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留學多年的左志銳博士,攻讀的是園藝專業,留學期間他經常接觸一些先進的花卉種植技術,也就是那個時候他産生一個種花的夢想,而且對 菊花情有獨鍾。
菊花品種很多,什麼觀賞菊花、食用菊花等等,這裡面有一個被稱為神馬的鮮切菊花品種,因為它清新淡雅的模樣,經常被用在祭祀場所,特別是日本和韓國用量非常大,而這些菊花大多是依靠進口。中國作為菊花的故鄉,卻很少有人能種出符合出口標準的鮮切菊花,看到這種現狀學園藝的左志銳博士動起了種鮮切菊的念頭,很快他就召集了一班懷揣同樣夢想的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菊花夢。然而一切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第一批投産的時候,自己看上去真的不能看。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問題,看上去這個花苗是高高低低,花苞大小也是不一致的,該出現的問題都出現的,就像我們教科書上的反面教材。
出口用的鮮切菊,要求非常嚴格,花苞要同樣的開放度,莖桿要粗細均勻,植株的高度、葉片的間距也要保持一致,而左博士種出的菊花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整齊,經過選花機的挑選,很多菊花都達不到標準。
都是菊花,但是能夠真正形成出口的商品率非常低。不到40%~50%。
當時,左博士怎麼也想不出到底那個環節出了問題,搞園藝可是自己的專業,種植管理方面也借鑒了國外的成熟技術,該施肥時施肥,該打藥時打藥,怎麼種出來的菊花就是不如人家種的菊花那麼整齊呢?
我們就充分認識到照貓畫虎是不行的。我們自己必須要有一手科學數據。原來按照我們傳統的説法,不就是種個菊花嘛,其實像日本市場、國際市場對菊花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非常高的。然後就是下決心開始從零做起。
要做到整齊劃一,左博士首先想到的就是組培,用這種方式培育的苗應該會像克隆的一樣統一,於是左博士開始做起了他的第一批組培苗,小苗長出來後果然個個健壯、整齊漂亮,有了好的種源就算是成功了一半,左博士又開始了新一茬菊花的試驗。
就是説第一批組培苗出來以後 從母株的生長情況,包括出苗的情況非常好,苗也挺壯的,但是最後出來的結果就是説不盡如人意。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原本整齊的小苗,長到後期就變了模樣,有的苗很高很壯,有的則又細又弱。
從先開花和後開花相隔20天,這個大大加大了我們的管理成本和花期的不一致性帶來的痛苦,我説難道我們的苗出了問題嗎?
組培在我國已是個非常成熟的技術,操作員也是嚴格按照要求做的,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了呢?會不會與組培的材料有關呢?於是左博士決定從組培材料上尋找突破口。
我們就通過菊花不同的外植體來接的種苗,我們分別來做,包括菊花的花瓣、花梗、花葉、莖桿做了大量的篩選。
左博士從菊花植株上選取不同部位分別培育組配苗,試了幾次仍然找不到結果,一籌莫展的左博士突然想起上學時導師的一句話。
原來就是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曾經説過就是選擇腳芽做第二年的母株是非常好的,我就想它做第二年的母株很好,那我做組培能不能它的穩定性是最好的呢?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一試驗左博士發現,用腳芽做原材料培育出來的組培苗果然效果不錯好,經過扦插擴繁後無論是整齊度,還是長勢、抗病性上,都要好于其它部位。
一般來講,像靠近這塊的這些都叫腳芽。
用它繁育的菊花苗的品質為什麼會優於其它部位?它和其他部位又有什麼區別呢?
