意間,真誠在大家與上訪群眾平等交流的心靈裏悄悄蔓延。

  於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過去信訪大廳的吵吵嚷嚷不復存在,這裡被注入了一種叫做“溫馨”的情愫。

  是心貼心的情感化解了上訪者內心深處的積怨,讓他們看到希望的燈盞。

3/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