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收看科技苑,來繼續《行家教您建小區》的話題。今天要出場的行家是山東諸城的水貂養殖行家邱文平。老邱是個愛琢磨的人,所以他家的水貂養殖小區裏,經常會有一些小改進。今年春天,老邱又忙活上了,忙什麼呢?給快要産仔的水貂換上一批新籠舍。
這就是老邱給産仔水貂們準備的新籠舍,它是老邱參考國外養貂的模式,到廠家去訂做的。和普通産仔水貂的籠子相比,老邱家的籠子有不少的改進,而且每樣改進,都能説出不少道道來。
一般的産仔水貂住的籠子,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面是一個用鐵絲編成的籠子,後面接上一個木板箱,也就是産箱,是水貂産仔的地方。
老邱用的産箱和普通産箱第一個不同點,是木板選得講究。
瞧見了吧,水貂的牙齒可了不得,要是普通的木板,像這樣咬下去,過不了多久就會咬出個洞來,有了洞,它就會逃之夭夭,所以原來這種木板做成的産箱,咬破木板跑了貂是常有的事。不過老邱現在用的木板是表面光滑,硬度很高的人造板,水貂就很難下口了。
木板升級換代了,這産箱的整體結構,也有了變化。以前的産箱除了和籠子相連的一面有一個供水貂出入的洞口,其它五個面都是木板,封閉性很好。這新産箱的周圍四個面是木板,上下兩個面卻改成了鐵絲網,變成上下通透的了。為什麼要這麼改呢?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先説這産箱底部的鐵絲網。
普通水貂的産箱做成封閉式的,主要有兩個作用——隱蔽和保溫。
水貂和狐狸、貉子這些毛皮動物一樣,在臨産和生産這段時間膽子特別小,必須找一個隱蔽的地方來生,而且特別怕驚嚇。一旦受到驚嚇,它們就會神經緊張甚至錯亂,造成流産或吃崽。所以,以前給水貂建這麼封閉的窩,就是為了讓它們不受打擾、安心地生産。
另外,水貂産仔的時間是每年的4——5月之間,雖説是春天,可是夜間的溫度還不是太高。剛生産的母貂和剛出生的小貂身體虛弱,都比較怕冷,容易傷風感冒。把産箱做成封閉式的,就有利於保持溫度,特別是用木板做的底板,因為母貂和小貂要躺在上面睡覺,就更要求保暖性能好一些,木板要厚一點,還得在上面鋪上點稻草。
可是老邱説,這木制的産箱底板,隱蔽、保溫都沒問題,可保潔就有問題了。
小貂它走動性很差,在窩里拉,拉了以後尿也在窩裏,這個木板上整個窩濕了連糞加尿弄得渾身都是污染很厲害。所以得病,也容易死。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産箱裏太臟,不但剛出生的小貂容易生病死亡,哺乳期的母貂也容易受到感染。怎麼做才能讓産箱的底板滿足保溫和衛生兩個條件呢?
老邱採用了這種雙層可以活動的鐵絲網做産箱底。這雙層的鐵絲網,裏層是固定的,外層是能活動的。
在水貂産仔前四五天,把籠舍後面木板上這枚活動的鐵釘拔出來,外層的鋼絲網就會自動落下來,形成一個夾層。這個夾層是用來鋪稻草的。
頂上這層網,上面盛貂,這個網這一層網之間這個夾層裏放上草,放上草以後呢,把這個網堵死,用銷子插死,是這樣。
可以活動的鐵絲網,讓稻草更換起來很方便,這樣就能保持産箱的清潔度。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為了兼顧保溫的功能,老邱特意把這個夾層設計成5厘米,也就是説,這稻草要填5厘米厚,這樣一來,就像給母貂和小貂預備了一張溫暖的大床。另外還要給産箱頂上的鐵絲網,也蓋上一層厚厚的稻草,這樣既加強了保溫效果,也保證了産箱環境的隱蔽性,讓水貂能夠安安心心地生産、暖暖和和地育兒。
等到40幾天后小貂們斷奶的時候,這雙層鐵絲網還要發揮另一個作用。斷奶以後,母貂會搬離産仔籠舍,小貂們還要在裏邊待上一段時間。老邱説,這時候要把夾層裏的草撤掉,讓小貂們用另外一種方式上廁所。
這樣呢,它裏面把這層草拿了光剩下網了,將來它飲食也可以了,它拉尿呢,也掉到地上了。
重疊起來的鐵絲地板容易保持乾淨,通風透氣性也好,相應的,把産箱頂部的稻草也去掉,露出鐵絲網,上下通透。因為接下來的7、8兩月是炎熱的夏季,通氣好了,環境衛生了,水貂們才能健健康康地度過夏天。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産箱的底部用兩層活動的鐵絲網,既能保持産箱的衛生,又兼顧了保溫和通風,設計的確很巧妙。老邱説,這産箱裏還得準備一樣特殊的東西,一塊塑料板。
這就是那塊半圓型的塑料板,中間還有個圓洞,它就像一個小屏風,把産箱隔成兩小間。
這是它産貂有一個小室,它這是産貂房吧,産貂房以後,再放上這個小室,就這麼放上,放上以後呢,這個老貂就在這裡面産貂。這是産房中的小室。
原來用這塊半圓形的擋板隔出來的這個小室才是母貂真正的産床,這個圓洞就是母貂的出入口。為什麼在産箱裏還要再隔出一個小室呢?
