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6月08日 07:55 中國證券報 我要評論
歐債危機、資金面緊張,加之經濟增速放緩預期逐漸增強,A股市場現階段承受著較大壓力。但至少最近一週,市場下行腳步明顯放緩,比如上週末海外股市大跌,A股調整力度要相對小很多。市場人士認為,這種基本面與市場面不匹配的走勢,給人的直觀感覺是,部分場內資金出於種種原因,在“咬牙扛著”大盤,市場暫時很難擺脫震蕩走勢。
面臨三重壓力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分歧後,現階段的市場觀點再度趨於統一,即僅從基本面看,6月的A股市場註定將承受較大壓力。這些壓力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歐債危機陰雲遲遲不散。隨著越來越多的歐元區國家暴露出財政問題,歐債危機對A股市場的影響不僅沒有很快消散,而且有進一步蔓延跡象。一方面,歐債危機嚴重抑制了海外股市的走勢,比如上週末海外股市就再度因為似有似無的歐元區利空傳聞而普遍深幅調整,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最近一個多月已從高點回落了11%以上。海外股市低迷,勢必在估值和投資者情緒上不利於A股市場短期走勢。另一方面,無論是歐債危機引起的人民幣對歐元匯率被動升值,還是歐洲國家因財政緊縮引發的需求下降,都明顯不利於中國未來出口增長,從而加劇投資者對國內經濟的擔憂。
其次,資金緊張壓力待解。流動性相對充裕一直是今年以來支撐投資者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從現階段看,A股市場資金面出現趨緊跡象。從資金需求角度看,儘管近期市場持續低迷,但新股發行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腳步沒有放慢跡象。從資金供給角度看,2009年8月,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著走高,並導致大盤在資金面趨緊的預期下構築了3478點頭部。目前雖然新基金不斷獲批,但各期限SHIBOR自5月24日起的持續上升,仍引起了投資者對市場資金再度趨緊的憂慮。
第三,下半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預期強烈。出口和投資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兩駕馬車”。目前來看,出口因為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經濟復蘇的緩慢,面臨較大下行風險;投資因房地産調控以及地方融資平臺整頓而增速下滑預期強烈,這使得市場預期今年國內經濟增長將呈現前高後低的格局。經濟先行指標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開始驗證上述判斷。統計顯示,5月份PMI為53.90%,較4月份回落1.8個百分點,大有構築“雙頭”的嫌疑。此外,從PMI分類指數看,生産指數和新訂單指數5月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落,而産成品庫存指數明顯上升,顯示經濟二次去庫存跡象開始顯現。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基數原因,6月、7月的CPI漲幅預計將持續走高,這意味著市場不僅將承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短期還面臨“滯漲”這一顯著不利股市的環境。
政策預期決定市場運行
儘管基本面壓力重重,但不少投資者目前並不悲觀。這種情緒反映到盤面上就是大盤近期雖然低迷,但下跌幅度非常緩慢,而且盤中不時出現活躍的股票。部分投資者出現樂觀情緒主要基於兩點理由。
其一,市場短期止跌跡象明顯。從技術面看,從上週三開始,滬市成交持續維持在每日800億元以下的地量水平,上週全部A股的換手率更是達到0.66%的近一年次低點,量能明顯萎縮顯示做空力量衰竭。從資金面看,6-7月份公開市場到期量較大,只要央行控制資金回籠力度,短期資金利率快速上行的態勢就會被遏制。從估值角度看,目前滬深300的2010年動態市盈率為13.36倍,只要盈利預期不出現大幅下調,可以認為目前估值已經進入安全區域。
其二,政策放鬆預期強烈。本輪市場下跌的主要導火索是以房地産調控為代表的政策收緊預期,但由於歐債危機爆發,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再度變得不確定起來,從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角度看,現階段政策已經不具備繼續收緊的空間,適度放鬆不是沒有可能。
相對於技術性因素,政策預期是決定市場會否形成中期底部的更關鍵因素。可以預期,基本面壓力與由此引發的政策放鬆預期之間的博弈,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市場走勢。就短期來説,由於房價、物價壓力仍然很大,政策放鬆空間目前還很難測量,這可能預示市場暫時很難擺脫“政策觀察期”內的震蕩走勢,2500點保衛戰能否成功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責編:王玉飛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