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説起湖北省大悟縣,那可是個革命老區了,近些年來,大悟根據自身地處山區的特點,依靠科技,調整結構,使得農業有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實施花生良種工程和地膜花生種植技術的推廣,讓大悟縣成了遠近聞名的花生種植基地。雖然花生給當地帶來了不小的收穫,可也帶來了一些麻煩。
這是湖北省大悟縣新城鎮上的一家花生專業合作社,附近農戶種植的花生很多都是在這裡進行粗加工的。花生從機器裏過一遍,就被剝掉了外面的花生殼。剝好的花生仁經過挑選,再運到其它加工廠,用來榨油或者做成其它産品。
自打去年花生收穫以來,這家合作社的花生剝殼機就一直沒怎麼閒著。
(採訪)
記者:咱們這個花生加工廠,這一年加工量得有多少?
夏大永:一年加工帶殼花生是七千噸左右。
記者:這出的殼也不少吧?
夏大永:不少,3包花生,240斤花生可以出個60~70斤殼。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因為加工的量大,這剝下來的花生殼也多,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堆滿一間屋子。像這樣的花生加工廠,在大悟縣還有很多,因為這裡是湖北省花生重點産區之一。
(採訪)徐樂:我們大悟縣每年有30萬畝的良田用來種植花生,每年的花生收成是9萬噸左右,經過粗加工以後,它的花生殼的量能達到近兩萬噸。
大量的花生加工過後,剩下的就是這些堆積如山的花生殼。這麼多的花生殼怎麼處理呢?有的人就把它當作燃料燒火用了。可不管是用作物的秸稈,還是用花生殼燒火,都會産生大量的煙塵,污染環境,而且這樣的利用效率也低。
老夏不但經營著這家花生合作社,自己家裏也種著四五畝的花生地。他沒有簡單地把花生殼拿去燒火,而是當成肥料下到了自家的花生地裏。
(採訪)夏大永:我原來沒有用過這個殼子作肥料,我的花生地結板,這個花生果結得小,現在用過這個肥料以後,花生果又結得大還結得好。
花生殼之所以能當肥料,是因為在花生的生長過程中,從地裏吸收了很多養分,尤其是花生的果實上養分最豐富了。花生收穫以後,這些養分就留在果實裏了,所以,不但花生仁的營養豐富,花生殼裏也含有很多養分呢。
(採訪)徐樂:它裏面含有很大量的纖維質和有機質,達到了70%左右,然後還有一些中微量元素,就是一些對作物有益的鈣、銅、鎂、錳這些中微量元素。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雖説這花生殼能當肥料,可一開始老夏卻碰了個釘子。
(採訪)夏大永:開始我們刨地下到裏面,讓它在地裏面爛。結果到地裏面它爛得慢,等到花生結上以後還是殼子。因為這個殼子它沒有爛了以後,下到地裏只能起到松土的作用,但是沒有肥效。
老夏本想著花生殼埋到地裏就能慢慢爛掉了,也就能給地裏的花生上了肥。可沒想到這花生殼非常不容易腐爛,下到地裏以後,這地裏的花生長得也沒啥起色。
(採訪)徐樂:這個花生殼它在土壤裏面,因為它的纖維質比較粗糙,它在土壤裏面,如果就是自然降解的話,它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所以,這個時間過程,它很難給植物提供有效的養分,所以説利用率是很低的。
直接下到地裏不好分解,這花生殼裏即使是有再多的養分那也釋放不出來,作物也就沒法吸收利用。為了讓花生殼能快點兒分解,最後,老夏還是採用了農家的土辦法——漚農家肥。
(採訪)
夏大永:就是放一大堆花生殼,再搞一些大糞裏面發酵,爛好以後再下到地裏。
記者:加了大糞多臭啊?