産了貂以後呢,這個老貂就在這裡面,小貂在這裡面,活動範圍很小,這樣老貂一躺下喂奶的時候基本佔滿了,小貂整個在它懷裏全部摟著,吃上奶了。這樣呢,小貂利用母貂身上的溫度,保暖了自身,小貂不容易凍死,而且呢,這個室比較小,它在裏面吃奶比較集中,它不容易爬到各個角落這麼分散著,老貂找不著,它就餓死了。
有了這個塑料擋板,産房空間變小了,剛出生的小仔貂不但能和母貂暖暖和和地擠在一起,還能均勻地吃到奶。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擋板上面的小圓洞,也就是母貂的出入口,也是很有説頭的。咱們在開頭説過,産箱和前面的鐵絲籠之間也有一個圓洞做母貂的出入口。
擋板如果正著放,這兩個出入口的方向是一致的,側著放,兩個出入口就是錯開的。老邱説,這兩種放法是各有用處。
先説正著放,是為了防止待産母貂流産。
母貂在配種以後,就會入住産仔籠舍,在這渡過整個待産期。隨著預産期的臨近,母貂的身體會越來越笨重,所以籠舍裏的設施一定得便於它活動。
這個貂肚子大了,懷孕期間它來回竄,它來回出入採食比較方便,不容易流産,如果是轉過來的話這樣它一拐彎肚子又很大,身子很不方便,容易造成它人為流産。
到了母貂産仔以後,擋板的位置最好調換一下,讓它的出入口和産箱的出入口錯開,這樣可以避免外面的冷風吹進來,有利於保溫。
這出入口的位置還有一個講究,就是不能開得太低,要有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個門檻。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個小室不是有一個洞嘛,這個洞你得高出8厘米來。這個貂來回出去,這個小貂不容易爬出去,不容易爬到那個籠子裏掉了地上,這麼一直在這個裏面保暖
按説,剛出生的小貂眼睛都沒睜開,活動範圍是很有限的,更別説爬出産床或者産箱了。可是老邱説,出生不久的小貂在吃奶的時候有一個習慣,就是含著奶頭不撒嘴,這樣一來,母貂一活動,小貂也會被帶著走。
産仔以後,那個小仔貂像老鼠差不多大,它外面一有聲音老貂往外跑的話,把小貂就帶出去了,
因為仔貂個頭太小,如果被帶到了外面的籠子,它就會從網眼掉到地上,那樣一來,慘劇就要發生了。
帶出去以後呢,容易掉到地上掉到地上老鼠就能吃,有些鳥就能叼,再一個就是沒有的話,時間長了它能凍死。
為了把小貂擋住,老邱在定做新産箱的時候,要求廠家把産箱和擋板上的洞口都設計得高一些,這樣就成了兩道門檻,擋住了那些剛出生的小貂。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您看,一塊小小的擋板,學問可真不小。這産箱還有一樣東西沒説,那就是産箱頂上的鐵絲網。前面咱們已經提到了,為了達到保溫的效果,在産仔前,鐵絲網上也要蓋一層厚厚的稻草,哎那乾脆把它們設計成木板的不就得了?老邱説,不行,這鐵絲網做的産箱頂還另外有一個用處呢!
這層鐵絲網也是活動的,可以調節高度,在小貂開始練著吃食的時候,它就發揮作用了。
這是高一點的,高一點的,高一點産貂,産完貂以後呢,小貂開始能吃食了,就可以放低,放低,這麼低一點,低一點以後把食放在這上面,小貂在裏面吃食。再以後,再大點,太低了,再高上來,也可以在這上面吃食,在這兒吃食不行了,再大了,就到外面籠子上去吃了。
原來這頂上的鐵絲網,可以兼作小貂們的餐桌,其實不但是小貂,大貂也是這麼吃法。這進餐的方式有點怪,吃的擺在桌上。吃飯卻是從下面夠著吃。有創意!可就是吃起來有點費勁!
老邱為什麼不像其他的養殖戶那樣,給它們準備食盒呢?
