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進入九月份,就到了收穫青貯玉米的高峰期。機手們起早貪黑地搶著收,運輸車排著隊地等著裝運,忙碌之中,安全問題就成了秋收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年收青貯玉米的時候,各地都有傷人的事故發生。那為什麼收青貯玉米就容易傷到人呢?
首先,這玉米長得都很高。人一進去,就看不見影了。如果再趕上個大霧天,就更什麼也看不見了。所以説,在收割機作業的時候,假如地裏站了人,司機就不容易發現。
(採訪)華隊長:根本就看不見,因為他在割的時候,它這玉米有一種動性,收割機在前面,料桶在轉的時候,那玉米頭上亂晃。他就是瞅見玉米上這割臺裏入,在前面根本瞅不見人員。
另外,收割機在收的時候,割臺首先把玉米稈從根部割斷,然後再壓倒,最後才捲進來。如果地裏有人,撲倒的玉米就會把人絆倒,同時,玉米就蓋在人身上了。
(採訪)華隊長:他這人呢,在一倒的情況下,司機發現不了他,這樣料桶和割臺它有一個作用力,就把他像玉米秸一樣,就把他就帶入進去了,他躲也躲不開。它那機子在運作的時候,割刀相當快,説不定一下就能打死他。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青貯收割機作業面大,速度快,再加上刀口特別鋒利,又是旋轉的,這幾個因素綜合到一塊,就決定了收割機作業時,危險性非常大。所以説,收青貯玉米時,一旦出事,往往都是大事。
(採訪)華隊長:一齣來一般就是大事兒,很少説碰到腿上、胳膊上都很少。因為他一進去,他頭沉一扒拉,本身就跟這玉米秸似的,就順著玉米秸,人跟玉米秸就進去了,而且還全是頭部先進入,這樣造成人身傷亡。
那一般地裏都會站些什麼人呢?
(採訪)
董師傅:6、70歲的老太太,她都農民,看著棒子心疼。
華隊長:都是一些退了休的,或者是一些為了會過日子,為吃點這鮮玉米,他們這幫人進去。別的一般的年輕力壯,上班的時間他沒有功夫上地裏去。全是年老病弱的一些人。
這些上了歲數的大爺、大媽,一方面是會過,愛沾點小便宜。另外也是想著,反正你這也是粉碎了喂牛,可惜了,不如我掰幾棒回家煮煮吃,圖個新鮮。
(採訪)華隊長:有人就説,你喂牛都喂了,我吃點不成啊。
但恰恰就是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危險性就更大。
(採訪)華隊長:他們有的還有點聾的情況,這種耳聾就更危險,因為在説的時候,他聽不見,機子來了轟轟聲他也聽不見,這樣如果機車到他跟前了,躲也躲不開。
上了歲數的人,不光耳朵背,聽不清,而且,眼神一般也都不太好,腿腳也不利落,機子到跟前了,有時想躲,但一磕一絆的,就容易摔跟頭,想跑都來不及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採訪)華隊長:他這人到那割臺以前,他不想進去,那鋸盤就能把他扒拉進去,這樣到喂入口那,沒有二話,只有犧牲生命,讓他的生命代價去換取掰點玉米的這點行為,太危險。
根據以往的經驗,一塊地,越是收到尾聲的時候,就越是危險。為什麼呢?因為玉米少了,快沒了,得趕緊搶著掰幾棒啊。
(採訪)華隊長:不管你機子,你機子反正一過來,你不敢割我,他有這種想法了。
其實啊,您要真想掰幾棒玉米,圖吃個新鮮,也不是多大的事。只要您上沒作業的地裏去掰,或者是等割完了,收割機離開作業區域以後,您再上地裏撿點,這樣做,您就安全了。
地裏除了這些掰棒子的人,還有些人呢,是玉米地的主人。他們為了能讓玉米收的乾淨,不浪費,就來撿漏。你像地頭啊,電線桿周圍啊,這些收割機不好收的地方,還有地裏漏收的玉米,主人就會找些人來幫忙,把這些玉米割下來,立在玉米地裏,等下一圈收的時候再收掉。
