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一提起對蝦病,搞對蝦養殖的人就會想起1993年爆發的那場大規模的對蝦病害,它給我國的養蝦行業造成了近100億元的經濟損失,造成這些損失的罪魁禍手就是對蝦白斑病。怎麼來進行防治呢?我國的科技人員從種苗的培育上找到了突破口。
2002年的一天,兩萬尾對蝦從美國夏威夷千里迢迢被空運到了廣東省湛江市的一個對蝦育苗基地,它們都是經過精心挑選最好的種蝦,到了育苗車間後,工作人員並不急著進行放養,而是從這些優質種蝦裏又挑選出了兩千尾最好的公蝦和母蝦,往它們體內注射了一種物質。
幾天后,一些種蝦出現了紅斑現象,半個月後,大部分種蝦紛紛染病身亡。一個月以後,養殖池裏只剩下了140條種蝦、
(採訪)最後剩下也是70對蝦左右這樣的蝦,就剩下140條這樣的蝦。
兩千尾對蝦只剩下140隻,這麼大量的連續死亡,是不是和工作人員給它們注射的東西,有關呢?那麼這注射的到底是一種什麼物質?
(採訪)每一條蝦,每一克的肌肉裏面注射了一萬個病毒,這樣的病毒量進去。
這花大價錢從遙遠的大洋彼岸買回來的對蝦不好好養著,卻給它們注射了病毒,這是為什麼呢?
(採訪)他們在做攻毒實驗,我們攻毒的時候就注射了這個白斑病毒,通過注射這個病毒來感染我們這個兩千條這個蝦,然後放在同一個池子裏面,看看死亡率,然後就是在看它的每一天都觀察它的死亡率。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些被做實驗的叫凡納濱對蝦,在我國也叫南美白對蝦,是1988年開始從美國夏威夷引進的一個優良養殖品種,在我國養殖面積很大,但是到了1993年,我國爆發了大面積的對蝦病,給對蝦産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這個病害就是對蝦白斑病。
(採訪)在1992年病毒沒有爆發時對蝦的産量達到了22萬噸有年,但是這個病毒在1993年爆發之後,到了1995年我們國家的對蝦産量只有6.4萬噸,而且6.4萬噸也主要是通過搶救所獲得的。
白斑病又叫白斑綜合症,它發病時有三個明顯的表現症狀。
(採訪)它首先表現的是紅體,那麼這是所有的得了白斑病的蝦種共有的臨床症狀。
一般健康的蝦活著的時候,它們的外表是有點透明的青色。而得了白斑病的對蝦身體發紅,所以一般養殖戶通常誤以為是紅體病,常常不會引起重視。
(採訪)白斑病,它是多個症狀,而在我們的蝦農的理解它只要一個症狀就是白斑,所以在檢查白斑病的時侯,大家看有沒有白斑,如果沒有白斑是紅體,就叫紅體病,有了白斑才叫白斑病,這是非常錯誤的,因此對我們的防治就會起到一個很大的誤診作用。
這只是健康的對蝦,而這只混身發紅的是典型的患了白斑病的病蝦。當對蝦出現這種症狀時,病毒已經感染並破壞了它的表皮細胞,這個時候很容易把對蝦的甲殼剝開。
(採訪)沒有感染白斑病病毒的蝦,甲殼是不容易剝削的,你看這個就是非常明顯的,我們剝這個甲殼的時候,是很容易,你看擠壓一下,它都自動的就剝開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甲殼剝開後,能看見甲殼的內側因為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出現的點狀或者是魚鱗狀的白色斑點。
(採訪)甲殼下面這個細胞都被病毒給破壞掉了,等你剝開甲殼的時候,你很容易就看到白斑了。有時候這個白斑病毒感染急性致死的時候,你也看不到白斑
而且這個白斑已經連成片了,所以不成為斑點而成片,這個死得更快,感染更嚴重。
這就是白斑病的病毒,當它發展壯大時白斑就會連成片,這就説明對蝦白斑病的症狀已經非常嚴重了,幾乎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搶救。
(採訪)發現紅體病,喂料不吃,沒有辦法幾個塘損失十多萬塊錢。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蝦農所説的紅體病其實就是白斑病,紅體只是最初的表現症狀,一但病情嚴重就會全軍覆沒。
(採訪)在一般情況下來講一旦爆發這種白斑病的話,那麼他的損失是毀滅性的。
這個病毒在蝦農當中可以稱之為是一個瘟疫,也可以稱之為蝦的癌症。
由於這種病害一般發生在蝦苗放養後不久的時間裏,於是一些專家開始考慮,能否從蝦苗入手來提高對蝦抵禦病害的能力呢?
