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你好,歡迎收看《科技苑》,我們今天講的是長江水系河蟹的人工生態育苗,河蟹的繁育過程是很重要的,因為河蟹繁育的好壞直接影響成蟹的産量和質量。那麼怎麼做好河蟹地育苗呢,這得從每年的秋天河蟹上市的時候説起。
九月團臍十月尖,每年秋天河蟹蟹黃飽滿的時候,上海河蟹協會的會長黃春除了忙著河蟹上市之外,他還要忙另外一件事——就是到他的湖南河蟹商品養殖基地,從商品蟹中挑選用作繁殖的河蟹,也就是親本。
黃春挑螃蟹,先要看長相。
(採訪)王總:一個是它的額齒,它的額齒凹凸比較明顯,一看就是凹凸比較明顯,這是一個。第二個的話,它上面有幾個疣起那個點,它應該是凹凸也是很明顯。第三個就是它那個第二步足,第二個腿,它那個刺這樣過去的話,一般是高於或等於它這個第一個額齒,就高於或等於。
額齒和疣點凹凸明顯,第二個步足彎曲起來高於或是等於第一個額齒,這三點是長江水系的河蟹最突出的特徵。親蟹的品種純一些,後代的純度也會高一些,所以這外在的特徵一定要明顯。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第二個條件是看規格,規格的大小決定河蟹的價格。也就是説商品河蟹是越大越值錢,像商品蟹5兩重的河蟹,價格就比3兩重貴上幾倍,但是挑種蟹可不是越大越好。
(採訪)從實際生長中間,那五兩的抱卵以後它的那個死亡的比較高,那個抱卵的到最後的産出率也比較低。
個子大的母蟹,按説抱卵的數量應該更多,為什麼産卵量反而少呢?黃春告訴我們,雖説河蟹越大,遺傳基因就越好,但是河蟹大到一定程度,抱卵之後行動就非常不方便了,行動不方便吃東西也就不方便,這樣營養跟不上,蟹卵的發育就不良,反而影響蟹苗的産出率。當然,個子太小的河蟹也不能當種蟹。那麼多大適合當種蟹呢?
(採訪)規格的話我們是公的,一般就是要選三兩以上,母的要最起碼要達到二兩以上。那麼這樣的話,它反映出有幾對以後的那個成蟹的生産都有好處。
公蟹的體重要三兩以上,母蟹二兩以上,不大不小正適合做種蟹。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公蟹:三兩左右,母蟹:二兩左右】
長相和規格都合格,這些備選的河蟹還得經過一次篩選——體格必須要健康,尤其不能缺胳膊短腿。
(採訪)你看這個就是屬於殘肢的,我們這個就絕對不能當做清本來用的。為什麼呢,這個它有一個,殘肢以後有個傷口,它容易會感染,感染以後容易會發病,那麼對它那個育苗生産有影響,包括那個小爪這個斷裂的都不行,還有一個它可能會要營養流失,到時候對它的有影響。
親蟹選出來了,黃春還把這些親蟹配好了組,就是按照一隻公蟹配兩隻母蟹的比例把它們搭配好。這個也是經過多年的摸索總結出來的。因為在自然界中,一隻公蟹一般能跟四到五隻母蟹交配,也就是1:4或者1:5,黃春為什麼要減少母蟹的數量呢?
(採訪)我們為了確保它的受精率更高到最後達到它那個高的抱卵率的話就是我們現在是採用的是一隻公蟹兩個母蟹,就是一比二的配比。
什麼是抱卵?受精率高、抱卵率高,生出的小螃蟹才多,為了保證這一點,黃春把母蟹的數量降低,這樣就能讓它們有更多的受孕機會。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種蟹挑好了,公母比例搭配好了,接下來黃春會給它們搬個家,搬到哪呢?上海的崇明島。
既然是河蟹的生態育苗,肯定是要讓河蟹在育苗的時候越接近自然越好,崇明島原本就是一個天然的河蟹育苗場,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河蟹要在一定鹽度的水裏才能交配。這與河蟹的洄遊特性有關。自然界中的河蟹,平時生活在長江中上遊的淡水裏,但是每年到了繁殖季節,也就是10月份左右,它們就必須洄遊到長江入海口,也就是淡鹹水交匯得地方,因為河蟹必須在有鹽度的水的刺激,才會交配、生子。