(採訪)華隊長:他就是為了自己多收入,沒有別的,因為多賣一斤多一份錢,他就為了自個兒的收入著想,他沒把他的人身安全擱在第一位。這樣相反倒影響咱們的安全問題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更危險的是,有的人,把漏收的玉米,割下來後都堆在一起,最後乾脆就抱著一捆直接往機子裏喂。
(採訪)華隊長:如果他要是在喂入的時候,他一個腳底下站不穩,被那棒子茬絆一跟頭,趴在這收割機上,那危險就跟給您説過的似的,他也是跟玉米稈一塊,進入料桶裏給鍘掉,這種會有生命危險的。
所以呢,為了杜絕在收割機作業時,發生人身傷亡事故,在作業前,就一定要做好現場的清理工作。
(採訪)
安全員:每年割青貯有的都要傷人,所以我們在收青貯前,先清理現場,把所有的閒雜人員都清理出去了。
華隊長:看人,主要是看人,為了人的安全。
為了防止閒雜人員進地,在作業前,最好在地頭設立明顯的警示標誌。
(採訪)安全員:要設警戒線、警示牌還有橫幅,都是為了提示行人,不要進地掰玉米,這樣就是防止收玉米出現事故。
拉的這些警戒線啊,彩旗啊,還有安全警示牌,顏色一般都很鮮艷,目的就是為了警示行人,這裡是危險地帶,不要入內。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在作業現場周邊呢,最好再派幾個農機監理安全員,圍著現場巡查,一旦發現有人要進地呢,就及時勸退。
(採訪)
安全員:別進、別進。
農戶:我們是撿漏收的。
安全員:不要撿漏收了,這裡是作業現場,很危險。請您站在警戒線以外。好吧。
農戶:好。
在開工前,為了保險起見,農機人員最好再用喇叭喊一遍話,好讓地裏的人趕緊出來。
(採訪)華隊長:現在,咱們的收割機已經過來了,閒雜人員,趕緊出地。有人沒有,趕緊出地。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辛苦了大半年,到了收穫的季節,本應該是高興的事,這要是碰著誰、傷著誰都不合適。人家農機監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把警戒線、警示牌都給咱送到田間地頭了,還不辭辛苦地巡視、檢查,農機安全員喊話提醒,不都是為了保障咱老百姓的安全嘛!所以,咱自身也得提高安全意識,不要為了那幾個棒子,而造成人身傷害,太不值當了。現場清理工作做得好,百姓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但作業期間,機手們也很辛苦,怎麼樣規範操作,才能讓機手也平平安安的呢?
在收穫的季節,大夥的心情都比較急切:玉米地的主人,想著趕緊把玉米收了好掙錢;而牛場的採購人員呢,也急著快點把玉米拉回去,好給牛們備好一冬的食物。雙方都著急,就只能催著機手抓緊幹活。所以機手們都是起早貪黑,天剛亮就下地,晚上看不見了才收工,非常辛苦。如果機手疲勞駕駛,作業期間一分神,或者操作不當,都會帶來安全隱患。
比如説,一塊地在開工作業前,都要先開出一個車道,就是把四週的玉米先收了,這樣,裝料的車才能開進去。開車道的時候,裝料的鬥都是直接挂在收割機後面的,這樣,司機一個人,既要看前面的路,又要盯後面的噴料桶,他就看不過來,所以,一般都需要配一個巡視員,協助司機安全開道。
(採訪)華隊長:他幫助司機就等於跟球似的,這個安全方位,360度跟球似的安全方位。整個天上、地下、左邊、右邊,他都得瞧。
比如説,地裏有人沒人啊?拖鬥噴滿沒噴滿,要不要換鬥啊?另外,這個人還得幫司機看著點,地裏有沒有異物,比如説電線桿了、水井了,還有地平不平,是不是有大坑啊什麼的。
(採訪)華隊長:主要還得瞅著電線,因為地裏有那低的電線,還得防止刮斷那個,這都是他應該得注意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因為這個安全協調指揮員,要全方位地觀察,所以,他自身的安全,也要注意。
(採訪)華隊長:車旁邊有一個安全欄,保護這個人員不至於就是在走的時候,在車晃悠的時候掉下去,他可以扶住了。他本身的手就不應該離開這個安全欄,他老得攥著。
