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狐狸是重要的經濟毛皮獸,我國很多省區都有狐狸養殖,是狐狸的養殖大國,狐狸皮的年産量達到了幾百萬張。在寧夏固原地區,也有一家狐狸的養殖場,可這裡養狐狸的方法卻有些特別,本該呆在籠子裏好好飼養的狐狸卻被放了出來。
(採訪)李維軍:現在養殖場養殖狐狸他們主要是冬天取它的皮毛,我們的狐狸呢,主要就是抓草原上的鼠害,比如黃鼠,沙鼠、長爪沙鼠以及野兔等等這些鼠害。
草原的鼠害問題一直是寧夏當地牧民頭疼的一件事。這些長爪沙鼠和黃鼠是最常見的害鼠,每只長爪沙鼠每年採食牧草種子1.8kg,這樣全年就會損失牧草種子1404萬kg;黃鼠一頓飯就能吃掉1斤的青草,這和它自己的體重差不多,而它們打洞造穴的習慣也讓草原變得千瘡百孔,廣袤的草原逐漸變得寸草不生。
(採訪)張信:這草原鼠類主要危害就是對草原形成破壞主要一個是引起沙化,再一個就是引起草原退化,還可以引起水土流失。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保護好草原,就要治住草原鼠,治鼠一直是寧夏草原站的一項重要任務。可鼠藥倒是用了不少,老鼠卻沒治住。
(採訪)李克昌:就是它在短時間內能夠把那個密度降下去,但是這個密度一降下去以後呢,對於鼠類來説,在沒有其他的因素來控制它的時候,當它的生活範圍或者生活的空間變得寬鬆,食源充足的時候,老鼠在繁殖的過程中它有一個自我調節的作用,就是加快了它的繁殖,種群繁殖速度。
鼠害發生嚴重的時候,藥物防治作為一種應急措施的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倖存下來的老鼠又會迅速繁殖,老鼠大軍依然會捲土重來。更嚴重的是有些化學藥品還容易造成污染,並且危及其他草原生物的生命。
(採訪)李克昌:藥物毒死老鼠以外,死了的老鼠被天敵吃上以後能夠把天敵毒死。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老鼠沒有了天敵,自然就更猖獗。其實草原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統,老鼠吃草,老鷹、狐狸吃老鼠,因為有了這樣的食物鏈,生態系統平衡了,老鼠的密度才會降下來,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狀態。寧夏草原站的李站長和工作人員很快意識到,要想最終控制鼠害,就不能再依靠藥物。
(採訪)李克昌:是要長期控制的話,我們還是提倡用一種生物的方法,用生態控制的方法,用天敵和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因素來把它達到一個持久的控制鼠害的目標。
正所謂"一物降一物",如果多養些狐狸,就能恢復草原上狐狸的數量。要説現在養殖的狐狸品種可有不少,像藍狐、雪狐、彩狐等等,到底要用哪種狐狸去捉老鼠呢?李站長選狐狸也是有條件的。
(採訪)李克昌:就是人工飼養的時間比較短。
要説狐狸經過家養已經很多年了,野性漸漸地消失了,就像家養的貓害怕老鼠一樣,家養時間越長的狐狸野性也就越低,到了草原生存能力也就越差。選擇家養時間短的狐狸等於是走了條捷徑。光有了這個條件還不行,李站長還有第二個條件,人家養狐狸都是挑皮毛,而他卻要挑體形。
(採訪)李克昌:第二個體比較大腿子比較長,奔跑能力相對來説好。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因為草原鼠跑跳迅速,行動敏捷、只有善於奔跑的狐狸將來到了草原才更容易抓住獵物。而選狐狸的第三個條件就更顯得有些苛刻了。
(採訪)李克昌:它應當是從血緣關繫上它接近於我們當地的野生狐狸。
當地有一種野生狐狸叫赤狐,但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野生赤狐越來越少了。李站長考慮到選擇與赤狐血緣關係相近的品種,就是覺著這樣的狐狸能更快地適應本地的環境。
