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科技苑。從今天開始,我們繼續跟您聊《行家教您建小區》的話題,咱們今天的主角是它——大鯢,俗名娃娃魚。大家知道,這娃娃魚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在進行人工馴化和養殖前,必須得到主管部門辦理《野生動物馴化養殖許可證?》才行。那麼有了許可證,這娃娃魚的養殖小區又該怎麼建呢?今天哪,咱們到陜西省城固縣的娃娃魚養殖高手——戴銘恒的養殖小區去看看。
這就是戴銘恒的養殖小區——一個模擬野生娃娃魚生長環境建設的山洞,因為這山洞環境和野生娃娃魚的生活環境極其相似,所以老戴家的幾千條娃娃魚長得特別好,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
在老戴的帶領下,現在城固縣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娃娃魚養殖縣,還成立了專門的大鯢研究所。不過,老戴在指導農戶們建設娃娃魚養殖小區的時候,推廣的卻不是這種山洞養殖的模式。這可不是因為老戴小氣,想把自己的技術藏起來,而是因為,這山洞的建設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我這個山洞有一千多平米,花了我670萬。”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山洞雖好,投資可不是一般養殖戶負擔得起的。所以老戴經過反復琢磨,教大家用了一種更省錢的辦法——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養殖法。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這種半地下室,上面有通風孔,代價只有山洞的十分之一。”
除了省錢,老戴推廣這種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和山洞一樣,能夠滿足娃娃魚生長的兩個主要條件——光線和水溫。
先説光線。自然狀態下的娃娃魚是生長在幽黑的山洞裏的,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娃娃魚的視力嚴重退化,雖然有兩個眼睛,但基本上看不見什麼東西,所以它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習性——畏光。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娃娃魚畏光,在自然光的條件下是不能進食的,還會表現得煩躁不安。”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哪怕是這種手電筒發出的微光,也可能讓原本一動不動的娃娃魚四處游動,尋找黑暗的地方躲藏,有些個對光線反應特別強烈的,甚至會直接鑽到同類的肚子底下躲避亮光。更重要的是,這些受到光線刺激的娃娃魚,通常都要十多天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捕食。
十多天不吃不喝,這生長速度就會降下來。所以,養娃娃魚的人都知道,要想讓娃娃魚長好,就得儘量減少光線對它們的刺激。那什麼樣的光線能讓娃娃魚感到比較舒適呢?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適宜的光線是300勒克斯以下,就是星夜裏的程度。”
在老戴的山洞裏,基本上沒什麼光線,只有幾盞燈泡透出微光,基本上達到了“星夜”一樣的要求。而老戴想出用地下室來替代山洞,也是因為這地下室基本上是一個全封閉的環境,這樣一來,光線就能完全由人來控制了。為了達到娃娃魚喜歡的弱光效果,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裏的燈泡的數量和亮度都要很低,只要能讓管理員看清娃娃魚的生長情況就可以了。
説到這,有人可能會問了,其實在地上蓋一間房子,只留門不留窗戶,然後再安裝低照度的光源,不是也可以達到微弱的光線效果嗎?而且那樣比挖地下室又要省錢省事多了。不過老戴説,這地下室還能滿足娃娃魚的另一個生長要求——相對比較恒定的水溫。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大鯢最適宜的水溫是18—23攝氏度”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老戴在長期的養殖實踐中發現,如果水溫高過23攝氏度,娃娃魚就會出現厭食、休眠的情況,相反,如果低於18攝氏度,它們就會少動少吃,而當溫度低於4攝氏度時,娃娃魚就會停止生長,進入冬眠狀態,而一旦水溫低到零攝氏度以下,它們就會被凍傷。
水溫>23℃厭食休眠
<18℃少吃少動
<4℃冬眠
<0℃凍傷