(採訪)一般生病的就全部就沒要了,生病沒法救的。關鍵是選好蝦苗。那個種是最重要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既然病毒的發作主要在小蝦期間,那麼看來要解決對蝦病的問題,就必須讓蝦苗具有抗病毒的能力,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培育出一個抗病毒的品種。針對我國對蝦産業重大的需求,2002年國家科技部、農業部把對蝦抗病毒選育的工作納入了國家863計劃。
何建國,中山大學海洋學院院長,國家蝦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他和廣東省湛市水産研究所的李色東等一些專家共同承擔起了對蝦抗病毒選育的研究課題。
(採訪)那麼它的解決辦法最主要的還是通過抗病毒的品種的選育,從根本上來解決這個病毒的爆發流行的問題,這是一個最根本的措施。
要做品種的選育,種源非常重要。一般用於育種的親蝦要求比較高,一批親蝦只能用一次。可是在當時,為了降低種苗生産成本,部分養殖戶就用自己養殖場的對蝦做種蝦,一代一代進行繁育,這樣就導致種蝦近親交配,種群退化,成活率和抗病能力越來越弱。
(採訪)在抗白斑病這個種蝦的選育裏面,在整個世界裏面都沒有人去做這個工作,那我們在這方面一邊去摸索去做。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要選育優良的抗病性種蝦,就得從自然海區裏捕撈野生的親蝦,可是這種生長速度比較快的南美白對蝦,在我國海區沒有這個種群,它的原産地是地球另一端的太平洋沿岸,只有到那裏才能捕獲。
(採訪)我們種蝦來源是國外進口的,在我們國家,天然海區是沒有這個蝦種的。
這些從太平洋沿岸精心挑選來的對蝦個大體長,乾淨漂亮,是非常健康的種蝦,但並不是所有的蝦都具有抗病毒能力,要鑒定它們的抗病性首先就得讓它們感染上病毒,然後再篩選出抗病毒的親蝦。
(採訪)我們就是採用肌肉注射病毒這種方法,就是在肌肉裏面,根據不同的需求注射就是一萬個病毒量,看它的家系裏面在玻璃缸桶裏面的死亡率和死亡的情況,來確認這個病毒,或者説這個家係的抗病性怎麼樣。
存活下來的對蝦無疑是做親蝦的首選,專家開始利用它們培育下一代,很快親蝦開始産卵,一個新的家係産生了。
(採訪)一般要做十到十五個家係,然後每一年就不斷的這樣選家係,抗性一年比一年強,等於這個蝦的抗病毒性一年比一年就強。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一般一對蝦夫妻交配後,能産下20~`30多萬個卵,有些卵的身體裏潛復著有害的基因,而有些有卻有有利的基因,要把抗病性基因篩選出來,那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優中選優了。他們用遺傳學裏家係培育的辦法,讓同一批蝦苗長大後感染病毒,在存活的對蝦裏挑選強壯者再進行交配,繁育後代。
(採訪)感染存活的蝦它裏面含了部分的抗病毒的基因,我們還進行下一代,又可以産生20多萬的,蝦苗,就通過這種方法逐漸的就把抗病毒的基因就聚合在對蝦的身上,那麼我們選育出的蝦就有了抗病毒的特性。
當培育出多個具備抗病毒性的家係後,為了更好的觀察各個家係的抗病情況,他們給每個家係做上瑩光記號,做進一步的病毒感染試驗。一段時間後,在同樣的養殖條件和環境下,生命力最強而活下來的家係,又會被挑選出來作為種蝦進行下一代的繁育,就這樣週而复始的進行著,一直到確認這個對蝦的抗病毒性很穩定了,這樣的蝦才能做為親蝦繁育後代。