老邱説,過去喂貂用的都是熟食,因為加工後的熟食比較稀,所以每個貂籠裏都要放一個食盒,現在他採用生食喂貂,食物比較幹稠,可以直接放到籠子上面,就用不上食盒了。
現在呢放在籠子頂上學習國外先進的辦法,食比較幹,一下卡在籠子頂上它夠著吃,整天這麼夠著吃,它個子也長整天也是煉身體。夠著吃呢,吃多少用多少,吃食浪費不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小貂們吃飯不用飯碗,喝水可得用水槽。這産仔籠的水槽,也很科學。每排水貂籠子上方綁著一根水管,而每個籠捨得上面都有水槽和水管相連。水槽內有一個浮子,當水達到一定的高度,浮子就會飄起來把進水口關閉,水喝沒了,浮子落下去,進水口就開了。老邱説,他這水槽的第一個好處,就是省事。
普通的養殖戶給水貂喂水,用的是這種大的圓水盆,或者這種挂式水盒,看上去倒是挺簡單,可是添水、清洗都挺費功夫的,老邱的水槽就不同了。
它這個水一沒有了,自動就添上了,不用再浪費勞動力了,這是節省勞動力最好的辦法。水呢,始終不斷,而且這個貂永遠也渴不死,渴不著它。
水貂渴不著,水也浪費不了,這是新水槽的第二個好處。
因為水貂是喜歡水的動物,平時總愛玩玩水嬉嬉水什麼的,原先的水槽面積大,位置低,它們經常邊喝邊玩,把水弄得到處都是不説,還把自己身上的毛弄濕了,毛濕了很容易纏結在一塊,不好梳理,影響皮毛的質量。而新水槽因為面積小,水貂只能喝不能玩,就避免了浪費和濕毛。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老邱在安裝新水槽時,把它的位置提高,安在貂籠高度的二分之一處,高度大約25厘米,這樣無論是斷奶以後的幼貂和成年貂都能站起來很舒服地喝到水。
太低了不行,但是如果太高,你吊到這個最上面,也不好,它夠不著。這樣也不是很高,也不能很低。正好站起來喝水就行了。
水槽的位置提高,除了可以讓小貂和成年貂都能方便地喝到水,還避免了另外一個問題——污染。如果水槽太低,水貂就有可能把糞便排在裏邊,這弄臟的水喝到肚子裏,水貂就容易生病了。水槽位置提高了,污染的問題也解決了。
新水槽裏還裝了個排水口,換水很方便。
這樣有一個塞子,把這個塞子一拔了,如果臟的話,把水就露漏凈了,漏凈以後呢,再堵上,自動一會就灌滿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水貂的籠舍是籠子和産箱兩部分組成的,這就相當於一個一室一廳的房子,如果説産箱是臥室,那麼外面的籠子就是客廳了。這房子裏面的設施置辦好了,房子外面的環境設施也很重要。
傳統養水貂用的籠子,都是獨門獨院。而老邱用的新籠子是組合式的,幾個籠子組成一組,外面看是一個整體,而裏面又是相對獨立的。老邱説,這種新式組合籠子的好處,主要是能提高養殖場地的利用率。原來的貂籠不算産箱一般長70厘米,寬50厘米,高40厘米,新貂籠的每個單元,雖然長度變成了40厘米,但高度達到了70厘米,活動空間沒怎麼變化,佔地面積卻小了,所以場地的利用率就提高了。
不過,這連排的組合籠舍,有一樣可是不能省的,那就是籠子與籠子之間不能用單層的鐵絲網,必須隔上兩層,而且之間要留出5厘米的空隙來。
前面咱們説了,水貂的牙齒很厲害,而且生性機警好鬥,要是兩個籠子之間隔一層鐵絲網,很容易互相抓傷咬傷,所以中間設計這麼個空隙,雙方就相安無事了。
説到籠子,老邱還提醒了一件事,就是這些籠子在焊接的時候,一定不要裝錯了。
做籠子要編的時候,這不是一個橫條、一個豎條嘛,方格,這個豎條朝裏,這個橫條朝外,在外邊,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貂在裏邊閒著沒事經常這樣扒扒的話,這個橫條朝裏的話,它會扒拉開焊點。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水貂好動,如果橫條朝裏面,這樣扒來扒去,焊點就容易被扒開,時間久了,就能扒出個洞來。一個是貂容易被鐵絲扎傷,再一個容易跑貂。如果橫條在外面,水貂扒的時候,有個往里拉的力,焊接點就不容易開。
新貂籠的學問講解得差不多了,老邱又特意提到了小區建設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遮蔭。因為水貂怕熱,尤其不喜歡強光,所以老邱在它們籠舍上面,都加蓋了高高的頂棚,和遮陽網,而且在貂棚與貂棚之間種上了一行楊樹。
長起來就不用遮陽網了,特別樹越大的時候更好,到了冬天全部落了葉了,它就透光了
種上樹除了遮蔭避光,老邱説這樣做還能達到立體養殖的效果。
特別到了熱天,到了夏天,在這個樹底下養貂是最好的,這樣它的貂糞,它的水、它的尿都可以喂樹,長著樹而且把這裡面的空氣還凈化了空氣,所以成了循環經濟,上面長樹,底下養貂,兩不誤。
老邱愛琢磨,他説搞養殖一定要細心,方方面面都要考慮週全了,建小區要有一個長遠的眼光。
一定想到以後,不要臨時的,你一定要規模化、現代化、科學化,一定要想到以後,將來你再砸了再改那就費事了,浪費錢、浪費勞動力了。
老邱説,給産子水貂設計好籠舍,是水貂養殖小區建設的重頭戲,接下來他還會接著琢磨,要根據水貂的習性,把小區的設計做到最優化。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