戴銘恒説,在利用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替代山洞來飼養娃娃魚時,這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在建造上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空間要適宜,實用面積在四五百平方米比較合適,這樣既利於大規模飼養又方便調控溫度;二是在建造時,至少要有四分之三的部分是在地下的,頂部要蓋得厚一些,至少要40厘米,最好在屋頂上鋪土栽樹,這樣保溫隔熱效果好。
在滿足了這幾個建造條件後,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在沒有其它控制溫度的措施下,就能像戴銘恒的山洞那樣,在一年的大多數時候,把水溫保持在12~22攝氏度,也就是適宜娃娃魚生長的溫度。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從最初的挖山洞養娃娃魚,到現在的建造地下室養娃娃魚,戴銘恒解決了以前的養殖成本過高的問題,接下來要建養殖池了。這娃娃魚小區裏不只有一種水池,而是四種。
在戴銘恒的養殖場裏,為不同生長階段的娃娃魚建造了四類養殖池,分別是:稚鯢池、幼鯢池、成鯢池和親鯢池。
先來説説稚鯢池,稚鯢池裏養的就是剛從魚卵裏孵化出的娃娃魚苗。雉鯢池突出的特點就是水很淺,只有兩三厘米深,而且這些稚鯢都不是直接養在池子裏,而是被分開放在塑料盤子裏的,這是為什麼呢?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稚鯢就怕水太深,水深了以後,水底部的氧氣就沒有上面的氧氣足,稚鯢在水裏面就會缺氧死掉。”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稚鯢從孵化到30到40天,基本上是伏在水底、不吃不動,主要依靠身體裏的卵黃來提供養分。雖然吃飯不成問題,可是如果池水太深,池底部的溶氧量就會很低,雉鯢就會因為缺氧而死亡。為了保證雉鯢吸到足夠的氧氣,所以池裏的水要保持在2——3厘米深。
不過,雉鯢池為了保證水質清潔,需要經常換水,萬一在換水時水位超標,娃娃魚仍然容易缺氧而死。通過多次試驗,戴銘恒發現,把雉鯢放在這些高約兩厘米的塑料盤子裏,是個不錯的辦法。當池子裏的水深超過三厘米時,盤子就會漂起來,盤子裏面的水就會一直保持在兩厘米左右,雉鯢就不會缺氧了。
稚鯢池水深3厘米,並使用2厘米高的塑料盤。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雉鯢長到30—40天,就進入了幼鯢階段。在這個階段,它們卵黃囊裏儲存的營養液消耗完了,開始開口吃食了,頭的兩側會逐漸長出外鰓,身體不再一動不動,開始慢吞吞地活動起來,這時候就該給它們搬家了。這幼鯢的養殖池的高度和水的深度都跟幼鯢池是一樣的,不過裏邊多了一樣裝修材料——地板磚。
鋪著地板磚的幼鯢池,顯得比水泥材料的雉鯢池高檔了不少,不過這可不是為了漂亮,而是有實際目的的。先看這些支著的地板磚,它們都是幹什麼用的呢?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這上面的地板磚主要是考慮到,這時候的娃娃魚已經有了畏光的特性,這樣適於娃娃魚的生長。”
剛才説了,地下室裏的光照設施已經考慮到了娃娃魚畏光的特性,不過幼鯢又比成年的娃娃魚要怕光,即使是管理員巡視時打開的燈光,都會讓它們受到驚嚇,在幾天的時間裏拒絕進食。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看來,必須另想辦法讓滿足幼鯢怕光的特性。老戴最初試著在池子裏支起了幾塊地板磚,他希望地板磚下的陰影,能成為娃娃魚躲避光線的緊急避難所,沒想到,娃娃魚都紛紛往地板磚下游動,它們很喜歡生活在地板磚下的陰暗區域,原本的避難所竟成了娃娃魚的快樂老家。這上面的地板磚實際上是起到了遮光的作用,鋪在下面的地板磚,則是用來保護娃娃魚的。
前面説過,娃娃魚的主要運動方式不是遊,而是爬。咱們熟悉的以爬為主的動物,像蛇、鱷魚的身體表面都長有鱗片,可以對身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娃娃魚卻沒有鱗片的保護,如果水池的底部比較粗糙,爬動起來就很容易被刮傷。這對娃娃魚來説,可不是蹭破點皮的小事。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這個娃娃魚就是肚子被刮破死掉的,這時候娃娃魚的腹部還很嬌嫩,池子太粗糙就會這樣,你看,這個就死掉了。”
刮傷的地方很容易被水中的赤黴菌感染,如果治療不及時,娃娃魚就會死亡。老戴説,以前他的養殖場裏,每年都有幾十條娃娃魚因為腹部刮傷而致死,損失很大。為了避免這種損失,後來他就把光滑的地板磚鋪在了水池的底部,這樣一來,娃娃魚被刮傷的事就很少發生了。
