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4月11日 14:35 新華網 我要評論
新華網博鰲(海南)4月11日電(記者陽建 李真 王暉余)本屆博鰲亞洲論壇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後,亞洲地區政要、商界、專家學者廣泛參與的首次大型多邊對話。與會人士認為,由於全球經濟復蘇形勢尚不穩定,貿易摩擦將成為一種常態。隨著亞洲區域貿易合作的升溫,自由貿易區已逐漸成為亞洲經濟體應對歐美貿易保護主義衝擊、提高地區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平臺。
全球經濟脆弱復蘇 貿易保護加劇
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特別是歐美經濟體出現了經濟受損、消費低迷的現象。雖然各國都在國際場合強調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但出於保護本國經濟利益的考慮,貿易保護主義勢頭並未受到有效遏制。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每一次危機後的兩年到三年,都是貿易保護案件尤其是反傾銷案件的高發期。
此間發佈的《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會刊》顯示,2009年全球發起的反傾銷調查預計達230-250起;發起反補貼調查41起,同比增幅高達193%。報告同時指出,由於全球經濟復蘇形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仍是今年全球貿易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
在博鰲亞洲論壇“貿易保護主義:全球經濟脆弱復蘇的現實威脅”的主題午餐會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説,世界經濟正在復蘇之中,但我們仍然很擔憂,全球需求仍然非常薄弱和疲軟,而且很多跡象表明很多國家在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
儘管近期歐美宏觀經濟數據出現向好跡象,但失業率未見明顯好轉。美國勞工部4月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美國失業率仍然保持在9.7%的高位。奧巴馬政府認為,今年年底前,美國失業率降將一直保持在9.8%左右的高位。歐盟統計局3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歐元區失業率升至10%,為1998年8月以來的最高紀錄;歐盟27國2月份的失業率為9.6%,也達到2000年1月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由於歐美失業問題短期內難以得到妥善解決,其向外部轉移壓力的傾向也會加大,因此今年亞洲經濟體遭遇的貿易摩擦仍將呈現出不斷增多的趨勢。
正在此間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國際商會主席、香港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也表示,現在全球最大的問題就是貿易保護主義,全球經濟復蘇的速度,特別是在實體經濟方面還比較慢,就業機會還不多,失業率比較高,如果各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經濟復蘇就將面臨危機。
區域貿易合作助力亞洲突破貿易保護藩籬
為了應對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亞洲各經濟體正尋求將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以消費需求為主要驅動力的內生式增長。自貿區則成為亞洲經濟體擴大內需、抵禦風險的重要合作平臺。本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亞洲再次掀起簽訂雙邊自貿協定的熱潮。
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度報告顯示,亞洲區域貿易協定數量正在迅速增加。截至2009年,亞洲共有自由貿易協定221個,其中112個是已達成協定的,49個為提議中的,16個為框架性的,44個正處在談判中。
中國、日本、印度、韓國等亞洲主要國家都加快了與東盟的貿易合作。2009年6月,東盟與韓國正式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框架下的投資協定,標誌韓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形成。2009年8月,印度與韓國正式簽署印韓全面經濟合作夥伴協議,印度與東盟也簽署了自貿區貨物貿易協定,包括鋼鐵、服裝、蔗糖、煙草等在內的4000余種商品將在8年內逐步減免關稅。印度與東盟的自貿區服務貿易談判于2010年1月啟動,印度方面希望在7個月內達成雙方自貿協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日本、韓國和中國正在探索三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實現途徑。
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嘉賓普遍認為,區域貿易合作的加強鞏固了亞洲國家共同抵禦外部衝擊的實力;與此同時,亞洲國家對歐美需求的依賴減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亞洲國家突破歐美貿易保護主義的藩籬。
易小準指出,自由貿易對世界經濟復蘇非常重要,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每個經濟體都依賴於自由貿易。“多哈回合談判如果可以完成,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非常有利的保障,也將創造很多的就業機會,從根本上消除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
區域貿易合作成為亞洲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推手
中國國務院前副總理、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兼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在此間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在現階段,亞洲國家既擁有充裕的資金,又擁有提高人均消費水平和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潛力,通過合作來激活這些方面的需求,將對亞洲經濟增長産生很強的推動作用。
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例。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自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實施以來,中國已從東盟第六大貿易夥伴上升為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從2003年的782億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2311億美元,年均增長24.2%。即便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東盟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降幅也明顯低於同期其對歐美日等經濟體的出口降幅。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在今年1月1日正式啟動,雙邊的經貿交流更加密切。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達391.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66%。
自貿區協定的簽署也加快了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有效推進了亞洲經貿金融合作的優化和升級。此間發佈的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度報告指出,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但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沒有停滯,依然充滿活力,亞洲經濟體彼此之間相互關聯的程度已經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包括東盟+3進程,亞太經合組織(APEC)及其為實現自由貿易區的願景而做的努力,以及四個次區域(東亞、中南半島地區、東南亞和南亞)的一體化進程均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該報告還指出,2009年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區域內貿易增長率高於它們貿易總額的增長率,説明亞洲經濟體對區域內經濟的依賴度不斷升高,而對區域外經濟的依賴度在逐漸下降。同時,這也體現了亞洲經濟增長模式由依靠外部市場向內部市場轉變的新思路,有利於提升亞洲經濟整體對外的競爭力。
隨著亞洲區域合作意願的加強,亞洲經貿金融領域的合作正不斷向縱深發展。為解決區域內國際收支和短期流動性困難,中日韓與東盟今年3月推出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區域外匯儲備庫,這筆資金不僅可以增強亞洲經濟體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也將為區內與各國貿易清算提供保障,促進區域內經濟一體化,加強區域內商品和服務的流動。
責編:王玉飛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