這個安全員假如分神,或者松手幹別的事情,就容易出事。你像這位,他就在車前進時,用手拉噴料桶的鋼絲繩,來調整噴料桶的方向。
(採訪)華隊長:這樣做應該是不對的。不應該他用手去操作那噴桶的鋼絲繩。鋼絲繩控制,是由駕駛員控制這油缸,是由機手操作的。他只負責安全問題。如果説,咱滿的時候給人噴外面了,他提示司機可以及時的去調節一下噴桶,這樣有利於他別給人浪費,浪費人地主也不願意。這樣他就起了一提示,然後司機去控制的。
有的時候,這個協調員,如果拉鋼絲繩都調節不了方向的情況下,還會甩上一根繩子,靠拉繩子來讓噴料桶對準料斗。
(採訪)華隊長:他還使繩子去弄,那個是萬萬不能使用它的。因為那樣容易出現危險,這種繩子要是攪在那個發動機機裏頭,發動機假如它液壓,突然聽使喚了,操縱這個料桶轉動了,那把這人帶一跟頭。而且他那繩子,如果要進到割臺裏頭,把人有可能帶到這割臺裏頭,傷及這人身安全問題。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所以説,一旦發現噴料筒的方向控制不靈了,寧可停下來修理,也不要使繩子拽,太危險了。
除了開車道時這些不規範的操作,可以造成安全事故外,在收割機作業期間,機手的一些誤操作,也會帶來人身傷害。比如説,有的地塊,在前期生長期間,因為沒有認真除草,雜草比較茂盛。這樣的地,收割機在作業時,草就容易纏到割刀的刀頭上,結果堵在轉盤那,玉米桿就被擋住進不去了。
(採訪)華隊長:這個草呢,像這種拉拉秧,咱們這棒子一掰啊,咔嚓就下來,這個機子在割的時候呢,這機子把這玉米割了。這拉拉秧它不愛進去。這個割刀它吃硬不吃軟,你看這個草韌性多大,它影響收割機進入,它因為滾成一個球了,這樣它全互相連,不容易進去,這樣影響它入料。
這一堵,機子就沒法幹活了。有些司機著急清理故障,下車就去拽草。
(採訪)華隊長:這種危險。首先咱們應該把機子停下來,全部分離開,包括割臺和主動力全得切除,割刀靜止不動的情況下,方可再去清理。因為那裏頭那鋸齒、那鋸片挺快的,跟咱們帶著鋸那鋸齒似的。他在機子沒有停穩之前,就著急為了搶救,這樣去盲目的去上機子那兒弄,機子在完全沒有分離開的時候,有可能第一碰到他的手。第二鋸盤沒有停穩之前,有可能把他衣服攪爛以後,把他那腿帶到割刀那兒,把他那腿就已經鋸傷了。如果趴到割臺上,他的危險性就更大了,這樣能出現人身的生命的安全。
為了避免清堵時對機手造成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司機下車前,先把車熄火,把所有的動力全部切除。等鋸盤、割刀完全停穩以後,您再上前拽草去,這樣就不會有危險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説完收割機司機要注意的安全事項,下面,咱再説説接料車司機要注意的安全問題。接料車的司機一般都是跑運輸的,他們的效益是跟運輸的路途距離,以及跑一趟拉的料多少挂鉤的。有的司機為了多拉多掙錢,在接料的時候,就想多裝點。這樣,有的人就邊接、邊勻、邊踩,踩實了,自然不就裝的多嘛。
(採訪)華隊長:那是不允許的,絕對不允許的。
為什麼説,這種邊接邊踩的行為非常危險,不允許這麼做呢?因為收青貯玉米的機子都是大機子,作業幅度很寬,一次就能收4~6米寬的玉米,噴出來這麼一股子,就是百八十斤的碎料,衝勁是非常大的。您看,這個噴料桶出口前的擋板,都給打爛了,裏面也是打的一個坑一個坑的。
(採訪)機手:出料口,料老打在那,一個力的轉捩點,往那一打然後掉下來。這個外邊一層已經損壞了,裏邊再裝一層好的。
因為衝力大,這個擋板就特別費,經常要更換。
(採訪)機手:一般就是磨得特薄,磨出口子了,就趕緊更換。
您想吧,這鐵傢伙都能打薄、打爛,可想而知這噴出的料的衝力有多大。如果人站在噴桶下面,料噴在人身上,就很容易傷到人。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採訪)
