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要説在水貂的養殖過程中啊,仔貂的産子保活技術是可以説那是最關鍵的技術環節了,許多散養戶總是掌握不好,有的仔貂成窩的死尤其是前五天死亡率非常非常高。據資料統計,子貂哺乳期一般死亡率達10%~15%,其中産後5日內死亡率佔整個哺乳期死亡率的70%~80%。可是黑龍江的徐家寶,他養殖的子貂成活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幾,那麼他們有什麼絕招嗎?每年的五月初是水貂産仔的高峰期,許多養殖戶都會忙的不可開交,可這個養殖場裏卻非常的安靜。一大早的,這些人拿個喇叭筒在聽什麼呢?
(採訪)
記者:您好,您這是在幹什麼呢?
飼養員:我在聽母貂在下小仔。
它特別怕驚嚇,有一點動靜它就害怕。
在水貂養殖過程中,母貂産仔時是在一個四週封閉的小産房裏,不打開籠蓋是看不見産仔情況的。可水貂的膽子特別小,一打開籠蓋就會驚嚇到它,於是飼養員就用聽桶來檢查母貂産子的情況。
(採訪)
記者:為什麼不打開看看?
飼養員:打開不行,因為母貂野性比較強,打開看,因為很容易傷到小仔,而且這個聽力比較清楚,因為旁邊有下的聽不見,在這個聽就有點像擴音器的聽筒。聽的特別清亮。必須得擱這個聽筒聽,三天之內不可以擱手去看,或者是扒開草。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原來這就是他們的絕招之一,這樣能確保安全産仔。水貂是特別怕驚嚇的動物,在野生狀態下。母貂産子時是它們最敏感的時期,一但受到其它動物的干擾,它們就會認為危險來臨,煩躁不安的水貂就會咬傷並且拋棄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還會吃掉小崽,造成死亡率升高,所以在水貂生産季節,養殖場周圍一定要保持安靜。
(採訪)鄭先生:它是因為小仔産出來以後,我們人是沒有辦法照顧這個小仔,可以照顧好這個小仔是它本身母貂,它一受驚,如果你動了胎,它受了驚會把小仔吃掉的。
如果小貂一生下來就被吃掉或者咬死,那就白忙活了。許多養殖戶的小貂成活率低的一大誤區就在這裡。他們在母貂産仔時,怕小貂生下被母貂壓死,總是習慣性的掀開蓋草看看。
(採訪)看的過程中要查數,查數因為它剛産出來,一查的時候員工們沒有經驗,戴手套,這樣查來查去,形成交叉感染,這樣一不分小貂抵抗力不強,造成了死亡。
一查數驚動母貂,它就會不停的上竄下跳,踩傷了小貂也沒有感覺,這些剛剛出生的小貂們肌膚還特別嬌嫩,這麼一折騰,原本能順利健康存活下來的小貂,就會出現死傷的情況。
(採訪)徐總:死了大約有七千多只吧,第一年,這個損失很大。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麼大的損失把老徐急壞了,老徐養的是丹麥彩貂,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技術員來解決這個問題。實在沒有辦法了,他請來了在丹麥養殖水貂的技術員鄭毓儀,通過檢查發現,問題出在養殖方法上,於是他們決定進行改變。
(採訪)鄭先生:在場裏管理後,應該説狀況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按照國外的一些管理模式就説這個貂是野生的,一定要給它創造這個環境,按它的野生習俗來做。
這野生的環境怎麼去營造呢?要讓小貂成活率高,種貂的健康非常重要。水貂本身是個好動的動物,除了睡覺的時候,它總是喜歡動不停的運動。可是老籠舍太小,這些種貂伸展不開呀。於是他們借鑒丹麥養殖籠子的設計,把籠子做的比常規養殖戶的大一倍,而且是上下層的設計,相當於是個二層小樓。這下彩貂可以來回上下的跳躍,它們愛運動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地滿足。
(採訪)我們這個籠長914,寬是38,高是45,這樣這個貂在裏面空間很大,它可以跑也可以跳。
住的寬敞舒服,這心情好身體健康,就有了充沛的精力來敷育下一代。在自然狀態下,丹麥彩貂是靠光線和溫度來感覺春天發情期的到來的,因此為了保證水貂的發情,讓水貂能感受到充足的自然光照,他們在養殖棚的頂部做了一塊採光板。
(採訪)鄭先生:這個採光板我們用PUC的,一般我們採取50公分左右,因為如果太寬的時候呢,太陽容易照到籠舍裏邊,對養殖裏邊的皮毛不好的。如果是太小的,籠舍裏邊的光照不夠,影響它的發情期的時候。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按照自然環境給水貂解決了住的問題,那麼下一步就是考慮繁育下一代了。水貂在發情期間,如果配種隨意性強,又沒有系統的記錄,就會經常有錯配、漏配、重配的情況。再加上方法不得當,這配種率就會很低。可老徐的養殖長水貂配種率比一般的要高20%。那麼他是怎麼做的呢?
