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們特種繁殖系列的主角是鱉,很多養過它的養殖戶都有親身體會,由於沒有掌握好技術,導致親鱉繁殖率不高,損失慘重,那養殖戶在繁殖的過程中會碰到哪些問題,該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呢?
2002年春天,隨著天氣一天一天的轉暖,親鱉進入了交配期,河北省徐水縣南張豐村唐茂田精心挑選出一批親鱉。你看,所選的都是優質的親鱉,把它們放到了親鱉池,可是沒過多久,唐茂田到親鱉池一看,滿心歡喜的他卻被澆了一盆涼水,親鱉池裏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採訪)唐茂田:剛開始放進去鱉,它們就互相咬。
難道是大小不均嗎?因為養過鱉的人都知道,鱉天性兇猛,群體間侍強淩弱現象很普遍,如果把規格不同的鱉放在一起,大的會欺負小的,強的欺負弱的,咬個你死我活。可是唐茂田他們一直以來,都是把同種規格的鱉放在一起來養,看來問題不是出在這方面。那到底為什麼互相咬呢?於是,唐茂田進行了仔細地觀察,終於發現些眉目。
(採訪)唐茂田:就是主要就是公的咬母的,咬的母的直追到岸上來。
唐茂田他們發現在親鱉池裏,主要是由於雌鱉拒絕與雄鱉交配,反抗雄鱉,雄鱉追著它咬,導致雌鱉被咬傷。
(採訪)唐茂田:很好的鱉都咬成這樣。哪兒都是傷口。你看咬的脖子整個爛,哪兒都是傷口。(哪兒都是傷疤。)都咬成這樣子。都咬破了,五、六天就死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雌鱉輕則咬傷,嚴重的甚至被咬死了,親鱉的配種無法進行,那繁殖不就是一句空話嗎?要想解決問題,得先找到原因,後來唐茂田請教專家,專家指出問題出在比例上,親鱉池裏雌雄比例7:1左右,甚至更高,雄的數量太多了。
(採訪)唐茂田:公的多了,母的少,都想互相爭著交配。
雌鱉交配完了,不願意再交配,而雄鱉呢?還有很多精力旺盛的,追著來,雌鱉一拒絕,不就互相咬上了。看樣子得調整雌雄比例,把雄的調少一點,可是雄的太少了也不行,會降低雌鱉的受精率。後來專家給了唐茂田一個合適的比例。
(採訪)唐茂田:就是一比四到一比四、五合適。靈活掌握。大鱉可以一比五,小鱉咱們可以一比四都行。
保持雌雄比例是4:1左右,雌鱉受精率有保證,親鱉撕咬的現象也有所減少,但是還是存在,那還有什麼細節沒有注意到呢?唐茂田向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終於明白了問題的所在。
(採訪)唐茂田:放的時間上有問題,我們每年都是四月份放。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四月份,正是親鱉交配時候,馬上把它們放在一起,互相之間很陌生,誰都不認識誰,以為來了些不速之客,雌鱉肯定一下子接受不了,就會拒絕交配。
(採訪)唐茂田:咱們以後改進,咱們三月份提前放,培養一下感情。
這個時候放進去,即算有陌生感,雌鱉也會拒絕,但是由於鱉過完冬眠,身體比較虛弱,互相咬也咬得比較輕,然後再經過一個月互相之間的感情培養,到了4月份親鱉配種的季節,就不會再互相撕咬了,這樣親鱉就能順理成章的交配。
(採訪)唐茂田:四月份交配,四月份下旬産卵。
在野生狀態下,到了産卵的時候,雌鱉它們會上岸來不辭辛苦的尋找産卵場所,一般是地勢較高、背風向陽而且無積水的樹蔭或草叢下,它們尤其喜歡在鬆軟濕潤的砂粉土,雌鱉選好位置後,便用前肢著地.後肢扒土造穴,大概挖下去30-40厘米,就開始産卵,産卵後用後爪扒沙土將洞蓋沒,然後用腹部將蓋沙磨平、壓實,不留明顯痕跡。而人工飼養的環境下,就得模倣野生狀態為母鱉搭建了産卵場。
(採訪)唐強:這就是我們建的産卵場。你看,就是從這個洞裏爬出來,在這邊産卵。一窩下完了,它再進親鱉池裏面。
産卵場建在親鱉池向陽一側的池埂上,一般都是一個個長1。8米寬0。7米的土坑,深度為25~30厘米,裏面都是細沙;另外為了給創造鱉一個安靜的産卵環境,並且避免鱉卵遭受過度曝曬和雨淋,産卵坑上面都蓋有石棉瓦。在繁殖的季節裏,晚上它們就會從種鱉池爬到産卵場來産卵,鱉是一次交配,多次産卵,一隻鱉一年産卵3~5窩,每窩卵20個左右,同一隻雌鱉産的卵,前後窩間隔時間一般為15天左右。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你看,唐茂田為母鱉搭建的産卵場考慮得挺週到,母鱉也下了不少蛋,不過唐茂田不但高興不起來,反而還發起愁來,到底發生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在鱉的産卵季節裏,每天清晨唐茂田他們都會去撿蛋,他們發現本應該埋在沙土裏的鱉卵都裸露在地面,更為嚴重的是很多鱉卵都破了。