(採訪)我們通過這個標記技術,我們也可以把七個家係來標記,放到同一個池子裏面去養,然後我們就挑生長最快,然後這個成活率最高的這种家係的蝦來作為我們生産這種抗病毒種苗的種蝦。好的家係成活率達到80%,不好的只能是20%。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通過技術人員們辛勤的努力,終於培育出了具有抗白斑病毒的種蝦,可這些種蝦數量比較少,要讓更多的養殖戶能養這種抗病毒品種的蝦,下一個環節就是要擴大種群,培育出大量的抗病毒的後代。
有了抗病毒的親蝦還遠遠不夠,對於培育種群來説水質的要求也很高。經過考察,專家們把育苗場選在了海邊,在沙灘上建造了海水過濾系統,在沙子底下安裝了一個海水過濾井,通過管道抽取海水,為蝦場提供海水源。
(採訪)到海裏面1.5米深的地方來進行沙的過濾。過濾以後我們再匯集到沙井裏面,然後通過沙井再衝到這邊蓄水池裏面,
海水在蓄水池裏面要沉澱了24個小時後,會被抽到沙粒池裏進行兩層沙粒過濾,這樣能消除一些比較大的一些有機物。然後再經過臭氧和紫外線的消毒才能進入到育苗車間。
(採訪)經過消毒以後我們基本上可以把這些細菌殺滅到99.7%。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有了好的養殖環境,這些經過精心挑選,活力特別強的親蝦們住進了新家。它們在這裡要擔任著敷衍後代的重任,吃不好可不行,必須要給它們足夠的營養,通過觀察,技術員發現它們特別愛吃青蟲和紅蟲,魷魚,這些食物對對蝦的卵巢和胚胎發育非常有利。
(採訪)我們現在一天是喂四次,早上和下午都是喂比較好的飼料,就是青蟲,然後我們産完卵以後我們就會喂魷魚和蠔肉,因為這個魷魚裏面也含著一種類固醇,這個類固醇是這個蝦裏面它整個胚胎發育或者説性激素裏面的一個主要的成分。
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一隻蝦一天平均要吃10克的餌料,享受著無微不至的照顧,天天吃飽喝足後就是修養生息,漸漸地它們不光長大了,這身體也越長越強壯。
(採訪)它的這個蝦表現出來個體還是比較大,然後身體還是比較屬於細長的。大小規格的話,我們一般來講它的體重,體重的話要達到40克以上。
長的後的公蝦看到母蝦就會情不自禁的追逐示愛,可是公蝦和母蝦的性成熟期是不同步的,所以在性成熟前,母蝦不會同意交配。但如果母蝦性成熟了,公蝦還不太成熟也會交配,可這樣就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
(採訪)它有一些是成熟的,它有些是不成熟的,這樣就會交配,這樣會影響到幼體的質量,那這樣就會使這個幼體會出現一些畸形或者出現一些不夠成熟的。
所以在育苗時為了保證同一批苗的質量,這公蝦和母蝦就得分開養殖。對蝦白天一般都喜歡靜伏在水底,一到了傍晚時分,是它們最活躍的時候,也是最適宜交配的時間。每天工作人員會在母蝦池裏觀察,看見卵巢發育成熟,對蝦背上有橘紅色的生殖線時就把它們挑選出來,放到公蝦池裏,讓它們成親交配傳宗接代。
(採訪)挑選這個母蝦必須要這個卵比較成熟,就是説在頭胸甲後面,都變成橘黃色以後,這種母蝦成熟了。
這個時候,性成熟的公蝦就開始追逐自己喜歡的雌蝦,向它們求愛。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南美白對蝦一般當天交配當天産卵,因此交配完了以後工作人員就會把雌蝦轉移到孵化池裏面進行産卵孵化。放到培育池裏,很快它們就開始排卵了。