夏大永:那肯定大糞臭,沒有大糞臭,哪來的五穀香,是吧。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花生殼用農家的土辦法這麼一漚,那就是很好的肥料。農家肥雖好,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漚肥的時候很臭,人家老夏不是説了嘛,“沒有大糞臭,哪來五穀香”,可畢竟這味兒擱誰也不願意聞。不過,現在不用聞這大糞臭,也能有五穀香了。
大悟縣地處山區,氣候稍涼一些。端午前後,這裡正是農忙插秧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地裏忙活。
為了讓水稻長得好,這插秧前還得在地裏上足底肥。老鄉們上的這些底肥其實就是以花生殼為原料生産的、專門用在水稻上的有機肥。不過,這肥料可不像老夏的農家肥那樣,不是用大糞漚出來的,自然也沒有臭味。不用大糞漚,那這花生殼是怎麼成為肥料的呢?
(採訪)徐樂:我們把這個花生殼收集起來以後,經過我們的粗加工廠,首先把它粉碎一下,然後,添加微生物發酵菌劑和其他的一些輔助材料,然後經過我們的工業化流水線,經過一些造粒、烘乾,然後到分篩等等這些系統,就直接能生産出我們的生物肥料的成品出來。
花生殼的粗纖維多,不好分解,在粗加工廠裏把它粉碎,為的是把難分解的粗纖維都切斷了,變成好分解的花生殼粉末。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一般傳統的生物有機肥製造,需要有很大的一塊場地來進行有機肥的翻曬和發酵。發酵的過程一般要經過幾天到十幾天的時間。
而在這裡,不用進行傳統的翻曬和發酵,花生殼粉和其它一些輔料直接進入工業化生産線上,生産過程大大縮短了。
(採訪)徐樂:我們這個生産的過程大概是20分鐘就能從流水線上面做出成品。
原來需要幾天到十幾天時間才能完成的過程,被縮短到了幾十分鐘。那麼,這個過程為什麼能縮短呢?
(採訪)徐樂:我們這個肥料,在製作生産過程當中,加入了一種高效微生物態氮,這個高效微生物態氮,它也是一種生物菌劑。
傳統的生物有機肥製造,是先由微生物將有機質發酵分解,再生産出肥料。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在這裡,有機肥不是事先發酵好的,而是在生産過程中,添加進生物菌劑幫助有機質加快分解。肥料從生産線下來以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還在繼續進行發酵,這個發酵過程是一直持續的。
(採訪)徐樂:它能把那個發酵過程降低到三天左右,然後它一直在機器裏面的時候,一直到成品包裝裏面它還在進行發酵。所以説這個發酵過程是無形中發酵,它不是按照傳統行業的那種,就是説堆著好大一堆,有發酵車間或者什麼的,你能看得到的那種。
因為添加了生物菌劑,肥料施到地裏以後,不但能很快提供給作物養分,而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還能把土壤中一些植物很難吸收利用的養分釋放出來,轉化成植物能夠吸收利用的養分。
(採訪)徐鋒:投入到農業生産上去,解決了土壤結板和一些病蟲害,包括其他的一些有害物質的這個因素,作物的産量不斷地提高,肥效也持久,土壤也改良。
用這樣的肥料對當地土壤的養分平衡也有好處,因為花生一收穫就把從地裏吸收的養分都帶走了,花生殼變成有機肥,就把吸收走的養分又還回到地裏去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老夏的花生殼也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而且還走得很俏呢。
(採訪)夏大永:這個殼都是賣到有機肥廠,搞有機肥
花生加工的下腳料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地裏養分也得到了補充,一點兒也不浪費。現在,大悟縣的水稻、花生、茶葉等等,好多作物上都用上了這樣的肥料。
