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河南許昌,1000畝小麥被燒燬。
2006年,河南週口,300畝麥地著火。
2007年,四川德陽。
2008年,河北饒陽。
2009年,安徽五河縣。
(主持人)每年麥收的時候,各地都有火災事故頻頻發生。2007年5月份,河南漯河市寶豐縣消防大隊,就曾在一天內接到火警電話500余起。而且這麥地一旦著起火來,那可真不好救。這辛苦了大半年,眼瞅著勞動果實瞬間就化為灰燼了,嚴重的火災,燒燬收割機,燒傷農機手和農戶,那損失就更大了。
每年麥收的農忙季節,也是火災的高發季節。防火成了夏收安全生産的重中之重。
(採訪)羅站長:三夏時節,高溫,收割機很容易發生火災。一旦著火,眼看著成熟的麥子沒有了,而且,如果收割機著火,損失就是幾十萬元,並且,還有可能造成人身傷害。
那為什麼夏收時節容易引發火災呢?
(採訪)李老師:一個是天氣的溫度高,一個是機器的溫度高,再一個就是説,周圍粉塵也比較大,這都是容易引起火災的原因。
先來説説天氣。麥收工作,一般也就那麼十來天的時間,而且,越是好天,越要搶著收。這時,外界的氣溫,大多在30度以上,空氣燥熱。不光氣溫高,為了搶收,機手一般都是起早貪黑,加班加點,有的甚至是兩個人輪班倒、連軸轉,人歇機器不歇,所以,收割機自身的溫度也特別高。
(採訪)李老師:我們穿著鞋,站在那個機子鐵板上,都能感覺到腳相當燙,不敢長期地站在一個位置上,老得倒腳。這個溫度就能高到這麼多,大概在40多度,50度以上。
機器不閒著,一直作業,發動機周圍露出來的油,沒時間清理,油污就會附著在機器四週,如果收割機持續工作過熱,油污啊,堆積的麥秸啊,就很容易被引燃。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在麥收季節引發火災的各種因素中,還有一個小東西,它輕飄飄的不起眼,又愛藏在車下面,所以也不怎麼引人注意,但它卻是地道的“火引子”。
(採訪)李老師:這個東西就是咱們平常説的柳絮、楊絮。它掉下來以後,都跑到麥子裏去了,在收割的過程中,機子就把它給揚出來,粘到咱們機子上邊,這個東西特別愛著,遇火就著。咱可以做一下試驗。【點火】特快。它這個東西一著了以後,因為當時的溫度特別高,作物莖桿特別幹,見火肯定就著起來了。那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柳絮也好、秸稈也好,都是見火就著的東西,可火種打哪來呢?李德田老師從事收割機研究十多年了,他説,機手在檢修時,一些習慣性的動作,都是違規的,為火災的發生留下了隱患。
這個機手叫李維茂,是北京大興區一個農機服務組織的工作人員。今年麥收前,他例行地為收割機做檢修。他在著車時,就發現車沒電,發動不起來。
(採訪)李維茂:沒電。【又打一次火】沒電。
小李首先想到的是,這車放一年了,肯定是電瓶沒電了或者是電不足了。就來檢查電瓶。
(採訪)李老師:他使扳手直接去短路,看看電瓶有沒有電,這是違規操作的,這是不允許的。
【用金屬工具短路電瓶】
用工具短路電瓶,來試電瓶有沒有電,這是維修人員很常用的一種方法。
(採訪)李老師:可能是工作比較忙,就是方便一些,就是劃一下,看看那個火花。火花一大,證明就有電,火花一弱,就是沒有電。
電瓶有沒有電,電足不足,這麼一試,倒是能試出來。可是,打出來的這個火花啊,就是引發火災的火種。正確的方法呢,應該是用萬用錶或者是放電叉來量,這樣做就很安全。
(採訪)李老師:他在維修這一塊線路的時候,他把這個工具放在電瓶上,這是不允許的。
【工具放在電瓶上】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您看,維修人員在修理的過程中,順手就把工具放在了電瓶上,這一習慣性的動作,也會為火災的發生,埋下隱患。