千挑萬選,寧夏草原站的李站長他們把滅鼠的重任鎖定在了三個條件都比較符合的銀黑狐上,不過想讓它們捉老鼠,還是像剃頭的挑子一頭熱。
(採訪)李克昌:它是一個經過人工已經馴化了接近三百年的這麼一個狐狸,你要現在呢,它基本上可以説是家養化了,你要把它的經過二百多年的人工飼養的這麼一個家養動物,把它的野性都重新經過一個短的時間內要把它變成一種基本上野生的這個動物它難度是比較大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現在養殖戶養的銀黑狐都是經過人工馴化的,馴化是一個從野生變家養的過程,要想讓這已經家養的狐狸,成為捕鼠高手,就必須找回它們的野性。可這些狐狸早已遠離了它原本應該有的天性,逐漸喪失了捕鼠能力。
養大的狐狸從來沒有見過老鼠,更何談去捕鼠。於是,養殖場讓小狐狸第一次見到老鼠,而它們出現的反應,讓李站長感覺不那麼樂觀。
(採訪)李克昌:有的把老鼠放進去以後它怕,就是狐狸怕老鼠,它嚇得不敢動。
這個養殖場裏的銀黑狐是將來要放歸草原的,為了讓它們找回野性、不再依賴人類生活,養殖場對待它們非常精心,就是想在它們小的時候,給身體打下個好底子,所以在飼料上更注重了各種營養的搭配。
(字幕)日糧配方為:動物飼料類58%、蔬菜24%、玉米粉14%、骨粉2%、酵母1.9%、食鹽0.1%並添加適量複合維生素。
可吃慣了配合飼料的狐狸,對進來的一隻活生生的動物,哪能不恐懼。
(採訪)李克昌:從人工飼養的這個環境裏面突然間一下子改變這個環境它確確實實不具備這種能力。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可面對老鼠,就在眾多的銀黑狐裏,李站長也看到了不同的反應。
(採訪)李克昌:有的只能是去把老鼠聞一聞,有時候還逗著玩一玩,爪子撥一下,有的呢,它是,就很快就能夠去有意識的去咬著試一試,它認為是一個食物,它可能是咬著試一試。還有一些非常效果好的技能的,它就上去一口不管是哪它都敢下口去咬。
這個過程在養殖場被叫做試鼠訓練,試著去咬老鼠或馬上就能咬老鼠的這種小狐狸,説明它們對活鼠的反應能力比較強,有一定的捕捉意識。這種狐狸也正是李站長和養殖基地所要選擇的。不過對於狐狸這次初步選拔,養殖基地和李站長卻看的更長遠。
(採訪)李克昌:到了野外環境以後,近親繁殖的最突出的結果就是性狀就會降低,比如説它個體變小,生活能力變弱,或者出現一些畸形的這些狐狸種群來。
在野外不受控制的環境下,一旦發生近親繁殖的情況,銀黑狐這個品種就會退化,更別説抓老鼠了。所以在選擇狐狸時特別注意了它們的血緣關係。
(採訪)養殖場工作人員:那個一般有配種,因為它父代是哪個,母代是哪個?是哪一隻。相互不能弄成近親繁殖,血緣關係都要遠離。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些選出來的沒有血緣關係、有捕鼠意識的狐狸,從四處封閉的鐵籠子,搬到了相對自由的散養場,這個散養場有三四畝地,對於狐狸來説這既是它們暫時的家,也是它們野化受訓的基地。
(採訪)李克昌:散養場主要的還是要從環境上,要強迫它或者就是鍛練它適應將來的野生環境條件下的生存。
要想在野外生存,狐狸就要掌握一些生存本領,首先就是自己採食的本領。狐狸一到散養場,負責野化訓練的李維軍就開始對它們進行24小時的觀察,幾天下來卻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體格健壯,對鼠類反應靈敏的狐狸被選拔到了散養場,在這裡它們要進行一個半月的強化訓練。李維軍和技術人員開始教這些狐狸一些野外生存的本領,可就要進行捕鼠訓練的時候,他們發現狐狸的生活習慣有些特別。
(採訪)李維軍:白天也就一般就是爬到洞裏面,草叢裏面或者樹下休息。
(採訪)李克昌:它是就是説一般就像農村人説的狐狸偷雞都是在晚上偷,大部分時間在白天它是處於半睡眠狀態或者活動它比較少。
對於散養場的技術人員來説,狐狸這種白天休息、晚上上崗的作息時間,將來很有可能成為它們在草原上控制鼠害的最大障礙。
