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78

往期查看

誰是高油價背後的推手?

龍年伊始,伊朗歐盟石油戰擾亂國際油市,受國際油價支撐,國內三地原油變化率至今已連續十五個交易日走高,操縱高油價背後的推手到底是誰?

    連日來,伊朗與西方國家的對抗不斷升級,美國、歐盟紛紛出臺嚴厲的石油制裁措施,伊朗則放話威脅“如果歐盟不取消其石油禁運措施,伊朗就不會向其輸送一滴油”。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如果伊朗報復性停止出口石油,全球原油價格將上漲20%—30%。有參加達沃斯論壇的石油業高管認為,能源市場能夠承受伊朗260萬桶/日原油出口量減少一半。這大體相當於去年利比亞內戰期間減少的石油供應量。伊朗反斷歐洲“油路”,會否推升國際油價?將對世界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中國當如何應對愈演愈烈的石油大戰?

圖片

最新報道最新報道

制裁伊朗殃及全球經濟

制裁伊朗殃及全球經濟

    無疑,伊朗將成為西方石油制裁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受害者。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日産石油大約360萬桶,日出口量約為260萬桶。石油出口額佔伊朗出口總額的比例高達80%,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石油出口。歐盟宣佈禁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和成品油,必然使伊朗石油出口面臨巨大困難,從而也使伊朗經濟蒙受重大損失。但是,西方對伊朗實施石油制裁,遭受打擊的絕非伊朗一個國家,而是包括西方經濟體在內的全球經濟。[詳細]

記者觀察記者觀察

推手1→歐盟制裁伊朗刺激國際油價上漲

    根據歐盟外長會後公佈的決議,歐盟將從今年7月1日起禁止成員國從伊朗進口和轉運原油和成品油,以及為伊朗的石油貿易提供融資和保險服務。決議還禁止歐盟成員國從伊朗進口石油化工産品,禁止歐盟成員國向伊朗出口石油産業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禁止歐盟企業繼續向伊朗石化産業投資或與伊朗相關企業合資經營新項目。歐盟對伊朗的石油禁運令投資者擔心全球石油供應安全會受到影響,因為伊朗一直威脅將關閉石油運輸要道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報復。

推手2→歐盟將油價的控制視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安全問題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整個國家或國家集團。”
                                                    ——亨利基辛格


    就在28日,伊朗多名官員咄咄逼人地宣佈,議會第二天討論制裁歐洲,議案已經完成,並且肯定會通過,德國媒體稱伊朗“磨刀霍霍”。歐洲與伊朗相互威脅搞石油禁運,將“石油武器”這一國際關係中的傳統冷戰手段發揮到了極致:他們一方深陷6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另一方國家收入的50%來自石油出口,因此這場戰役對誰都是一種“自殺式攻擊”。在伊朗暫時收手的同一天,國際原子能機構要員抵達德黑蘭討論核問題,伊朗官員自稱對前景“非常樂觀”。西方輿論中幾乎沒有絲毫喜慶氣氛,他們更傾向於將伊朗揮舞拳頭間歇之時遞出的橄欖枝看成是為其核計劃爭取時間的手段。


[開卷有益]——《石油戰爭》:國際油價上漲是人為操控

    上世紀70年代初,尼克松撕毀了佈雷頓森林協議,使美元不再與黃金挂鉤,而是與F-16戰鬥機和“艾布拉姆斯”坦克挂鉤———與美國稱霸天下的軍事實力挂鉤。自此以來,美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便處在緩慢但卻致命的衰退中。

    入侵伊拉克是為了控制石油,美國要對中東那些石油不在美國控制之下的國家實行軍事統治。這次行動失敗了,並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未來的歷史學家將視之為美國在全球的滑鐵盧。華盛頓的終極目的是希望能夠控制中國的經濟未來。這是它目前最大的擔心。華盛頓和華爾街的那些人認為,如果能讓石油、同時順便也讓糧食的價格增長100%、甚至200%或更多,他們就可以使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臣服在其腳下。他們又開始玩上世紀70年代的那套把戲,當年,正是這些人操縱油價漲到原來的4倍,並使世界糧食價格飛漲。