(採訪)李老師:這個工具都是金屬的,它就容易把電瓶電極給短路。
放在電瓶上的工具,如果滑到電瓶的兩極,也會造成電瓶短路,打出火花。
機手小李,在確認是電瓶電不足後,重新換上了一塊新電瓶。可上車一試,還是打不著。
(採訪)李維茂:沒有。
他又去檢查發動機。
(採訪)李維茂:馬達有電。
(採訪)李老師:前面(方向盤)沒有電,啟動不起來,他直接用扳手,直接去別那個馬達的2個線柱,這樣直接去啟動,這種也是不允許的。
【用扳手別馬達】
用扳手去別馬達,這個現象太普遍了,是檢修人員慣用的一個土辦法,省事、簡單。可殊不知,您這一圖方便啊,麻煩就來了。
(採訪)李老師:咱們在麥收工作當中,發動機底部、周圍都有油,溫度又比較高,這樣油很容易形成油氣,油氣和空氣混合以後,形成可燃氣,他在別的過程中,一打火,容易把這個氣點著了,引起火災。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收割機電路著火,還有一種是電線引起的,但它不是人為的,那是誰造成的呢?
(採訪)李老師:這就是鼠害,是老鼠作的怪。
可老鼠怎麼就成了引發火災的元兇呢?
(採訪)李老師:因為收割機上有糧食,老鼠就要上來吃糧,在吃糧的過程中,它就會把咱們的線輸給咬壞,咬壞以後,如果你不及時發現,在作業過程中,由於震動,線路就會和機器打火,一打火,就容易引起線路著火,造成火災。
【機器沒清理乾淨,招老鼠】
由老鼠引發的火災呢,一般都是老機子。因為新機器上沒糧食,不會招老鼠。所以,為了防止因老鼠而造成火災的發生,用過的收割機,在收完麥子入庫之前,要把機子都清理乾淨。
而來年麥收前,還要再把線路仔細地檢查一遍。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據統計,收割機因電路引發的火災,約佔總起數的2/3。因為電瓶啊,線路啊,打的都是明火,還容易引起人注意些,可有些火種,是來自收割機內部,很容易被忽視。
(採訪)李老師:一説收割機著火了,就好像是線路著了,而且都在找,哪個部位的線路給引起的著火。實際上,很多著火,都是説是軸承引起來的著火。
由軸承引發的火災,一般人都想不到,因為安裝軸承的部位都比較隱蔽。那為什麼收割機軸承部位,容易存在火災隱患呢?
(採訪)李老師:這個軸承,是咱們粉碎器的那個軸承。它在工作中,運轉速度相當高,負荷也比較大,很容易就是造成軸承的損壞。
【軸承沒及時保養造成磨損】
一般軸承的損壞,多數是由於缺油造成的。因為缺油以後它就幹磨。
(採訪)李老師:高速旋轉,而且還有粉塵進入,這樣就很容易加速軸承損壞,越摩擦就越熱。過去不是鑽木取火嘛,就是靠摩擦取熱。這個軸承座部位高溫,嚴重的都能把漆給燒糊了。這時候,整個的莖桿都要從這出來,就很容易把這個莖桿給引著。
所以説,凡是轉速高、負荷大的軸承,每班前都要認真檢查,打油保養。聽聽聲音對不對,有沒有犯卡的現象,如果有,就要及時更換。李老師就親眼見過一台收割機,因為軸承起火,最後把整個車都燒燬了。
(採訪)李老師:它是從雜余攪龍那個軸承壞了,把雜余給引著了,然後通過雜余升進器,把脫粒滾筒裏的這些作物都給引著了。這個車呢,是從裏到外,整個著,那個機子,基本上燒完以後就報廢了。
因為軸承部位著火是在暗處,不易察覺,等燒起來,再想救就來不及了。所以説,越是秸稈啊、麥殼啊容易堆積部位的軸承,越要做好保養。不僅要及時打油,軸承周邊雜物、油污,也要清理乾淨。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是去年麥收時,山西省聞喜縣發生的一起麥田火災。這場火災燒燬了將近40畝已經成熟的小麥,直接經濟損失達兩萬元。著火的原因呢,是由排氣管溫度過高引燃了麥草。