幼鯢池:池底鋪上地板磚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一般來説,幼鯢要在幼鯢池裏生活一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它們的身體逐漸長大,更明顯的變化是外鰓會逐漸消失,這表明它們正在從用鰓呼吸轉為用肺呼吸,等到滿一年的時候,外鰓全部消失,它們也進入了成年時代。這時候它們又得搬家了,老戴説,給成年娃娃魚住的池子,第一點要注意的是,一定得多建幾個,否則就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我以前剛養的時候,是大的和小的一塊混養的,這小的是越來越少,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一個大個的把一個小的吞了進去。”
娃娃魚平時來總是慢吞吞的,常被誤認為是溫順的好脾氣,其實,它們是典型的恃強淩弱的性格,同類之間大的欺負小的,甚至大的吃掉小的,是經常會發生的。
如果把體形差距太大的娃娃魚養在一起,那慘劇就在所難免,所以老戴説,成鯢池一定要多建幾個,然後嚴格按體形的大小來分池飼養。一般來説,一個池子裏的娃娃魚,體重的差別應在一公斤以內,二是體長差別應在15厘米以內。
解説詞成鯢池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池子的大小,這直接關係到一件大事——娃娃魚能不能吃飽。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剛才説了,娃娃魚的主要運動方式是爬行,速度可謂超級慢,可它們偏偏又喜歡吃活食,像這種小鯽魚就是它們的最愛。速度跟不上,又想吃活食,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守株待兔。就像這條娃娃魚,一點一點,慢慢地靠近目標,因為移動速度很慢,這條小魚根本沒察覺到。等待。等待。時機到了!
這守株待兔的捕獵法,是很費時間的,就這個等法,在自然界生活的娃娃魚,啥時候能等到一頓飽飯,根本是沒準的事,人工養殖娃娃魚,可不能讓它們這麼沒完沒了地等下去,必須給它們創造一個比較容易捕捉到獵物的環境,方法就是,不把養殖池建得太大。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如果池子太大,它就捕不到魚了。”
池子建小一點,小魚們游動的範圍小了,娃娃魚就更容易“等”到它們。那麼,多大的池子才算合適呢?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一般來説,成年娃娃魚的池子保持在七八平方米最合適。”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養殖不同大小的娃娃魚的水池,水深也是不一樣的,有三十厘米的,也有五十厘米的,為什麼都是成年娃娃魚,這水深卻有差距呢?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這個水深,主要是和娃娃魚的換氣有關。”
前面已經説過,成年娃娃魚的呼吸主要靠肺,也就是説,娃娃魚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把頭伸出水面來換氣。在水深合適的情況下,娃娃魚只需要前半身上浮,抬頭就能完成換氣,如果水太深,娃娃魚就需要很吃力地抬起上身,才能完成換氣,這樣,會耗費大量的能量,不利於快速增肥;相反,如果水太淺,娃娃魚活動的時候就會吃很力,也會消耗能力。那麼,水深在什麼樣的高度,是比較合適的呢?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我們一般的標準就是娃娃魚前半身長度的70%最合適”。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最後,咱們來説説這親鯢池的建造方法,這親鯢池在建造上有兩個很特別的要求,必須得有水流聲和窩,這是為什麼呢?
這親鯢指的是年齡在五年以上,能夠正常排卵或者排精的娃娃魚,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種魚。
戴銘恒特被提到,在給做種的娃娃魚建造家時,一定要有兩個特別的裝置,一個就是這種能産生嘩嘩流水聲的水管或者水龍頭,另外一個就是要給娃娃魚建造一個類似洞穴的窩,為什麼種魚會有這種特別的需求呢?
陜西省城固縣大鯢研究所所長戴銘恒:“在有流水聲和建造類似洞穴的窩後,種魚能夠自然的發情,我們以前是打激素的,現在不用激素就能正常的排卵和排精了。”
戴銘恒説,到現在為止,他和他的同行們都沒能搞明白,為什娃娃魚會在水流聲和類似洞穴的情況下,能夠正常的排卵和受精,但是,他通過二十多年的摸索,經過實踐證明,這種模倣野生環境的做法,確實是很有效的。
戴銘恒歷經二十多年摸索出的經驗,為我們大規模的飼養娃娃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今天的行家教您建小區就説到這裡,歡迎收看明天的節目。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