(採訪)徐玉瓊:這個肥料不僅是我們有機農産品生産的有效的專用肥,而且,還充分利用了廢棄物的價值。在我們這裡已經現在形成了年産10萬噸生物顆粒肥料的産能,我們準備把它發展擴大到50萬噸的生物顆粒肥料的産能,這樣,就可以解決我們全縣農業産業發展中間生物用肥。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用花生殼生産有機肥,再施到地裏去,不但讓花生殼得到了循環利用,還解決了火燒和漚肥帶來的各種問題,算是給花生殼找了個好去處。不過在大悟人的眼裏,可不光是這花生殼能加工成有機肥,像不少地方一樣,他們把畜禽糞便也做成了肥料。雖説都是做肥料,可人家在怎麼使用上也有自己的一套。
宣化店鎮的老劉幹了40多年獸醫工作,自打退休以後就辦了個家庭式的養豬場。和很多養豬的農戶一樣,老劉家也在豬舍旁邊建了配套的沼氣池,清理出來的豬糞就直接投入沼氣池發酵。對於沼氣池發揮的作用,老劉是讚不絕口。
(採訪)劉慶平:沼氣煮飯、燒水、做菜、點燈都方便。第二個,沼液又可以喂魚,又可以肥田。每年要節省喂魚的飼料,再加上稻田的肥料都節約了,每年大約得節約一千多塊錢,養魚的飼料節約是兩千多。沼氣對我這農戶來説,還是非常實用的。
老劉不但養豬,還養魚、種稻。他把豬舍和沼氣池都建在高處,下邊是一口魚塘,魚塘再下面是老劉家的稻田。為啥要這麼佈局,老劉自有他的想法。
(採訪)劉慶平:我這個沼氣池滿了以後,發好的沼液自動地沿著管子流到塘裏去,塘裏裝不下的又可以自動放到田裏去,這樣以後稻田都不用肥料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原來,沼氣池有根管子通到下面的魚塘,利用地勢高度的落差,當沼氣池裏沼液多的時候就會自然地流到魚塘裏。沼液裏的有機質能促進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豐富的浮游生物又正好為塘裏的魚提供了上好的餌料。以前老劉喂魚都是用飼料,現在就全都用沼液來肥水養魚了,這魚也長得是又快又好。
(採訪)劉慶平:我這個塘要是喂飼料打到七八百斤,搞沼液可以搞到千八百斤。另外,主要是味道好,沼液喂的魚鮮嫩可口,味道特別好,顧客喜歡買一些,價錢還高,一斤至少高5毛到1塊錢。
魚塘下邊是水稻田,塘裏的水多了就會流到下面的田裏。水裏因為有沼液比較肥,再説這沼液本來就是很好的有機肥,要給稻子上肥的時候,老劉就把塘裏的肥水引進稻田。老劉發現,這上了沼液水的稻子,比以前上化肥的稻子産量能提高10%,而且還沒病沒災的。
(採訪)劉慶平:(比用化肥的)那還長得好些,不生蟲,像我這沒生蟲,還沒生過病。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不光是用在稻子上,能減少病蟲害,就連種菜的老把式用沼液澆黃瓜地也收到了同樣的效果。
(採訪)徐敦友:用了沼液以後,它就不得枯萎病。現在我這裡的葉子,這個黃瓜葉子還是清秀的。原來要打多菌靈,現在我這個用得非常少。
沼液是肥料,又不是農藥,為啥也能減少作物的病蟲害呢?這是因為豬糞進入沼氣池以後,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下,不光是把糞便中含有的植物需要的養分釋放出來,而且還産生了很多有益的物質。
(採訪)劉和平:發酵後産生的沼液含有許多生物的活性物質有豐富的營養,這些豐富的營養促進了農作物的生長和自身的抗病能力。沼液中的有機酸對病原菌和病蟲害都有抑制和殺滅的作用,通過利用沼肥可以降低水稻、蔬菜、茶葉、水果等植物的病蟲害的發生。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沼液既能增産,又能減少病蟲害。豬糞有了去處,老劉也不用為污染環境而頭疼了,沼液多出來還能幫助鄰居。
(採訪)劉慶平:我周圍鄰居,有的時候種菜的時候都到我這兒來挑沼液種菜。
自打有了沼氣池,豬糞就成了老劉養魚、肥田的“寶貝”。因為養豬量大了,老劉家的沼液還是多得用不完,有時候就放到排水溝裏。但是,這是不是造成新的污染了,老劉也沒多想。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修建沼氣池讓老劉家門前不再臭氣熏天的了,沼液還肥了魚塘和稻田,這本來是挺好的事兒。但是沼液太多了,老劉一家又用不完,即便是送給鄰居澆澆菜園還是綽綽有餘。可就這麼把沼液白白排掉了,浪費不説,也污染環境。怎麼能讓這些多餘的沼液也發揮作用呢?