要想水貂成活率高,首先得保證讓母貂懷上小貂呀,一到配種的季節,他們就精心選擇好了合適的公貂母貂後,左邊是公貂,右邊是母貂,讓它們做起了鄰居,他們在每個種貂籠上都做好了記錄,然後用自己獨特的方法來配種。
(採訪)咱們這個水貂養殖就是説存活率比較高,我們在配種的時候,第一我們永遠不用手去抓貂的。
一些養殖戶在水貂發情期,會通過觀察或者檢驗哪只母貂發情了,然後習用手抓出母貂放入公貂籠內,可這些被抓的水貂受到驚嚇有的根本就不交配。而在老徐這裡,他們跟其他的養殖戶不同的配種的方法,就是到了水貂發情期,工作人員把一個特製的小籠子放進養殖籠裏,讓母貂自己進到這個小籠子裏去,他們把這個籠子叫竄籠。
(採訪)我們在配種的時候是用串籠,就是用一個小籠子,這個籠子打開門以後,讓總貂進到這個籠子裏,完了這個門自動關上,然後再拿到公貂的箱子裏。
這個看起來很普通的竄籠會有什麼作用呢?它們怎麼就能保證水貂能正常交配呢?
(採訪)這個籠裝它的時候,對小貂來説是一點沒有驚嚇,沒有恐懼感,手抓的時候,它特別害怕,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小貂交配的時候效果非常不好。通過幾年實踐證明,我們這種方法非常可取,這種方法懷孕的概率比以前高。現在達到90%多。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公貂在母貂在發情期間呢,它們會産生一些氣味呀,或者是叫聲來刺激和吸引對方,那麼擺得比較近,可以最大化地刺激使它們發情得更好,這樣的配種的成功率就會提高。在配種的時候,飼養人員把一隻只發情好的母貂,擱在公貂籠子上邊,下邊的公貂就會都動起來了。
(採訪)母貂拿到公貂上面的時候,它們兩情投意合容易交配,如果它還沒有發情,肯定是不會跟公貂交配,我們看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
看見母貂,公貂都爭前恐後、想湊近、套近乎,而且還表現自己,翻跟鬥,翹尾巴,打立站,各種動作都做出來了,它都渴望想去接近那只異性。
這只母貂看見了自己喜歡的公貂,也著急著想出去。看見它們情投意合了,工作人員就會把母貂放進公貂籠裏,它們親熱過後很容易就會交配了。如果沒有對上眼的可不能放在一快,否則撕打起來就沒有個完。它為什麼不跟公貂交配呢。
(採訪)就等於人一樣,看不中這個男的,它母貂也挑公貂,公貂也挑母貂。因為在動物裏面,它肯定要找一個最強的來交配的,因為它要發展下一代。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在動物裏水貂是刺激性排卵動物,在公貂和母貂在交配第一次的時候,主要是刺激母貂排卵,這時母貂基本上不容易受精,必須在進行第2次交配的時候,才能讓母貂懷上自己的孩子。
(採訪)交配我們採取兩個週期,每一個週期是9天,母貂第一次交配的時候,它不一定能受孕,最重要是第二次,受孕率基本上在目前來説它達到95%。
鄭場長説造成貂仔死亡率高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母貂懷孕期間的營養不良,如果喂了變質的飼料就更糟糕了,這養小崽先天不足容易死胎,即便生下來也是弱不禁風很難成活。
(採訪)鄭先生:最好是保持安靜。食物方面,我們給它食物的時候,最初不要説不愛吃給它小點,食物也是充足的,它當天不吃的,給它清掉,給它新鮮的。