(採訪)李老師:因為咱們這個收割機,在工作時候,要求都是滿負荷工作,大油門,溫度比較高,而且,排氣量也比較大,。這時候,發動機裏産生積炭,積炭帶著火星就噴出來了,這樣就容易把收割機周圍的這些雜物,給引著了。
按照操作規範,收割機在作業時,必須戴上防火罩,可是,記者看到的收割機,都沒有防火罩。
【不給排氣管戴防火罩】
這樣有什麼危險呢?讓我們做一個實驗。把一束麥草放在排氣管下面。一分鐘以後,能看到麥草上有很多黑色的顆粒,這就是噴出的積炭,它很容易把麥草點燃。
所以啊,不僅要給排氣管戴防火罩,而且排氣管周圍,也是經常要清理的地方,油污啊、草屑都要擦乾凈。
除了線路著火、發動機著火、軸承著火、排氣管周圍著火外,還有一個容易引發火災的原因,就是田間地塊裏的電線。由電線引發的火災呢,基本上都是因為電線架得低,而且沒斷電。
【電線離地面近,不斷電】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因為收割機的出糧口,在作業時升得比較高,電線架得低的話,就容易刮到電線上。李老師説,在北京,就曾發生過電線與收割機碰撞而導致麥田著火的事件。
(採訪)李老師:在作業當中,他想知道這個糧箱裏的糧食到底有多少了,就上車去看一下,把糧箱蓋給打開了,一看糧食還不算太多,所以也沒蓋蓋,直接又去作業。通過動力線的時候,糧箱蓋刮到動力線上了。
(採訪)李老師:糧箱蓋和動力線相接以後,割臺底面與地面接觸的時候,正好形成回路,打火,就把麥子給引著了。
在河南焦作,也曾因為電線離地太近,收割機和輸電線碰撞,火花四濺,引發火災。當時南風勁吹,火借風勢,很快就燒了3個村,過火麥田超過600畝,待收的麥子全部化為灰燼。聽村民説,就是這塊麥田,頭一年,收割機就把電線刮斷,著過火,這已經是連著兩年在這出事了。
所以,提醒廣大機手,進地作業前,如果地塊裏有電線,一定要記著拉閘。
在引發夏收火災事故中,還有一個隨處可見,但卻視而不見的火種——煙頭。
【麥收現場禁止抽煙】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在地頭抽煙,這對機手和農戶來説,太習以為常了。咱隨便找塊麥地,就能發現一堆的煙頭。雖説麥場禁止吸煙,而且年年強調,可總有人不拿它當回事。今年5月底,在安徽五河縣,一個煙頭就燒燬了28畝成熟麥田。
抽煙的習慣,看起來是微不足道,卻能把一年的收成毀於一旦。首先,這亂扔的煙頭,最有可能點燃麥稈,引起火災。其次,在麥收期間,因為連續作業,為了怕幹活時間長,燃油不夠用,很多機手都會備些油,放在地頭,隨用隨加。煙頭扔到油桶旁,如果著起火來,那就跟炸彈沒區別。
(採訪)張科長:我在內蒙下鄉期間,曾經親自經歷過這麼一件事。快傍晚了,一個同事,在加油的過程當中,他拿火柴去照,想去看看加滿沒加滿,人還沒到,火剛往上一靠近,因為在夏季,燃油蒸發得很厲害,一下就把那個混合氣引燃了,那個熱氣,一下就把他給沖倒了,臉上還有很多燒傷。
所以提醒廣大機手,夜間作業時,最好備個手電筒,加油時千萬不能拿火柴啊,打火機啊來照明,以免油箱起火爆炸。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麥收期間,氣溫高、空氣乾燥、麥稈幹,見個火星就著。如果再碰上颳風,不光燒了自家麥地,別人家的麥地也跟著遭殃,真就成了“火燒連營”。所以,這防火意識啊一定要加強。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收割機上配備滅火器材就很關鍵。農機安全執法人員呢,也要在麥收前,做好檢查工作。
(採訪)張科長:三夏應該注意防火,我看看您那個滅火器準備得怎麼樣了?