(採訪)它必須要一定的鹽度刺激,才能抱卵,所謂的抱卵就是説雌雄河蟹抱在一起,這樣在鹽度大概千分之九的鹽度,它河蟹就要開始抱卵了。
千分之九可以刺激河蟹交配,但是最佳的繁殖鹽度是千分之15-20。
(採訪)這個按道理説,它一般是到了千分之九左右,就是雌蟹和雄蟹可以抱在一起,抱在一起就説明它就可以開始受精了,受精,但是到千分之18的時候,胚胎發育最理想的鹽度是在千分之18,所以一般千分之18胚胎發育的成活率和孵化率都是最好。
而崇明島就位於這個長江入海口,鹹水和淡水的交匯處,這裡水的鹽度正好是千分之15-20之間。正因為鹽度合適,所以是自然生長的河蟹們理想的繁殖區域。所以黃春在開始做人工生態育苗的時候,就選定這裡為育苗場。
(採訪)王總:本身我們崇明島就是一個天然的蟹苗的一個繁育區,那麼我們何不把它就是考慮模倣那個天然的那個條件,就是來進行育苗,這樣的話就是育出來苗以後,也就是跟那個它自然界的天然苗是應該是一樣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黃春就在崇明島給河蟹建起了育苗池,把長江口的水引進來,放在育苗池裏,讓親蟹在這裡繁殖後代。
池子準備好了,就可以讓搭配好的河蟹入洞房了。不過每個交配池放入河蟹的密度是必須要控制的。太擠了就會互相影響,密度太小了又浪費空間。
(採訪)我們一畝,一畝水面呢正常的是在300組左右,大概1000隻左右。這個密度高了呢就互相干擾,會影響它這個受精率,這是我們多年總結下來的經驗。
按照每畝300組的河蟹,就可以把河蟹放入交配池裏了,在河蟹交配期間,還得特殊照顧,每天每畝喂5公斤的小魚小蝦給它們補充營養。
有了合適的環境和營養供給,河蟹們就可以踏踏實實地繁殖下一代了,不過要給它們多長的交配時間呢?
(採訪)按照我們的經驗十五天以後,它其實已經完成了它公蟹的一個使命。就是母蟹的話應該説是基本上百分之,不要説百分之一百、九十五以上應該説已經全部受精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15天之後,公蟹已經完成了它的任務,這個時候就要及時地把公蟹和母蟹分開。
(採訪)那麼你繼續讓它留在跟母蟹一起的話,因為接下來母蟹還要進行那個重點的…、培育啊,你放在裏面它可能會擾亂它那個母蟹的一個正常的一個培育,培育的過程,還可能會造成在裏邊可能會跟它搶爭吃餌料啊或者平時活動中間會影響到母蟹。
到了15天的時候,就把交配池裏的水放掉,把公蟹捕撈出來,再放上水,讓抱卵的母蟹繼續留在池子裏生活。這個時候還要及時地減少餌料。
(採訪)公蟹取出來,那同樣這個餌料,我們也要減到一半,大概在兩天喂一次。
按照交配池中公蟹和母蟹的比例,拿出去的公蟹只佔三分之一,留在池子裏的母蟹還有三分之二,怎麼就減掉一半的餌料了呢?
(採訪)如果説餌料喂的多的話,那個螃蟹吃不了的話,就影響那個水質,水質會壞掉,壞掉的話,就是影響到母蟹正常的發育。
母蟹抱卵之後,因為是在11月份,溫度低,河蟹處於半休眠狀態,活動量小了,吃的也就少了,因為母蟹的抱卵時間是5個月,在這個期間,為了不影響母蟹抱卵,池子中的水是不更換的,但是保持水質的清潔度對母蟹的孕育是很重要的。如果這個時候不減少餌料,不但浪費餌料,還會影響水質,影響到母蟹抱卵。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從頭一年的11月開始交配,抱卵,到第二年的4月份,經過5月懷胎,這些懷了孕的蟹媽媽們就該紛紛陸續要産子了,這個時候可不能掉以輕心,要經常觀察蟹寶寶的發育情況,給蟹媽媽安置産房了。
每年4月份,這些蟹媽媽們快到預産期了,這個時候就要開始勤觀察,看看蟹寶寶的發育情況。
(採訪)我們捕這個種蟹看一下它這個卵,發育程度,我們拿到那個儀器看一下卵的發育程度,如果這個卵發育程度達到,透明度達到50%的話,我們就把它放在水泥池裏面去給它特殊的養起來,特殊養起來呢。
等到卵的透明度達到50%,就要把蟹媽媽們轉移到專門給蟹媽媽們準備的預産房裏了,這又是幹什麼呢?
