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 不是“添上”這麼簡單

2010年06月11日 15:58  文匯報 我要評論

  本月起食品添加劑需在包裝上明示;但消費者很茫然——

  6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食品添加劑生産監督管理規定》正式實施。按照規定,食品包裝上必須明示食品添加劑成分。記者昨天來到位於武寧南路的一家大型超市,見到眾多食品添加劑名目已出現在很多産品包裝上,但市民對於這些專業、複雜的名字大多感到茫然。

  一包餅乾加了12種添加劑

  一根香腸10種配料,有6種是食品添加劑;一罐牛奶的包裝上,“配料單”印了8行(每行約有3種配料),其中6行標示的是各種添加劑……記者拿起一包餅乾,見配料欄有密密麻麻11行(每行3到4種配料),其中苯丙氨酸、5‘-肌苷酸二鈉、阿巴斯甜、水解植物蛋白等添加劑共有12種。

  “這麼多專業名詞,不要説弄懂,光是讀出來就很要命了。”顧阿姨平時購物很少注意産品成分,根本不在意食品包裝上有沒有列上添加劑,“它寫的都是很專業的東西,看不懂,怎麼判斷有沒有害處?何況,包裝上説有就有,説沒有就沒有嗎?”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多數人的態度都和顧阿姨如出一轍。大家普遍反映自己缺乏相關知識,因而不會特別注意包裝上的食品添加劑。超市促銷員秦小姐也表示,從來沒有人向她諮詢添加劑問題。記者注意到,秦小姐正在推銷的某品牌牛奶包裝上既無食品添加劑標示,也沒有“不含添加劑”的提醒。

  正在為孫兒挑選零食的陳先生認為,普通市民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搞清楚各種食品添加劑,“我知道添加劑可以增加香味、鮮味,保證食品不腐爛,如果不過量的話,應該不會有問題。”陳先生坦言,寫明食品添加劑並不能消除對食品安全的擔憂,他“規避風險”的辦法是“儘量到大型超市,儘量買信得過的品牌”。

  看配料是一種科學消費習慣

  市政協常委、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毒理學會理事沈建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食品添加劑,盲目恐懼或無所謂,都説明消費者缺乏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科學知識。“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沈建華舉例説,食鹽中的抗凝結劑可以防止鹽粒結塊,牛奶中的增稠劑增加了液體粘稠度,添加劑對大多數加工食品來説都不可缺少,只要是按照國家標準使用,就不會對人造成傷害。因此,消費者沒必要視添加劑如洪水猛獸。

  “食品包裝上列出的添加劑,有許多只有內行人才看得懂。之所以要明示這些添加劑,主要是便於相關部門監管。”但沈建華指出,消費者應該學會自我保護,“在國外,一般消費者購買加工食品,都有看看産品配料的習慣。我們雖然經歷了三聚氰胺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但相關知識的普及卻還不夠,消費者習慣也沒有培養起來。”沈建華説,食品安全科普之路還很長,不論是消費者個人,還是媒體和相關部門,都應對此給予更多關注。

責編:張福偉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