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科技苑》,來繼續《行家教你建小區》的話題。今天咱們要説的是——白玉蝸牛的養殖小區。好多養殖戶都知道,白玉蝸牛不好養。溫度、濕度、還有窩,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蝸牛就養不好。今天我們帶您認識河南省洛陽市的一位許亞同許老師,他養白玉蝸牛已經十多年了,在這養殖小區的建設方面,有不少獨到的經驗。
誒,不是養蝸牛嗎,怎麼燒上火了?
河南洛陽白玉蝸牛養殖基地 許亞同:我們就是採用地火,或者叫地炕火,它的熱量是通過屋裏面,通過火道從屋裏一頭走向另外一頭這樣呢,就是它只把熱量留在屋裏面,
原來這火就是給蝸牛燒的,而且燒的還是咱們北方冬天常用的火炕,不同的是,這蝸牛小區裏的火炕,一年除了6、7、8三月不燒,其它季節都得燒著。養蝸牛要燒炕,是因為蝸牛對溫度的要求特別高,必須達到25——30攝氏度之間。
要説蝸牛對溫度的要求,説一個現象您就明白了。在咱們北方地區,除了氣溫很高、而且經常下雨的6月、7月和8月,是很少看見蝸牛的。其它時候它們在幹什麼呢?休眠唄。休眠是蝸牛用來自我保護的方法,不管是氣溫低了、濕度小了、或者遭到進攻了,它都會把全身縮回硬殼裏去,然後再分泌粘液把殼口封上,然後——大睡一覺。説是大睡,一點也不誇張,在周圍環境好轉之前,它這一覺能睡上6、7個月呢!
蝸牛動不動就要休眠,一睡就不愛醒,養蝸牛的人損失可就大了。所以要養蝸牛,可不能由著性子讓它們休眠,得讓它們醒著、吃食、長肉啊!要做到這一點,溫度和濕度是兩個必須控制好的條件。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先説溫度。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只有夏天的6、7、8幾個月才能達到25——30攝氏度,要讓蝸牛在那剩下的九個月裏也正常生長不休眠,就得給它們創造這麼一個高溫度的而且是比較恒定的環境。
許老師説,他們剛開始養蝸牛的時候,用生爐子的辦法來加溫。
許亞同:生上爐子,就以為這樣,只要把火燒好,就可以把溫度保證了。就是包括教科書上,就是談25~30℃我們都知道,但是就是保證不了。
不管是種植大棚蔬菜還是搞大棚養殖,燒爐子都是最經濟實用的取暖方式,可為什麼這一招在蝸牛身上就不好使了呢?許老師通過仔細研究,發現用爐子取暖有一個缺點,就是溫度不容易保持恒定。
許亞同:你燒那會兒,它馬上溫度就起來,……但是一旦你人不可能晚上,深更半夜也來燒火,一般就是睡覺之前,就要把火封了,這一封,那它後半夜溫度肯定會下降。
火爐白天有人管,勤加煤,溫度就高,晚上沒人管,溫度就降下來了,這就造成蝸牛養殖室裏的晝夜溫差比較大;再加上著火爐輸送熱量,靠的是這種鐵皮製成的煙囪,鐵皮的導熱能力強,火爐升溫的時候,溫度升得快,可火爐降溫的時候,煙囪冷下來也快,這樣室內溫度的變化幅度也比較大。可這蝸牛不但要求高溫,還要求恒溫,溫度差異不能超過5攝氏度,總不能派人值夜班,專門管爐子吧?許老師他們決定另外尋找一種加溫的辦法。最後還是一個意外發現幫了大忙。
許亞同:我們也是就説是受到農戶,受到農民的啟發,就是我們到村裏面看到人家炕煙包括利用紅薯苗,一看這個東西很好,就是受到這樣的啟發,我們就回來實驗。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在當地農村,有很多的農戶都用火炕的方法來烤煙。燃燒的火通過灶口,進入密閉的空間後,熱度就會留在這個空間裏,再利用熱量向上散發的原理,給整個的屋子加溫,而且這個溫度比較持久,達到一個恒溫的效果。火炕的這種方式讓許亞同受了啟發,於是就開始做試驗。
許亞同:它這個煙就從這個走過去,然後熱量從房間的這個一頭,從它這個常性來走。你不要從這個寬度來走,從它這個長度來走。從房間的一頭然後走道另外一頭,導納以後呢,在掏個洞出去外邊外邊壘個煙囪這就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火系統,就起到加溫作用。
原理成立了,於是就開始在蝸牛房外面挖了個洞,在蝸牛房下面鋪了個高20厘米,寬15厘米的火道,縱向鋪過整間房子,這樣整個蝸牛房能夠平均受熱,讓房子裏的溫度達到均勻。在房子的另一頭連接個煙囪,這樣燃燒的煙從另外一頭排出去。經過這樣的改建之後,新式的保溫系統就形成了。也就是一開頭看到的燒柴火的場景。許亞同還告訴我們,採用燒地火的方法,還可以廢物利用呢。
許亞同:我們採用這個地火以後呢,就沒必要燒這個煤了,除了節省成本之外呢,再就是我們是這個燃料我們隨處都是。就是利用這些植物秸稈,比如説玉米芯、玉米稈、你像我們農民種這個菌類、種食用菌,它這個菌糠,就是我們俗稱叫蘑菇袋。他把蘑菇採完以後就扔掉了,本身就是垃圾,就扔都沒地方扔,然後我們把它都收集回來做燃料。
玉米芯、玉米稈、蘑菇袋收來做燃料,既給蝸牛加了溫又能廢物利用。而且,因為這火炕的保暖效果好,所以即使在冬天溫度很低的時候,也不用一直燒著,省時又省工。
許亞同:你像咱們這個洛陽地區,一般來説是到冬天也就是不超過零下10度,即使達到零下10度,也就是燒個3、4個小時就可以了,像正常情況下零下4、5度,一般就燒個2、3個小時,就可以保證一天24小時的熱量。
這燒地火的方法,簡單又實用。不過要想全方位的保證蝸牛房的恒溫效果,蝸牛房的保溫層一定得做好了,用許老師的話來説,得給蝸牛房穿上件棉襖。
打眼一看,許老師這的蝸牛房和蔬菜大棚挺像的,“墻”是用塑料薄膜支出來的,外面還有一層草苫子。許老師説,他這蝸牛房不但比普通的蔬菜大棚保溫,也比普通的磚泥結構的房子保溫,因為它的墻不是一層兩層,而是五層!