(採訪)李克昌:所以在這種狀態下我們野外的老鼠大部分地面鼠的活動都是在早晨九點到十一點多,下午的四點到六點多,這麼一個範圍內,所以它的活動,狐狸的活動週期如果跟老鼠的活動週期配合不起來,不能保持一致的話,你將來到草地上去對它的食物的採集和活動就有影響。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為了讓狐狸的作息時間和老鼠活動的規律相吻合,喂食時間就選擇在了老鼠最愛活動的時候,這樣早晨9點喂一次,到了下午五六點鐘再喂一次,這個時間集中固定下來,形成條件反射,逐漸就能把狐狸的作息時間調整過來。這麼堅持定時的喂狐狸,就是為了讓它們到了野外草地上很好的控制鼠害,不過,對於這些剛到散養場的狐狸來説,要想抓住老鼠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採訪)李維軍:它抓獵物的時候呢,大多數是集中于它的後軀部,後軀部就是腰以後就是後肢、尾部,一個是抓不著,一個是抓的不牢固,獵物容易逃逸。
看來,會不會抓老鼠還是個技術活,所以,為了糾正狐狸錯誤的捕鼠方法,每天,野化基地的李維軍都要對這些狐狸進行捕鼠的技能訓練。
(採訪)李維軍:就是把一個獵物我們用繩子把它係住,給它以後呢它咬一口咬的不對我們就收回來了。經過逐步逐步增加它的次數以後呢,它就形成一個明顯的一個條件反射,用獵物來提高它的捕殺能力,逐步訓練,逐步訓練,才能夠糾正它這不協調的這些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狐狸錯誤的捕食部位很快就被李維軍糾正了過來,從老鼠的後肢、尾部轉移到了脖子、頭部這樣的致命部位。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狐狸一邊學習捕殺老鼠的本領,李維軍一邊開始減少配合飼料的投喂量,逐步加大老鼠的投喂量,可面對獵物,這些受訓的狐狸卻不安分起來。
(採訪)李克昌:就是爭奪食源的過程,就互相追逐,追逐過程中它互相殘殺。
這種打鬥,不僅會影響狐狸野化受訓的效果,並且也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其實爭奪獵物是狐狸的天性,它們之所以會大打出手,問題就出在了散養場的面積上。
(採訪)李克昌:它因為躲避的餘地不大,狐狸它自己還有一定的活動範圍,如果密度太大了以後,最後形成互相之間的這種殘殺。
李維軍訓練狐狸的這個散養場有四五畝地,因為面積有限,70多只狐狸在裏面難免在搶食時,會因為沒處躲藏而自相殘殺。為了減少狐狸在捕鼠時受傷的情況,散養場的狐狸數量減了一半,從70多只減到了三十來只,每只狐狸平均佔地面積達到了八十平方米左右。
合理的密度,給李維軍對狐狸捕鼠能力的訓練提供了保障。一個半月後,狐狸不僅漸漸擺脫了人工飼料,每天能吃兩到三隻老鼠,而且獵殺老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採訪)李維軍:它抓的部位80%以後就集中于它的前軀,脖子、頭部,它的殺死獵物的耗時明顯就縮短了。黃鼠它耗時抓住一隻耗時是三分鐘,致死就需要一分鐘就可以致死,所以極大降低了對獵物的殺死能力。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儘管狐狸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捕鼠能力,可對於李維軍來説,要訓練的不只是這一種能力。
(採訪)李維軍: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就是人工給它弄一個洞。
在自然界,洞穴既是狐狸躲避天敵、藏匿身體的地方,也是它們繁殖後代的地方。所以説打洞的能力也是判斷狐狸是否能在野外生存的重要依據,可這種能力對於長期籠養的狐狸來説已經越來越陌生,李維軍和基地的技術人員之所以要挖洞,為的就是培養狐狸打洞的習性。
(採訪)李維軍:我們在這個坡兒的底下,底部挖,一個是節省人力,二一個就是想到狐狸它出入比較方便。結果在野化的過程中我發現呢,並不理想,它一般不進去。
既然洞穴是可以安全休息的地方,幾天過去了,為什麼這些狐狸就是不進洞呢?