應該説這個從它生物生長的特性來講,就是説剛剛出生的孩子的勢頭是向上的。它的遺傳性也非常好,細胞分裂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不過左博士説腳芽的選擇也是越嚴格效果越好,通過試驗左博士發現,莖桿上靠近下部的腳芽雖然和根部長出的腳芽非常像,但是這個部位同樣不能達到好的效果。
我們在選擇外植體的時候,我們儘量選取最最下面的,離原來花的主莖越遠的部位的腳芽是越好的。你看像這麼多腳芽,我們一般只能選這一個,大家看,就是看一下就是説在這個位置上的這個腳芽 作為我們繁殖材料是最好的。
因為根部的腳芽就像一個新生個體,而生長在莖桿上的,無論是腳芽還是葉片、花瓣,它們都是老枝幹上的一部分,所以它們的機能和生理指標都已經趨於老化了,也就是説就算原本它們的遺傳性狀很好,也已經到了逐漸退化的時候。所以用這些部位育出來的苗很容易産生變異,整齊度自然會差得多。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經過對組培材料的嚴格篩選,左博士終於培育出了大量品質優良的母株苗,成功地走出了種植出口切花菊的第一步。不過要達到最後成品的統一,人家左博士説了,接下來的扦插定植後期管理,哪一步管理不到位,都會導致最後的失敗。
我們要求的是出口産品,它的花期要一致性、采收要一致性,不像自然界生長,設施栽培我們就要精確到每一個點,這塊差一點兒,再差一點兒,那麼到采收的時候 就會差一大截。
有了組培苗就可以培育出大量合格的母株,而這些母株將成為大田種苗的原材料,所以從母株上採穗時就要嚴格按照要求做,首先採摘長度要統一,另外採摘手法也要很講究。
採穗的時候不能用手去掐穗,而是要用食指跟中指,控制好插穗,然後用拇指一推一掰,這個穗又整齊又好,用手掐的下邊容易被扯傷 還容易被捏空,這樣的話 打藥容易感染病害。
在以往的菊花種植過程中,大多都是在沙床上繁育生産種苗。左博士這次卻決定不使用沙床。
從沙床裏邊把它提起來以後,要傷根,另外它沒有任何基質,假如土壤過幹的話,它會減少水分,緩苗期特別長,要一個星期它才緩過精神來,再來生長。
如果傷了根,移栽到大田的時候,會造成緩苗時間長,傷根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後期的營養吸收,最終造成了菊花長勢上的強弱不統一。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採用穴盤基質育苗。
這個根係非常均勻,生根非常好,這個苗種下去沒有緩苗期,就像花盆脫下來 花放到哪它都能迅速地生長一樣的。
小苗準備好,未來的3—4個月的時間它們都要在這些大棚裏度過,所以移栽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都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讓菊花長得又高又直而且保證不倒,就要給每棵菊花限定一個生長範圍。
假如説移栽時發現有弱苗,為了保證菊花長勢最大程度的趨於一致,就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強弱分開。
假如説苗過分強,弱苗栽到它中間的時候,那個強的苗爭肥、爭水、爭光都厲害,那麼弱苗就越來越弱 就形成了高高低低 大大小小不一,我們現在強的跟強的在一起競爭,弱的跟弱的在一起競爭,最終都是好孩子都長得很好。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雖説左博士憑著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細心的管理,盡可能給菊花創造了統一的外界條件。可菊花畢竟是一個在不斷生長變化的生物,有些內在因素造成的差異是很難控制的,所以避免不了有個別植株掉隊。
這個弱苗,我們要把它變成壯苗。變成壯苗 我們就要給它多吃,要多給好吃的給它吃,不光要給它吃飽還給它吃好。那麼我們針對這些偏弱的苗,我們的管理人員,就會給它增施偏心肥偏心水,另外我們還有一些生長調節劑來刺激它,加速生長讓它慢慢追到大部隊上。
左博士他們經常檢查菊花的生長狀況,只要發現小苗、弱苗就趕緊給它們加營養吃小灶。因為棚裏一早一晚的濕氣大,同樣會導致出現病弱苗,左博士還給菊花棚裏安裝了氣暖,風機一打開,遍佈大棚頂部的塑料管道,通過風口,很快幹熱的空氣就會遍佈整個大棚,濕氣很快就能散去。
鄧波:這個加熱系統的話有兩個好處,一個它的加溫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它的加溫就是説很平均比較好一點。它是各個棚通過風機進行空氣的循環,大棚的每一個角落溫度,能夠達到均勻,另外一個它的空氣是一個幹熱空氣,然後加到棚裏面以後減少棚裏面的濕度然後減少病害的發生率。
在左博士他們精心的呵護下,小苗開始長高長大,當它們達到20幾厘米高時,鋪在地面上的網就該發揮作用了,這樣的提網工作會一直延續到菊花采收,網格始終保持在離菊花頂部的生長點15厘米的高度,這樣有了網格的保護和限制,菊花秧苗就不會偏離位置,筆直地向上生長。
經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一眼望過去,左博士種出的菊花個頭、粗細都像克隆的一樣整齊。不過左博士説這只是株型上的統一,離最終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