(採訪)提前把它放到待産池裏面,這樣便於它産的時候我們集中,就馬上可以把它移到那個産房裏面。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可以把它溫度控制一下,讓它統一。
把快産卵的蟹媽媽們集中起來,一是好統一它們的産卵時間,第二個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觀察。進入預産房之後,每隔兩天就要進行一次體檢,用顯微鏡來觀察蟹寶寶的心跳,如果每分鐘心跳達到150次的話,就得趕緊把蟹媽媽放到專門預備好的産房裏待産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別看這産房和交配池沒什麼兩樣,也是個泥池子,不過這裡面的水可是不一樣了。是經過嚴格消毒的池子,都是提前5天一畝水面使用100斤的漂白粉進行消毒的,這是為了給蟹寶寶準備一個乾淨、清潔的生活環境。
(採訪)我們要把那個原來水裏面的一些浮游生物,其他細菌也好,要全部把它殺乾淨,這樣就保證産出來以後一個生長的環境和保證它的成活率。
幾天后,消毒之後的池水變得清澈見底,這産房就算是預備好了。接下來蟹媽媽入住的方式可有點特別,它們不是直接住進池子,而是每25只被放進一個長1、5米,直徑25厘米的塑料網格的籠子裏。然後再把籠子挂在池邊,浸在水裏。讓母蟹們擠在籠子裏住,當然不如住在池底自在,不過黃春這麼做也有他的道理。因為這個水泥池既是母蟹的産房,也是蟹寶寶的育幼室。母蟹生産以後,很快就會被拿走,池子裏只剩下剛出生的蟹寶寶。要是讓它們直接住在水池裏,要拿走的時候還得現撈,費勁不説,這麼大的動靜,還會干擾蟹寶寶的生長。讓母蟹們住進臨時的挂籠,就把這些麻煩省了,等生産完了之後,把籠子一拿走就行了。讓母蟹住挂籠,方便又省事,不過每個池子裏挂籠的數量必須控制。像這種3畝左右的池子,挂4個籠子,每個籠子住25只母蟹,一共100只左右就可以了,不能太多了。100只,聽起來好像並不多,可是每只母蟹會抱卵30-40萬粒,100只就是3000萬到4000萬粒呀,這差不多就是一個3畝的池子最多能容納的數量了,如果密度再高於這個數,蟹苗就容易因為缺氧而死亡了。
【挂籠每個住25只待産母蟹,三畝池塘挂籠4個】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母蟹産子的速度很快,2天之內它們基本上就産完仔了,這時把住著母蟹的挂籠拿走,水泥池裏就剩下剛剛游離母體的蟹寶寶了。説是蟹寶寶,這時還沒有螃蟹樣呢,
肉眼看上去只是一個個的小點,學名叫藻狀幼體。藻狀幼體個子雖小,可是一齣生就能夠自由活動,開口吃飯了,藻狀幼體的食物可是很有講究的。
(採訪)河蟹剛開始餌料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叫輪蟲,就是輪蟲。
這種棕色的小點就是輪蟲,個子比藻狀幼體還小,它是袋形動物門輪蟲綱微小無脊椎動物,可以自由的游泳。用輪蟲當藻狀幼體的第一種食物,這可是黃春多年摸索出來的。
(採訪)為什麼要用輪蟲喂養呢,因為輪蟲是一個活性養料,它也是在水裏面也是同樣的生存,就是我們喂下去以後,假如説它那個料一下吃不光,它其實在水體裏面它也是在活體的嘛,它也在生長,就不影響它整個水質。假如説我們用其他的一些餌料投下去的話,這個容易就是吃不光的餌料沉澱下去以後對水質會有影響,這樣影響整個那個育苗的生産。
為了讓藻狀幼體吃飽吃好,黃春給它們定的食譜是,每天三頓,每畝水面輪蟲兩斤。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食物新鮮可口,水質也有保證,所以藻狀幼體長得很快。
要經過5次的褪殼,也就是5次的變態,它們就進入了河蟹的第二個生長階段,叫做大眼幼體。大眼幼體除了有一雙大眼睛,還有個小尾巴,仍然不太像螃蟹。不過這個階段對它們來説很重要,它們必須再次搬家。
(採訪)從藻五變成大眼三到四天,那麼我們就把它從千分之或者16、15那個鹽度裏面,就把它要從那個池子裏面拉出來,拉出來以後拉到我們事先做好的那個水泥池裏面集中進行淡化。
給大眼幼體搬家,就是為了讓它們適應鹽度的變化,從原來育幼池裏的千分之18左右的鹹水,變成完全的淡水。不過這鹹水變淡水可不能一次性完成。藻狀幼體變成大眼幼體之後還不能急著給它們搬家,還要讓它們在大池子裏適應2、3天,因為它們剛剛變態,殼還是軟的,這個時候如果把它們撈出來,會損壞它們的殼,造成它們死亡。只有等上個2、3天,再用大網把大眼幼體撈出來,搬到專門準備的水泥池子裏集中生活,每個池子每天都注入一定的淡水,來逐步降低鹽度。
(採訪)降低的比例大概不一樣,大概我們從千分之18到千分之5的話,每一下是可能3-4,每個鹽度降的3-4左右的鹽度。
經過3-4天的集中淡化,大眼幼體能夠適應淡水的生活了。這個時候,還要再給它們搬回家,就是在它們在一次退殼,也就是變成真正螃蟹樣子之前,就要把它們搬到江河湖泊裏養殖了。
(主持人)人工生態育苗,統一了河蟹的交配時間和生産時間,包括餌料水質的統一管理,使得河蟹産量質量和規格得到保證。有了這些保證,到了秋天蟹肥之時,就可以持螯品酒,對菊賞月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