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激情燃燒的愛──追記遼中縣信訪局局長潘作良

 

CCTV.com  2008年07月17日 09: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東北新聞網  

  愛是力量

  “要有為民服務的真心,換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負責的責任心,解決難題的決心,長期作戰的恒心”

  在遼中,潘作良是名人,以“能耐”出名───能力強,耐心好。

  打一個官司10年解決不了的老上訪戶傅玉蘭心非常煩,半夜睡不著,就給潘作良打電話,有時能嘮一、兩個小時,“他從來都是好脾氣,耐心聽、耐心解釋。”即便是電話裏的安撫,也讓傅玉蘭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

  “大風和陽光比威。風説:‘我威力大,能把人的衣服吹掉。’一陣狂風,人反把衣服裹緊。太陽無語,陽光暖暖,讓人自然脫掉外衣。”

  細緻嚴謹,又親切平和。同事張志每每回憶起工作上的潘作良,就不由想起這則伊索寓言。

  旁觀者與當事人,不同的角度,結論卻是一樣:“他像陽光,以無形的力量讓人折服。”

  新案,疑案,難案。僅靠過去的知識底子、辦案經驗,僅靠一張笑臉、兩袖清風,遠遠不夠。“要有為民服務的真心;換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負責的責任心;解決難題的決心;長期作戰的恒心。”潘作良時常這樣向同事傳授。這些無疑是潘作良讓人折服的法寶。

  而貼近群眾的親和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場處置問題的能力則構成了潘作良讓人折服的要素。

  2008年4月7日,劉二堡鎮100多名貂貉養殖戶因對養殖小區補償款數額有異議,傍晚堵在鎮政府門口上訪。

  此時的潘作良剛剛從北京回來。他直奔現場。

  潘作良立刻被憤怒的人群團團圍住,哭的、罵的、推搡的都有。

  “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都小門小戶,投資這麼大,還不掙錢,放到我家,我也不平衡!”

  他的一番話使緊張的氣氛頓時緩和了,接下來,是耐心地傾聽和溝通。

  聽完大家的要求,潘作良話鋒一轉,你們採取這種方式也不對!

  上訪得依法、逐級、有序,對於補償,上級有關部門是有明確規定的。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看到眼前信訪局長態度這樣誠懇,到晚上11點,上訪戶陸續都回去了,一場即將發生的大規模的集體上訪事件提前化解了。

  像這樣,一次又一次,在信訪局長這個處於矛盾漩渦中心的崗位上,他化危機為安寧。

  有人説,他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和事都記在本上,解決一個,勾掉一個。607天,不知勾掉了多少個。然而他勾掉的,卻成為老百姓心中永久的珍藏。他是天生的信訪局長。但大家更認可的是,他的能力來自於實踐。

  長在農村,他了解底層。20多年的農村工作,他懂政策,群眾觀念強,尤其在化解矛盾方面,他的積累無人能比。

  他注重學習,報考法律專業的研究生,在他辦公室堆放著各種各樣的書籍,有思想理論、政策法規、心理學研究等等。他稱這些是練內功。

  衡量每一件案件,合法、合理、合情,他都能掰開。政策法律、國情鄉情、人之常情,一個一個對號。

  同事説,他的“內存”不僅大,還自動更新。

  信訪大廳建設是他607天工作的重點。著力改變傳統模式,從協調督辦到一站式服務,他要把信訪的中轉站變成終點站。

  他善於研究和總結信訪工作規律,先後制定和完善多項制度。其中,案件的檔案化管理為全市的信訪部門打樣。

  “信訪工作是一門永遠探索不完的藝術,這裡面的學問太大。”

  言為心聲。這是他摯愛自己工作的自然流露,也是不斷鞭策自己向前的動力。

  他真的像一個藝術家,僅僅607天,就在信訪這個大舞臺上,用自己的激情、才華與智慧,完成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劇作。這個劇目的主角就是他自己,一個為黨分憂、為民解難和奮力拼搏、苦幹實幹的黨的普通幹部。

2/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