那麼就是説在這個環節裏,我們能做得就是照顧好水貂媽媽,那他們都給懷孕動物喂些什麼好吃的呢,
(採訪)把這個魚肉拿走的魚排,還有鴨架、雞骨架、鴨肝。在這個生産期來説,我們儘量做到蛋白質達到50%。
怎麼樣伙食不錯吧,除了營養有保證外,在飼喂方式上也做了改進,他們從丹麥進口的喂食車,它是採用一種液壓傳動的方式,把那個飼料打在籠舍上。
(採訪)我們這個食物打到籠子上面,它在舔食,它每次吃東西必須身體要抬頭,要到這個籠子上,夠到籠子上吃,這樣運動量大,非常有利於它生長。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採用機械化喂食,快的投放速度,能保證食物新鮮供應;食物全部放置在籠舍頂端,由水貂舔食,這樣能增加水貂的運動量利於生長,也能使籠裏乾淨衛生。
(採訪)我們在這裡給它這段期間是190克,在它的預産期的時候之前的大概五天左右,看它的體況怎麼樣,胖的話應該去給它一般的吃食量減少50%也可以的。
很快它就比較瘦一點了,就容易産仔了。
産前還要認真準備一件事,就是在籠舍裏絮一個舒適的大草窩,平時養殖時籠舍裏的臥室是越大越好,到了生産時這個産房就越小越好了。
(採訪)因為水貂産了仔後是和孩子居住在一起的,小貂很小體溫很低,所以集中在一起增加它的體溫,所以小仔的成活率就高一點,這個小窩禮貌的溫度大概是32度左右。
為了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他們借鑒丹麥的經驗,墊絮雙層草,具體就是在臥底下絮一層厚厚的草壓實再放進兩快磚,然後再蓋上一層草,這樣産房就形成一個小窩,就像一個保溫箱一樣既舒適又暖和。
(採訪)冷的時候上面的草鋪多一點,如果是天氣熱的話拿走一部分,主要看到這個母貂是不是跑出去臥箱外面,如果不跑出來就證明裏邊的溫度是合適了。
這個母嬰盒下面是一個,型的,這樣這個貂産仔以後它就在中間,它回來以後是非常好的,能夠照顧小貂,減少了小貂往外跑時母貂把它壓死。
産箱的保溫決定最終大成活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保溫的同時還要注意安全措施。在生産期間,母貂會因為口渴經常跑出産房外喝水納涼,這樣經常容易把剛出生的小貂帶出産房,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的發生,他們在産房的出口處設置了一塊擋板。
(採訪)我們在貂箱門口還有一個擋板,這個擋板起什麼作用?一個是擋風,一個是母貂出去的時候,小貂要是在母貂身體下面可以通過擋板就把它擋回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産前的準備工作就緒後,就只等貂仔,降生了,那麼貂仔生下來後有些什麼措施能保證仔貂的存活呢?老徐總結了三條,就是一聽二看三檢查。
在母貂生産的前三天不能看,只是聽,用聽桶貼在産窩外面聽子貂叫聲,吃到初乳的子貂叫聲粗短,是非常有力的吱吱聲。
(採訪)這個母貂産仔的時候是需要十多個小時的,它不是一次下出來,所以它産仔的時候一般當天我們肯定不動,第二天第三天我們還靠聽,聽它的聲音非常健康的話我們暫時不看,到了三天后我們再看這個貂仔有沒有事。