    如果沒有美英兩國政府的串通一氣,沒有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將不可能出現當前的油價飛漲局面。從一開始,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唯一夥伴便是托尼布萊爾以及佔據伊拉克南部産油區的BP公司,這絕非偶然。現在我們知道了,布萊爾和喬治布什一起在薩達姆是否構成威脅問題上撒了謊。真正的原因是想要控制石油。

    同樣,值得借鑒的是,從去年的利比亞戰爭到最近的伊朗危機,全球經濟神經被牽動的背後,各方利益的博弈昭然若揭。

結語

    2011年底以來,伊朗多次舉行軍演並數度發出警告,如其石油出口遭受西方國家制裁,將封鎖全球石油運輸戰略咽喉霍爾木茲海峽,導致波斯灣地區局勢劍拔弩張,由此引發外界對伊朗核問題、能源危機等問題的擔心。可見能源安全在國家安全和國際政治經濟競爭中的地位。業內專家強調,不論從國內市場還是從外部環境來看,加快推進我國石油儲備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2011年走勢

國際油價破百 國內下周或開調價窗口

    上週五紐約期貨收市價格為每桶99.56美元,布倫特油價為每桶111.46美元;三地原油變化率仍延續上漲勢頭。“此前均價一直處在低價區間104美元至108美元/桶,上周的均價為110美元/桶左右,故而三地原油變化率呈現走高趨勢,”廣東省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分析指出。
    儘管需求不如節前旺盛,但金銀島分析師預計,如果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能維持當前價位,那麼三地原油變化率料將逐漸接近4%的紅線,屆時成品油調價預期重燃,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炒作熱情將隨之抬頭,汽柴油價格亦將得到上行的動力。[詳細]

專家視角

高油價不利於全球經濟復蘇

    目前伊朗問題已成為國際原油市場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雖然伊朗問題是否會激化仍待觀察,但這場紛爭將會為投機基金提供做多油價的藉口,屆時國際原油市場將再起波瀾,高油價將不利於全球經濟復蘇。

—中國國際期貨高級分析師劉亞琴

一旦發生軍事衝突 國際油價必然飆升

    伊朗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出口的石油佔世界貿易量的40%,所以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國際油價必然飆升。

—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歐亞所所長余建華

戰爭危機或致油價上升到200美元/桶

    如果沒有歐債危機負面因素的抑制,伊朗局勢對油價的帶動很可能已上升到120美元/桶,如果地緣政治因素繼續演繹到爆發戰爭,油價上升到200美元/桶也不是沒有可能。

—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專家陳克新

油價高漲源自資金避險因素

    歐債危機拖的時間越長,投機資本對歐債拋售的趨勢會進一步增加。國際原油市場金融屬性非常強,如果油價高漲,一定是因為資金避險的因素導致,而不是實體經濟的推動。

—上海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

“石油戰”兩敗俱傷

    歐盟通過制裁伊朗共識的主要推動力來自美國,此舉並不符合歐盟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因伊朗石油主要出口區域為亞洲,歐盟的禁運制裁短期之內無法傷到伊朗的根本,相反,如果伊朗叫停伊朗石油對歐出口,對於意大利等國來説,可能真的將“被反咬一口”。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

Tips:三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 發生在1973年,當年10月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OPEC中的阿拉伯成員國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于12月宣佈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積陳原油價格提升兩倍多,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危機,且一直持續了3年。
第二次 是5年之後的1978年底,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臺,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劇變,加之兩伊戰爭的爆發,令全球石油産量從每天580萬桶驟減到100萬桶以下。次年,國際油價成倍暴漲。1980年,原油價格已經從原來的每桶13美元飆升至34美元,且持續超過半年時間。
第三次 是1990年8月,伊拉克攻佔科威特,美國對伊拉克開戰,伊拉克也遭到國際經濟制裁,伊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隨之一路猛漲,3個月內從每桶14美元飆到42美元高點。

微博熱議

 往期回顧

留言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