要想形成一隻非常完美的花的話,從它的肥、水、溫、光都要做到很嚴密的事情。因為菊花它是屬於光敏性植物,因為菊花一般來講 菊花一般都是秋菊,顧名思義一般都是在秋天開花嘛。九月九菊花黃,我們老祖宗留下的俗話。
也就是説,菊花對光照非常敏感,光照時間的長短會直接影響到它的生長狀況。秋季的光照特點恰好適合菊花開放,而作為鮮切花出口,就要求菊花一年四季都能盛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了解光照到底是怎樣影響菊花生長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假如説在長日照時間你不去遮光的話,它長得比姚明還高的時候,它也不會進行花芽分化,也不會開花。
而光照弱了正好相反,不長個光開花,鮮切菊花對高度和開花時間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想讓菊花該長高時長高,該開花時開花,就要靠人為控制了。秋冬季節屬於短日照,菊花不長個,這時就要想辦法讓它們長個。
為了維持它 我們人工來製造環境,那麼我們看到這個鈉燈我們都補光,讓它光照長度一天達到14~15個小時。
光照充足了,小苗自然可以卯足了勁兒長個。而春夏季是長日照期,這個階段的菊花是光長個不開花,所以當莖桿高度達到40—50厘米時,就要想辦法讓它們從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狀態,引導菊花開始花芽分化。
因為植物它這個東西,只要你給了它相應的條件,它就會開花,到了夏天的時候都是長日照。都是長日照怎麼辦?那麼就要我們人為地給它製造一個黑夜的一個環境。
每天用全黑的布把真個棚裏面透光的地方都遮起來,模倣秋冬季光照特點,讓光照時間低於12個小時。
讓它感覺哎呦我已經是到短日照了,已經到了秋天了,我也可以繁育了,我也可以開花了。
控制好光照,左博士的花可以完全按照出口的要求,株高達到90到100厘米時開花,當滿棚的花蕾開始吐白,也就到了該采收的時間了。
也就是説當花瓣的生長長度跟花萼基本一致的時候,這就是最佳的采收期。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菊花之所以還沒完全開放就采收,是因為通過出關檢疫、海運空運等流通環節,真正到達客戶的手裏,起碼的七八天的時間,所以要花苞開放前采收,要説左博士的菊花是該長個時長個,該開花時開花,一切似乎都很完美,可是采收時還是發現了點兒小問題。
這一隻花我們看起來也是比較平的,但是它的脖子長得有點歪了。它的脖子是這樣是歪的。
這個問題就出在抹芽抹蕾上,原來這種菊花品種並不是天生的一根莖,如果任其生長,每株菊花可以長出許多側芽,多的可以達到五六十個,也會生長出許多的花蕾,這些側芽和側蕾一定要抹掉才能形成標準的切花菊成品,這一點左博士他們很清楚,所以抹芽抹蕾的工作一直貫徹在菊花生長後期的整個過程,抹蕾的時間稍微晚了點,原本好好的花就被擠成了歪脖子。
好在左博士他們注意到了 及時抹蕾的重要性,這種現象後來沒在發生,他們的菊花采收順利結束了。經過分級、保鮮、包裝等一系列處理。
第一批菊花帶著左博士的夢想發往了日本。辛苦了很長時間的同事們終於輕鬆下來,就等著從日本方面帶來好消息了,而隨後左博士收到的消息卻令他措手不及。
客戶給我們反饋的信息説我們的花不行,我説我們怎麼不行,我們檢疫沒有問題 我們的品質沒有問題,分級的非常嚴格,非常仔細 他説你不信,你的花已經不行了,花的葉片已經發黃了,像捂熟的爛的黃菜葉子一樣。
於是左博士自己也做了試驗,果然花還沒開,葉片就已經開始枯黃了。左博士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這一關過不了,自己出口菊花的夢想就沒法實現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當時就感覺特別懊惱,特別失望,我們整個團隊的情緒非常低落。
左博士無奈之下不得不回到自己的母校,求助於曾經教過自己的導師。
我就回到了農大,回到了我們的實驗室,我就跟我的導師請教,他是我們國內的産後這塊的首席專家,他就説菊花在保鮮過程當中,保的對象錯了,菊花的觀賞期本來就很長,你用的保鮮劑是保它的花朵,而菊花現在不是保花朵的問題,而是保葉片的問題。
左博士豁然開朗,既然讓菊花在一段時間內做到保鮮的關鍵是保住菊花的葉片。那就從葉片入手,要想讓葉片不枯黃,就要維持它的活力,通常葉片要靠光合作用吸收營養,要保證它鮮綠不變,對於菊花來講,它需要的是給花和葉片提供足夠的養分,還要防止它因為失去活力被病菌感染。
經過不斷地調整配方,不斷地試驗,左博士真的找到了保持菊花葉片新鮮的保鮮劑。
原來的花卉保鮮劑它主要是針對花朵的生長營養的需要去配製的保鮮劑,而我們現在是根據菊花的營養生長葉片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也照顧了花朵整體的需要來開發了保鮮劑,||我們現在的産品到日本去,它的保鮮期,葉片跟花朵基本是一致的,都能達到5周的時間。
通過提高枝葉的吸水能力,維持植株體內的養分平衡,從而達到了保持菊花葉片活力的效果。左博士的菊花從此打開了海外的市場,在日本、韓國等許多國家,終於見到了來自中國的菊花。
通過自己的努力,左博士完成了他的菊花夢想。現在他們每年出口的菊花就有50萬枝,因為市場還有很大的缺口,所以他還準備繼續擴大自己的生産規模。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