許亞同:現在可以看到,這外面它是一層草珊,但這個草山地下有一層保溫毯、保溫毯它也很廉價,然而保溫毯下面再有一層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地下再有一層泡沫板,泡沫板地下還有一層塑料薄膜,就是這個時候根據我們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我們是按照這個來設計的。
塑料薄膜、泡沫板、保溫毯、草簾子、塑料薄膜,這左一層右一層地包裹起來,已經跟蔬菜大棚大不一樣了。
許亞同:它這個本質上它已經不是大棚了,就是已經變成房子了,其實假如説你要不講究裏面可以住人。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五層材料裏,最可説的、也是對保溫起著關鍵作用的,是泡沫板,看著雖然簡單又便宜,可這是許老師他們經過十幾年的艱苦試驗才確定下來的。
許亞同:我們大概在將近就10年前持續了有幾年吧,我們就沒有用泡沫板,只要把火燒好,就可以把溫度保證了。但是就是保證不了。
的確是這樣,利用蔬菜大棚改建的蝸牛房,除了塑料薄膜和草苫子的確達不到蝸牛房恒溫的要求。於是許亞同一開始試著採用了好幾種方法來保持屋子裏的溫度。
許亞同:我們在逐步實驗各種各樣的保溫方式。你比如説包括用玉米秸擋住墻、用草珊挂在墻上,包括其他各種各樣的方式我們都試過,就説是包括花包也是就是比較來比較去,就是還是泡沫板可以説最廉價,也最,在這個建設過程中它也是最便捷的,建的速度最快、最輕巧,所以説我們現在就是把這個方法基本就肯定下來了。
用泡沫板把墻的四週包括屋頂都貼起來,這樣就好比是給房間穿了一層棉襖,確保它的保溫效果。不過對泡沫板的厚度是有要求的,用不到位還不行。
許亞同:當時我們也用泡沫板了,但是泡沫板的厚度,沒有用到位。就是説這個考慮,還沒有考慮到最低極度氣溫,像我們很多養殖戶呢,就到冬天因為這一年是遇到可以説遇到極低氣溫,好多養殖戶的保溫就達不到。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保溫效果不好,蝸牛就養不好。於是,把原來2厘米厚的泡沫板加厚到4厘米,房頂加厚到8厘米。
許亞同:現在墻上就是要求4公分的,頂上要求用8公分的因為熱量是往上走的,你頂上越厚,它整個房間裏保溫效果越好。
除了墻面和屋頂,門也要貼上泡沫板,這樣把蝸牛房做成一個密閉的空間,才能真正起到的保溫效果。經過不斷的完善,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蝸牛房的溫度可以得到了保障。
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改造過的大棚,許老師還告訴我們,給墻壁貼泡沫板其實也適用於各種養殖蝸牛的房子。
泡沫板是保溫的重要材料,可這塑料板的外面,還貼著一層塑料薄膜,這是幹什麼用的呢?它的作用也不小——保濕。自然界裏的蝸牛,最喜歡在夏天的雨後出來活動,可見蝸牛喜歡濕度大的環境,這從蝸牛殼上就能看出來。在濕度合適的時候,蝸牛的殼是潮濕、暗淡的。如果濕度不夠的話,蝸牛的殼就會發幹、發白。長時間濕度不夠,蝸牛就長不好了。
許亞同:我經常説溫度是決定成本,濕度是決定好壞,如果濕度達不到,蝸牛就會長的慢,就是你養的好養的壞的問題
那多大的濕度最合適呢?許老師説,人工養蝸牛,濕度要求是80%~90%之間。
80——90%,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許亞同:養殖戶自己進到這個房間裏面,他根據經驗馬上就感受到這個濕度是高還是低,因為80%到90%人進去應該有明顯的潮濕的感覺。我經常給農戶這樣説,我説你舒服的時候,蝸牛就不舒服,你不舒服的時候,蝸牛就舒服了,