一般排出的卵是一束束的,在水裏是蛋青色的,在人工的環境裏,這些卵開始了新的生命歷程。
晚上9點到淩晨的1點鐘,是對蝦産卵的黃金時間,産卵期間有一些特殊的管理要求。因為卵雖然能飄浮在水裏,但它也會沉到水底下,堆集在一塊就會缺氧,那麼卵就會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因此在管理的過程中要每隔一個小時要輕輕的推一次卵。
(採訪)如果不推卵的話造成後果的話就是孵化率非常之低,低到什麼程度,孵化率只是在30%到40%這樣的孵化率。
每小時一次的輕輕的推卵,使讓這些漂亮的卵能在水中自由愜意的遊浮著,水體裏充足的氧氣,使它們的胚胎發育正常,孵化率能達到80%以上。到了第二天早上八,九點鐘時,它們就開始像雞蛋一樣破殼而出了。
離開了殼以後的這些小東西被稱著無節幼體。這個時候它們還看不出蝦的模樣,特別嬌嫩,嘴很小,稍微大一點的食物都吃不進去,要保證它們的發育和成活率,就必須給它們吃適宜的開口料。通過摸索,技術員發現了一種顆粒特別小的藻——角毛藻。
(採訪)因為角毛藻它非常適合它開口的一種餌料,營養非常豐富,大小也是非常適合它剛剛開口的時候吃。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藻類的存在就是在提供給對蝦營養的同時還能凈化水質。然而這樣還不能滿足這些無節幼體的需要,隨著生長速度的變化,它們漸漸的在長大,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間,因此18個小時以後,工作人員就會把它們分散到各個育苗車間進行培育。
(採訪)我們幼體在這個地方的密度是非常之大的,我們放到那個苗場裏面,苗場裏面一個池子,一個立方水我們大概是放15萬到20萬幼體,這個地方的話可能是400到500萬,它這個地方的密度比較高。
每隔一段時間,技術人員會定期來檢測它們的生長髮育情況。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見,這些小傢伙長非常活躍,它們長長的枝角就象人的手腳一樣舞個不停。
幼體在三天后經過蛻皮,已經能看出小蝦的模樣了,這個時候叫糠蝦期,蓋在育苗池上面的黑膜既能保溫又能遮擋光線。育苗室的溫度要控制在30到32度這個範圍,又過了三,四天后,就進入了子蝦期,這個時候藻類的營養和數量已經不能滿足它們生長的需要了。因為這個時候這些它們已經從覓食性轉為捕食性,對活的食物比較感興趣。
(採訪)這樣我們要適當的喂一些豐棉蟲,給它順化它給他吃豐棉蟲,這個營養更好的這個餌料,為它變態和轉成子蝦打下比較好的體質基礎。
在人工環境裏吃的是人工培育的藻類微生物,住的是特殊的養殖池,水是鹹淡適宜的海水,這裡安靜少光照,仿佛是它們在自然海區的家,小蝦們在這裡迅速長大了。
(採訪)在蝦發病最高峰的時候,我們去調查了差不多兩千萬左右這樣的抗病毒的蝦苗,我們發現我們蝦苗養殖的成功率的話達到,按照塘來算達到83.4%。
(主持人)在採訪結束時,專家對我們的記者説:從目前生産上推廣應用來講,這個項目已經是達到我國863計劃中原來設想的一個要求,算是成功了,也填補了我國在抗白斑病種蝦方面的一個空白。他們計劃在明年就可以大批量生産,能保證我國20萬畝的養殖面積。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