(採訪)唐茂田:那一窩蛋沒幾好的,會爛很多,心裏特別心疼,我説這怎麼辦。
得找出原因來,唐茂田最開始懷疑,種鱉池裏是不是有天敵出現,因為在自然狀態下,水蛇、老鼠、鳥及螞蟻等天敵經常會危害鱉卵。
可是這個想法很快被唐茂田否定了,因為産卵場防天敵的措施還是比較到位,例如四週有墻壁,是封閉型的,蛇鼠進不來;上面有石棉瓦,能擋住天空中鳥兒襲擊,不是這個原因,那問題出在哪呢?於是,唐茂田他們開始日夜蹲點觀察。
(採訪)唐茂田:這一隻鱉,下了一窩蛋,又出來一隻鱉,又從這兒打洞,它就把原先下的蛋都挖出來了。這只鱉下了,那只鱉整個扒出來。
罪魁禍首還是鱉,唐茂田他們發現有些鱉産完卵了,另外一些鱉就會把它們卵都挖出來,由於鱉的爪子上的指甲非常地銳利,輕輕一劃就會把蛋給劃破了,可是為什麼有些鱉要去挖其它鱉的卵呢?這讓唐茂田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請教專家才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採訪)唐茂田:鱉出現扒蛋的情況,原因出在哪兒,還是出在面積上還是有些小,
産卵場面積太小。一百隻鱉,一平米産卵場,一千隻鱉用10平米。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唐茂田當初光想想著産卵場鱉能産蛋,沒去想鱉的數量多,産卵場的面積太小,可供種鱉選擇的地方不多,會出現一個地方被好幾隻鱉看中來産卵的情況,鱉之間可不管下面的地方是否有蛋,只管挖土創坑,結果就會把別的鱉産的蛋挖得到處都是,輕的裸露在地表,嚴重的不就都被挖破了。看樣子得擴大産卵場的面積,可是太大也不行。
(採訪)唐茂田:面積大一點,對鱉也沒好處。它滿地都爬,它找地方下蛋,它的面積太大,它到處找,把這底板會蹭傷了。
母鱉總是想找最好的地方來産卵,産卵場面積大,它們能找的地方多,自然爬的地方也多,不停的找,它的底板老在地面上蹭,蹭得多了,甚至會蹭得流血。
(採訪)唐茂田:大概30-50隻鱉,一平米産卵場比較合適。
這樣每只鱉在有限的範圍,能迅速找到一個適合自已的産卵的地方,不用和其它鱉搶地盤,母鱉腹部底板被劃破的,鱉蛋被挖出來劃破的現象也就大大地減少了。
12個小時後,生出來的卵,就能看出來哪些是受精的,哪些沒有受精的?
(採訪)唐茂田:這是受精卵,有個小白點。這是沒有受精的卵,什麼都沒有。
受精卵體積較大,卵殼色澤光亮,一端有一圓形的白點,白點周圍清晰光滑;而沒有受精的卵和受精不良的卵,一般是卵上無白點,或白點呈不規則不整齊的白斑,這些卵應當剔除,選出合適的鱉卵,當日送到孵化室。
(採訪)唐茂田:這個是咱們的孵化室,咱們的操作是受精點,必須衝正上,每個蛋和每個蛋的前後左右的間隙都在3-5毫米之間,上面再蓋兩公分的細沙。
細沙不能太濕,否則水遮蓋了蛋的表皮,蛋是活的,呼吸受阻,導致死亡;細沙不能太濕,另外也不能太幹,如果太幹,鱉卵吸收不到足夠的水份,容易幹死。沙土含水量以手捏成團,松手散開為宜,孵化室的溫度保持在34度左右,一個月後:稚鱉就可以孵化出來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稚鱉出殼後,大概24小時後,就要把它們放到池子裏養,由於稚鱉皮膚細嫩,覓食能力差、抗病力較弱,一定得精心呵護,唐茂田他們當初由於技術沒有掌握好,就出過問題。
鱉天性兇猛,稚鱉一般當長到10天以後,開始慢慢的有力氣了,這種本性就開始暴發了,它們之間會出現互相撕咬的現象。
(採訪)唐茂田:互相咬傷了。
在自然水域中,這種撕咬的現象並不常見,首先這是因為本身水域很大,鱉的密度很小,而且餌料也很豐富,不可能搶食,互相碰到的機率低;即算碰到了,衝突起來了,但在水底有泥土,水中有水草,有很多躲藏的地方,一方服輸出,就會迅速逃走躲起來,另一方沒了對手,一場戰爭就無聲無息了。而在人工飼養中,唐茂田他們都是高密度養殖稚鱉。
(採訪)唐茂田:密度太大了,它這一平米50隻到100隻,它就容易堆在一起。