第二個措施就是看。一般母貂産完小仔之後,它會替這個小仔把這個胎衣從它身上剝離下來,並且會把小貂仔身上的血水舔食乾淨,這樣它排出來的就是黑色的帶有光澤的胎便。
(採訪)鄭先生:胎便是一種,國內的叫法一般叫焦油便,是有點像糖稀的,黑色的糖稀那種糞便。應該是帶血,應該是帶那個羊水吧,是那個東西。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一般産仔過程中母貂基本不太吃食的,所以投放的飼料會剩的比較多,而産完仔後,母貂會因為消耗過多排出胎便後開始吃食了,那麼基本上就能確定生産結束了。
(採訪)鄭先生:等到這個胎便下來之後,這個母貂的食量一點一點才會正常,大概有三天的時間它的吃食量非常少。
除了一聽二看第三就是檢查了。小仔生下來大好與壞第一個要看窩産仔數的多少,第二個要看小仔的發育個頭大小,看生命力強弱,看顏色。
(採訪)鄭先生:你看到它的皮毛是發亮的,還有它的,小仔的身體是圓圓飽飽的,這樣就是健康了。
剛剛出生的小貂大小一致,或許是習慣了在媽媽肚子裏的溫暖,出生後它們仍然會緊緊的抱在一起,健康的貂仔體型粗壯,顏色發亮,握在手中能感覺到它們身體在有力的踢動。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丹麥彩貂向來以高産矚稱,可這一窩怎麼只産了3-4隻小貂呢?難道是脾氣暴躁的母貂把它們吃了麼,?一檢查才發現,貂仔漏到筐地下去了。原來雖然有了擋板能防止母貂帶出小貂,可有些年輕的母貂媽媽沒有經驗,怕産房太熱把自己孩子給熱壞了,會經常叼上小貂放到産房外去透氣,這不小傢伙從籠子的縫隙掉下去,造成死亡。於是他們在産房外的籠子上鋪上一層草,又再鋪上一層細網目的架子,這樣被母貂叼出去的小貂就掉不下去了。
(採訪)第二我們外面還有一塊板,防止小仔走出去,還有在底籠上面我們把放到一個網上面,比它小一點,小仔帶出來不會掉在地下。
健康的貂仔吃飽了,抱團就睡,如果一窩中的貂仔分散亂爬,就證明他們沒有吃飽,如果發現貂仔沒有吃上奶就要檢查一下母貂,看它有幾個奶頭,再擠擠看看有沒有奶,一些養殖戶發現小貂沒有吃上奶特別著急,會給小貂喂牛奶,這是一個誤區。鄭場長説得堅持讓它們去吸母乳。
(採訪)鄭先生:看到母貂沒有奶水了。一般母貂在小仔第一天,第二天,它喝的奶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就算我們沒有考慮到它的奶水充足不充足。第三天是開啟小仔,儘量開啟小仔吃母貂的奶水,母貂因為通過小仔舔它的奶頭,它會産生身體的反應,它自身慢慢就産奶許多了。
有了小貂的吸食刺激,母貂自然就分泌出了母乳,瞧這些小傢伙,個個吃的小肚子圓滾滾的,一天比一天長得壯實可愛。
(採訪)我們這幾年平均産仔率,窩平均率都超過6個,個別好的要6-5個,成活率就是每年以打皮為主,今年到現在我們産仔率應該説也很不錯,都超過六個,成活率應該是在08年在5-3,應該是85%以上。
(主持人)有了好的養殖技術,現在老徐養貂的規模是越來越大,每年他家産的貂皮都能出口到丹麥一萬多張,找他學習經驗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不過老徐説,每個地方的氣候環境不一樣,養殖水貂的方法是有區別。就需要多了解,做好市場調查,掌握好技術,再來進行養殖。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