董師傅:咱平常在地頭,如果司機沒配合好,噴到外頭,把人能打一跟頭。
華隊長:打在身上還差一點,如果要打在頭部,會給揍的鼻青臉腫的。
接料時,為了往四個角勻,這人就會跑來跑去的,這就更容易出事。
(採訪)華隊長:如果要噴到他身上,第一個情況下,就把他噴一個跟頭,把他埋在青貯下面。第二個就是把他從車上噴下去,摔著他,造成他人身傷害。
往年收青貯的時候,就出過這樣的事。人在料車裏踩呢,本身站得就不穩,噴的料又勁大,結果就把人給噴倒了,因為出料速度又非常快,所以很快就把那人給埋了。
(採訪)華隊長:這料桶快的情況下,像大機子噴的話,兩到三分鐘就噴滿,它的料桶噴料是相當快的,它的寬度應該直徑在五十公分左右,出料是每分鐘那相當可觀了。
一旦碰上地裏不乾淨,收割機把石頭、瓦塊,釘子什麼的收進去,那噴出的料就更具殺傷力了。
(採訪)華隊長:割刀在割的時候,如果有異物進入,或者機子在當時正巧趕上他的扇葉掉或者是割刀掉的話,或者螺絲掉進去的情況下,那碰到那準造成他腿折胳膊爛的,那要有異物進去,多大勁,會跟炮彈皮子那麼厲害的,有時候打頭部上就有人身安全的問題了。
所以,您千萬不要只圖眼前那點利益,多拉是能多掙點,但傷了性命,劃不著。
(採訪)華隊長:如果這拉運司機非要踩,為了多拉一塊的情況下,請他把車開到邊上去,換一輛別的車在收割,你自個兒再把它踩實,完了事等你踩好了以後,你再換入再切入進去,你再接。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剛才咱説的這些,都是收割機在作業時,容易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收割機在檢修時,也要注意按規程來操作,否則也會出問題。那怎樣做才能保障維修人員的安全呢?
北京市昌平區農機服務站的李師傅,就是一個農機維修人員。這臺機子幹著活呢突然出毛病了,這等著收的,排隊拉的,都著急上火。車開回站裏,李師傅趕緊就動手修。
割臺在抬起來以後,李師傅隨便找了幾塊磚頭、木塊,墊起來後就鑽到割台下檢修去了。
(採訪)
記者:這樣是不是有點懸乎?
李師傅:沒事,下不來。
記者:又是木方子、又是磚頭的。
李師傅:沒事。
記者:沒事啊?
李師傅:沒事,絕對沒事。
華隊長:這種情況是不允許這樣去做的。這種支撐物它不穩,它之間因為它接觸點太多,它不起到支撐作用。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一件支撐物來墊,它的高度應該跟割臺升起的高度幾乎差不多,壓實以後,就可以防止割臺突然降落,這樣割臺底下的維修人員才安全。因為割臺自身的重量就很大,一旦掉下來,那後果不堪設想。
(採訪)華隊長:割臺有好幾噸的自重,割臺如果突然間降落,咱們的人員來不及從底下出來,這樣會把他的人身,就是説壓成肉餅的這種情況,是相當危險的。
除了有效支撐,另外,割臺後面還有一個安全銷,割臺升起來後,一定要把這個銷子挂上,挂上以後,就能拽著割臺不掉落下來。
(採訪)華隊長:必須得同時做的,因為咱這安全銷挂上以後,第二步就是把這安全堆給墊上,這是必須的,這是防止萬一雙保險。
有了這兩個措施,就等於上了雙保險。這樣就可以有效防止割臺滑落,保護維修人員的安全。
不管是百姓也好,司機也好;無論是作業之前,作業當中,檢修的時候,咱時刻都要繃緊安全這根弦。只有平平安安地完成秋收緊張而繁忙的任務,才能讓一年的辛苦換回豐收的喜悅。
(主持人)今天的節目中,給您介紹了收青貯玉米時,幾種不規範的操作。比如安全協調員拉噴料桶的鋼絲繩;司機沒熄火就下車清理擁堵的雜草;接料的時候,邊接邊踩;還有檢修的時候,割臺沒墊穩當,人就鑽進去維修。這些行為,看著都讓人擔心,咱機手可得引以為戒。只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體會收穫帶來的喜悅。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