密度大了,稚鱉互相擠壓在一起,生存空間小,撕咬現象增多,咬傷的程度嚴重,對稚鱉生長不利,對於唐茂田來説也是不小的損失。看樣子,要想減少撕咬的現象,首先得降低密度,於是唐茂田他們將每平方米調整到15隻左右的稚鱉;另外由於稚鱉胃特別小,它和小孩一樣,吃得快,餓得快,如果餌料少了,容易爭食,造成撕咬,針對這種情況,唐茂田採取的方法就是將稚鱉喂食的次數增加。
(採訪)唐茂田:喂得次數多點,一般一天喂六次。常規是二次。
減少撕咬的第一方法是減少密度,第二個方法是餌料充足,而唐茂田他們採取的第三個方法,就是模倣起野生的環境,在水底放上了沙子,還在水面放上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等,沙子,水草成稚鱉最有利的隱身場所,一旦發生撕咬現象,不利方就能躲到水草中,或躲在了沙子裏,就能減少撕咬現象。
(採訪)唐茂田:在這兒安全,它可以在下面扒著。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通過這三種方法,稚鱉撕咬的現象減少,但是並不沒杜絕,偶爾還是會發生,通過進一步的仔細觀察,唐茂田找到還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採訪)唐茂田:水質太清,它們互相都能看到,它容易在一塊掐。
原來問題出在水質上,水太清,透明度高,鱉之間互相能看見,碰著面機會多,還是容易撕咬;看樣子,得改變下水質,於是,唐茂田在水裏撒了肥水素等等,讓水肥一點,呈淡綠色,透明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鱉離得稍微遠點,它們就看不到了,想咬也咬不著了。
鱉互相之間能和平共處了,鱉池裏安靜了不少。20天后,唐茂田去檢查鱉的長勢,可是看到結果讓他很失望。
(採訪)唐茂田:這長得怎麼這麼瘦。
按道理來説一個月左右的稚鱉,應該長到這麼20克左右,可現在也就長得每只長得就是7、8克,相差了兩、三倍,這懸殊也太大了,難道是稚鱉沒有吃好,可是唐茂田給稚鱉的餌料營養全面,每天都喂上五六次,按道理來説應該不存在沒吃飽的問題。不是餌料的原因,那是不是還有一些鱉的習性沒有滿足呢?
(採訪)唐茂田:鱉本性就是有曬背的習性,曬背有什麼好處,曬背一個是殺它身上的病菌、病毒。
另外也可使其背甲增厚變硬,增強其對外來侵襲的抵抗力。同時,溫暖的陽光照射還會增加鱉的體溫,有利於鱉體內的血液循環,促進鱉的生長,也就是説,稚鱉長期不能曬背,鱉可能也會長得很瘦小,不過唐茂田在稚鱉池裏已經考慮添置這個設施。
(採訪)唐強:稚鱉池裏,小鱉用木板在上面曬背。木板曬背,它在上面扒著曬背。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一個個的猜測被唐茂田排除,後來唐茂田翻閱了相關的資料,了解到問題是出在水的深度上。
(採訪)唐茂田:池子裏面水比較深,80公分到一米上。
這水深、鱉長得瘦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怎麼會有聯絡呢?還得從鱉的生理習性説起,鱉是水陸兩棲動物,在水裏面靠喉嚨部的鰓狀組織等輔助呼吸器官進行呼吸,在陸地上用肺呼吸,當冬天水溫低時,鱉的運動量少,能長時間呆在水裏用鰓呼吸;而當水溫高時,鱉完全用鰓呼吸不能滿足用氧量,它們會露出水面進行呼吸,一般3--5分鐘一次,呼吸頻率是隨溫度的升降而增減,而稚鱉的生長期正是5、6月份,水溫已升高,所以露出水面呼吸的次數明顯增多。
(採訪)唐茂田:水深,肯定是往返距離比較大,就是費力,消耗它的體力。
我們來做一個對比:深水/淺水
明顯的可以看出,水深鱉往返的距離比較遠,花費的時間較長,大大消耗鱉的營養和體能,也就是等於白吃了,難怪長得瘦,那水深不行,就把水調淺些。
(採訪)唐茂田:太淺了也不行。太淺了,中午,尤其是夏天,它的水溫很快就可以高起來。
水溫太高後,把稚鱉給曬著了,也對鱉生長不利,最適合的水深度是30-40厘米左右,既不會曬著稚鱉,而且它們能以最小的營養消耗爬上去呼吸,稚鱉就能健健康康的正常生長,每只一個月能長到20、30克左右,順利地度過了稚鱉期,以後鱉的生長將會很順利了。
(主持人)經過多次的失敗,再總結教訓,唐茂田終於掌握了鱉在繁殖方面的一些訣竅,繁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唐茂田可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戶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