(採訪)李維茂:行,好的。
【李維茂上車取滅火器,下車遞給張科長】
(採訪)張科長:您這車上就一瓶嗎?
(採訪)李維茂:一瓶。
(採訪)張科長:按規定,咱們車上應該是2瓶。
(採訪)李維茂:出廠來的時候就給一瓶。
(採訪)張科長:那您還應該再配一瓶,因為這個一瓶有時候達不到滅火的效果。老李,您這個滅火器,應該半年檢修一次,您看現在這個位置,已經到了這個綠線了,應該在黃線裏頭,現在到綠線裏,壓力就不夠了,壓力不夠影響滅火的質量。
通過檢查呢,執法人員就發現,這瓶滅火器,雖然是在有效期之內,但壓力已經不足了。
(採訪)張科長:在滅火器上邊,都有壓力錶,在檢查的過程當中,看壓力夠不夠,通過這個表能夠反應出來。壓力夠的時候,它在黃線的位置;壓力低了,在綠線區,實際上,就已經向你提示,壓力不夠了。還有,到了紅線的位置,這滅火器就失去使用的效果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有些機手,認為車上備著滅火器呢,哎,心裏就感覺挺踏實的,也不仔細看看,到底是不是有效。假如説滅火器沒壓力了,遇火時,噴不出來東西,您不抓瞎了嗎;壓力不夠呢,噴射的距離就短,達不到好的滅火效果。
(採訪)張科長:一旦發生火災之後,拿起滅火器使不了,最後,整個機器燒燬,損失的就不是一二百元錢了,你把機器燒燬了,一下就幾十萬元就沒有了。
收割機上除了配備數量足夠,而且保證有效的滅火器之外,還應該備些沙袋和鐵鍬,這幹嘛使呢?
(採訪)張科長:因為有的油著火以後,不容易撲滅,拿這個土,沙土,給它掩埋一下,這樣能很好地達到滅火的效果。
假如説,滅火器用完了,但是火沒撲滅。
(採訪)張科長:沒壓力了,完了。鐵鍬,上土。
這時呢,趕緊用鐵鍬就地挖土,埋在火上,就可以壓死火苗,防止火勢蔓延。這個方法,在火災初期就很管用。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另外,碰上油路著火,沙袋就派上用場了。而且要記住,裝沙子的塑料袋要薄的,為什麼越薄越好呢?看了演示您就明白了。
您看,這厚的塑料袋結實,扔下去摔不破,沙子埋的面積小。而薄塑料袋呢,一摔就爛了,這樣沙子就散出來,埋的面積大,容易快速地撲滅火苗。
所以,車上備上這些器材,就可以在火剛著起來時,及時撲滅,防止火勢的蔓延,減少損失。
只要您時刻具備安全生産的意識,嚴格按照收割機的安全操作規程,規範操作,不給火災的發生留下可乘之機,就能夠做到,讓收穫的麥子顆粒歸倉。
(主持人)麥收工作,也就那麼十天半拉月的工夫,這收割機啊,可以説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果發生火災,一年的辛苦就白搭了,所以説,為了防火,首先思想上就要高度重視;其次,一定要規範操作。只有在保證夏收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夠豐産又豐收。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