一般的養殖戶是用噴水的方法來保持濕度的,許老師這也是這樣,不過光噴水還不夠,還得保持住水分,如果水分蒸發得太快,濕度仍然達不到要求。這保濕的工作是由這些貼在泡沫板上的塑料薄膜來完成的,因為它們的透水性差,房間裏的水分向上蒸發,碰到薄膜就形成水滴,再落下去,這樣,水分就不容易散失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許老師的蝸牛養殖小區裏,不但保溫保濕做得很到位,給蝸牛們蓋的集體宿舍也很有講究,概括起來説,叫做立體養殖法。
許亞同:養蝸牛的方式很多很多,你比如説像箱養式,我們用木頭箱子、用泡沫箱子,可以給它一箱一箱給它麻起來,上面蓋上蓋,這是一種這叫箱養式。然後呢,包括我們這個家裏面水缸、包括塑料盆就是各種盛器、各種容器其實都可以用於蝸牛養殖。
在以前,養蝸牛只對溫濕度很關注,但是對蝸牛的住房比較隨意,並不是那麼講究,認為只要有一個空間給它生活就可以了,其實蝸牛房的結構大小也是有很多學問的。
許亞同:這裡面就是存在一個就是操作方便不方便,蝸牛在裏面是不是最佳的生存狀態,這一點是有講究。
是啊,給蝸牛建個窩,首先先得看咱們自己的管理操作方便不方便。如果窩搭得太大了,管理起來就不方便了,因為蝸牛是在居住的窩裏産卵的,如果空間太大了,管理員用勺挖起來不僅太費勁,一不小心還會碰破蝸牛卵。而且窩太大了,外面的防逃門的面積也就很大,這樣操作起來也是很不方便,因為每天喂食,防逃門的開關次數是很多的。
那麼搭個什麼樣的我最合理呢?
許亞同:我們通過多年摸索吧,也是學習咱們全國各地的經驗,我們最後定下來就是這種立體式的格式養殖,就是把它壘成格,一格一格的,
蝸牛窩每格長1米,高20厘米,進深50厘米的格子,落七八層高,這樣蝸牛住得都是高層,這樣可以利用空間,並且節省空間。這種格子的大小也有利於管理人員方便取卵和操作。
有了固定的蝸牛窩,許老師還限制了每窩的蝸牛數量,每格蝸牛不要超過130隻。
數量也有標準,這又是什麼道理呢,蝸牛養的多不是更有效益嗎。
許亞同:如果太多了,它反而就是它長不大了,就是形成叫什麼小老牛啊或者説達不到這個商品牛裏的35克的標準啊,所以説,我們翻來覆去實驗,130隻這個密度它長的最快,它還能長到我們要求的商品牛的標準。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格子的大小和蝸牛數量的比例是有標準的,可以稍做微調,但是不能變化幅度太大,尤其是格子和蝸牛之間按比例縮小是最不可取。這跟蝸牛的習性有關。蝸牛是種群居動物,蝸牛數量要達到一定的比例。如果面積小了,蝸牛少了,這樣不利於蝸牛的繁殖産卵。
許亞同:為什麼呢?它蝸牛是雌雄同體,但它還要異體交配。那你如果數量少了,它交配的機會就少啦。所以説,在一個蝸牛的特色是群居性,你必須保證它一定的群體,它才會生長的好。
半平米大小的格子既滿足了蝸牛的活動空間,也滿足了蝸牛群居性這個要求。但是格子的材料也是有講究的,用的是水泥板。
許亞同:我們通過十年左右的摸索,我們各種木板啊、其他塑料板啊等我們都試了包括地板磚什麼東西,包括這個水泥網、石棉網我們都試過。但是實踐證明,還是它最好,它最廉價,
水泥板是水泥和沙子合成的,自己也可以製作,不僅成本低,而且水泥板能夠吸濕,可以保證表面的濕潤。蝸牛入住的時候還要在水泥板上鋪上一層土,因為蝸牛不僅吃各種新鮮的蔬菜、葉子,它還會吃一些土。除此之外,蝸牛産卵之後會用土埋它産的卵,來保護下一代。
看著一隻只健壯的白玉蝸牛,許老師的這些方法的確是相當的實用。有了這些經驗和方法,許老師還帶動了當地的農戶來養殖蝸牛。
用簡單、實用的方法帶動了農民致富,還豐富了百姓的餐桌。看著一道道蝸牛美食,蝸牛不僅美味,營養還很豐富呢。
許老師的蝸牛養殖小區裏,每一樣設計都充分考慮到了蝸牛的生活習性,然後儘量給它們營造一個舒適、適合生長的家,所以説不管建那種養殖小區,都得摸透動物的生活習性,才能做到科學設計,經濟有效。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