在大悟縣的鄉村公路上,經常會看到這樣一輛車。
這是專門用來提取沼液的真空吸液車。
因為建了沼氣池以後,和老劉家一樣,很多養殖戶的沼液用不完。可沼氣池的容積是有限的,如果沼液老是很滿,就會影響沼氣池産氣。另一方面,有些農戶想用沼液了,可是又沒有建沼氣池。這時候,就由村裏安排,派專門的車輛到有沼氣池的農戶家,把沼液提取上來,運到需要沼液的地方。
(採訪)黃勝利:用沼氣車把沼液運到,可以拖沼液灑到魚塘裏進行養魚,拖沼液灑到稻田裏進行種稻,拖沼液拖到菜園裏可以種菜、可以種瓜,種其它農作物,這樣提高沼液利用率。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沼液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那又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他們想的是,怎麼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率。現在,通過村裏的安排,真空吸液車就把這些閒置的資源送到需要的地方去。但是,因為地形的原因有的地方車輛沒法到達。
(採訪)黃勝利:原來建過沼氣池都是散建的,就是根據山居特點,分佈自然彎、自然村住,也就建周邊,很隨便。住在山坡建山坡,住在低谷地方,建在低谷地方,不利於沼液車去統一抽取沼液,也不利於統一管理,實際這樣還解決不了沼液的利用。
為了便於沼液車統一提取沼液,宣化店鎮的塢埔村以自然組為單位,將村民的豬舍和沼氣池都統一規劃,選擇地質條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方,相對集中地建在一起。雖然,都是個體養殖戶,每家也就養個幾頭豬,可集中建在一起,有利於沼液的統一提取,沼氣池的維修管理也方便了,沼液呢聚少成多,也能派上更多的用場。
像大悟縣生産的有機茶很多都是用沼液做肥料的。茶園本身沒有這麼多的沼液可以用,所以,真空吸液車就將各家各戶的沼液集中起來,供給茶園。
(採訪)談漢波:我們採取的就是農業技術部門推薦我們使沼液,使了沼液以後有四大好處:一個是增加肥效,長得很茂盛;第二個就是葉子長得綠;第三個就是特別亮,做出茶以後鮮嫩、明亮,它真正達到有機的作用,而且它的成本不高;第四個,它還可以防蟲,其它的肥都是會有一些病害,但是這個肥用了以後,沒有任何副作用,而且我們現在這個基本上不發蟲,達到有機標準。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要給幾萬畝的茶園施肥,這在過去可是個大工程,現在,只要有輛真空吸液車和一套移動噴灌設備就簡單多了。
(採訪)談漢波:採用沼液肥料它的用工非常少,過去我們施肥就是人山人海,從沼液施肥就是一個車就解決了,解決了人工就是90%,這一點是我們獲得最大的效益。
原來是污染環境的豬糞,通過在沼氣池中的發酵降解,一方面,産生的沼氣為農家做飯、點燈都提供了能源;另一方面,産生的沼液用於農業生産,不管是灑在魚塘,還是噴到茶園,在為農民增産增收的時候,也實現了物質的再循環利用。
(採訪)徐玉瓊:在探索綠色經濟的這個過程中間,我們也深深地感到,農村的經濟要發展,必須要走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的這個路子,這樣,才能夠給我們的農業産業發展、農民的增收帶來持續高效的發展,這樣一個新的前景。
(主持人)雖然大悟縣的農業並不是很發達,但是他們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把廢棄的花生殼和畜禽糞便都轉化成肥料,並且相對集中的豬圈建設,也使得沼液充分發揮了作用,在當地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