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6月09日 16:01 CNTV綜合 我要評論
吳松凱 華泰證券
觀點一:銀行的利潤,是某種制度成本。更高的資本要求,意味著政府將不得不給予銀行更高的利潤(內生資本)保證,結果是企業和儲戶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制度成本。換言之,資本充足率的提高,表面上是銀行的壓力,但根本上是企業和儲戶的負擔。
觀點二:1)短期看,經濟的週期波動,對銀行業績的影響,小于一般認識;2)長期看,銀行的蜜月期或尚未結束,市場無需過分擔憂。
不良,風險將小于預期:1)融資平臺貸款,一是實際風險小于預期,二是撥備計提不會大幅超預期;2)緣于諸如客戶結構等多重轉型的緩衝,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會帶來銀行不良的大幅增加。
規模,增長或並不乏力:1)無論是金融業GDP佔比,還是債務(佔GPD)水平,都表明銀行蜜月期或未結束;2)大規模的脫媒,目前或並不具備條件;3)從境外經驗看,即使經濟轉型,只要GDP沒停滯,信貸仍能較快增長。
息差,壓力沒想象的大:1)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將慢于預期;2)境外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未必導致息差明顯下降,倒可能帶來非息收入較快增長;3)銀行壟斷利潤(息差),是企業和儲戶支付的某種制度成本,有其必要性。
估值,階段性低點:1)無論境內還是境外比較,銀行的低估值都缺乏基本面的理由;2)更高的資本要求,或致企業和儲戶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制度成本,而非銀行盈利的大幅下降;3)謹慎假設,銀行的合理PB或也應2-3倍。
我們維持行業“增持”評級,基本面的確定性向上,加上估值的大幅度折價,將抹平各種可能不斷出現的擾動因素。個股方面,我們偏好招行、興業、浦發、民生。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