(採訪)李克昌:過了一段時間我們野化過程中觀察呢,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狐狸對洞的選擇位置,並不是人們想象的一樣,它就喜歡在坡的中部和上部打洞。
原來,在自然界,狐狸為了保護自己,總會尋找相對隱蔽和安全的地方來打洞,並且如果碰上雨天,山坡中上部的洞穴也不容易積水。了解了狐狸對打洞位置的選擇性,基地很快做出了調整,把洞都打在了山坡靠上的地方。
(採訪)李維軍:我們人為給它挖一個淺洞,看它進去不進去。它進去以後呢,覺得藏不住自己,慢慢的它又自己刨自己打洞。
很快狐狸學會了打洞,洞穴也成了狐狸感覺最安全的地方,每次一抓到老鼠它們都會藏在洞裏慢慢享用。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在散養場,通過技術人員的種種幫助和訓練,狐狸不僅初步掌握了捕捉活鼠的本領,而且還具備了打洞的能力。可野外環境條件複雜,狐狸的這些本領能不能在大草原上順利施展都還是個未知數,為了做到心中有數,李站長和野化基地又一次給這些狐狸搬了家。
(採訪)李克昌:一種倣自然野化場,在這個自然環境,這個地裏面,這個環境裏面我們保證有山、有水、有樹、有草,這樣以後呢,基本上跟放到大草原上的這個環境是完全相似的。
這個自然散養場有七百多畝地,和原來四畝多地的散養場相比,狐狸的生活空間大了許多,李站長之所以選擇和草原環境相似的這種地方,就是要讓這些狐狸接受更嚴峻的考驗。
(採訪)李克昌: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嚴酷的一個環境。因為它這將來到了草原上以後它完全要依賴於它自己在捕食。那麼我這個環境就是一個強化它在完全自然狀態下的這種生存能力,這就是我所以在這個階段裏面應當説是一個最後一關,也是最嚴峻的訓練或者説考驗的一關。
為了讓狐狸自己尋找食物,基地的李維軍不再像原來那樣每天投放老鼠,而是一次性的把老鼠投放到自然散養場.
(採訪)李維軍:我們投放的時候不固定地點散放,並且就是多點投放,比如我們這個,
你們看到野化場地有七百多畝,一共選擇的是十個投放點。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老鼠分散生活在自然散養場的各個角落,現在,能不能填飽肚子,就全靠狐狸自個兒了。
(採訪)李克昌:那麼在這個期間呢,由它自己在這裡面去找去,它能逮住了它就吃飽,逮不住它就餓著,它完全逮不成了以後,有可能能餓死它就讓它餓死。
這期間,基地的李維軍不光不再飼喂這些狐狸,一旦見著它們,還採取了更惡劣的方法。
(採訪)李克昌:在二級野化場地裏面時候,它有時候還對人有親近感,我們就盡可能的讓它對人也産生一種恐懼感。
為了避免在野外狀態下,可能出現的人為的傷害,時常用竹竿子打一打,讓狐狸現在就提高警惕。不過對於狐狸來説野外可能會出現各種危險,基地的李維軍他們還還人為製造出一些異常的聲音來。
(採訪)李克昌:以至於就是説讓它在這個環境當中能夠提高它對野外不良,聲音不良環境反應的警覺能力,也訓練提高它的這種規避、逃避外界環境對它傷害這種強化了反應能力。
適者生存,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野外獨立生活的考驗,曾經籠養的狐狸最終不再依賴人類。放歸大草原後,這些經過野化的狐狸不僅能適應草原的環境條件,而且每只狐狸可以有效的控制鼠害面積1000-1200公頃。
(採訪)李克昌:現在就是用狐狸,用狐狸放到草地上控制鼠害呢,就是利用生物鏈,食物鏈之間的這種關係,建立起一個它這種生物之間相互制約,使得動物與動物之間,這個生態系統的物種達到了一個豐富。
(主持人)寧夏草原站野化銀黑狐控制草原鼠害這項技術,已被農業部列入全國草原鼠害防治與持續控制新技術推廣計劃。他們分批放歸的狐狸在寧夏、內蒙、青海、陜西、四川等草原地區,不僅能夠適應放歸地的自然環境,而且控制鼠害的效果也很顯著,生態防治讓更多的大草原遠離了害鼠的威脅。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