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讀報 2010-06-07

2010年06月07日 10:13  CCTV-第一時間 我要評論

進入[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來看各大報紙對這一主題的重點報道。

    今天的《人民日報》關注的是聯想集團的轉變,它的轉變關鍵詞是“智造”。聯想控股今年成立了4億元人民幣規模的首個天使投資基金,“聯想之星創業CEO特訓班”也將向社會開放,項目組精挑細選出30位科學家,來給這些創業CEO們會診把脈。

    《新華社》關注的是石油之城克拉瑪依的轉型。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新疆克拉瑪依市計劃建設油氣生産基地、油氣技術服務基地等五大基地,發展金融、信息、旅遊等三大産業。眼下,克拉瑪依市依託金融産業,依託成熟的“數字油田”經驗發展的信息産業,依託特殊的自然風光和地形地貌發展的旅遊産業已初具規模。

    《浙江日報》説的是浙江嘉興中華化工的轉變之路。公司原有的第一代香蘭素生産技術,由於工藝水平落後、環保難以達標,隨時可能關停。嘉興中華化工加大了技術創新投入,投資3億多元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二代香蘭素綠色生産線,年生産能力達到1萬噸。在降低能耗比上,更是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僅這一項,每噸就能減少1.2萬元的生産成本,一躍成為全球香蘭素行業的“領頭羊”。

    最近,我國浙江、廣西、四川等地相繼出現大大小小的圓形塌陷,以及地面下沉的問題。而就在4號,江西的南昌市又出現了險情,先來看相關報道。

    四川敘永縣的觀眾劉傳福也給我們發來照片,他們那裏也出現了這麼一個“天坑”。一開始是直徑1米的天坑,後來隨著雨量的增多,“天坑”擴大到4米寬了。多個地區突現出現地面塌陷,引發了附近百姓的關注和聯想。這些天坑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一現象到底有沒有共性?
 
    今天的《人民日報》説,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公佈勘察結果,表明“天坑”的出現是人為造成,與地震、極端天氣無關。就拿四川大邑和崇州的兩處所謂的“天坑”來説,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的劉俊賢等專家判斷,大邑的“天坑”是由於抽取地下水沖走土層砂粒造成的;而崇州“天坑”則是由於附近進行過地震物探勘探,連續爆破使土層變松引起的。加上每年的5月又是雨季和水田灌溉的季節,大量的降雨和水田灌溉會加快導致天坑的出現。

    我們的編輯查了下資料,其實“天坑”是一種喀斯特負地形,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標準天坑的深度和寬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間。最近國內出現的這些少則三五米,多則十來米的塌陷,可能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天坑”。不過,要避免天坑産生,一方面有關部門應該規範施工行為,比如施工時含砂量要控制在一定範圍,施工要提前佈置好紅線,安全距離是15米,如果離建築物或重要地段近了,就不應允許動工;另一方面,一旦周圍有了塌陷,一定要加強監測,在不小于3米的距離外豎立警示標誌,同時要儘快回填,回填時要避免填充透水性強的土體,嚴防附近類似地面塌陷的産生。有了科學的解釋和防治辦法,天坑並不可怕。

    接下來一起聽聽讀報留聲機。

    民生是高回報的投資。説這話的是陜西省神木縣委書記郭寶成。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説,去年3月1日起,有40萬人口的神木在全縣全面實施“免費醫療”。郭寶成表示,即使是算“經濟賬”,政府也“賺了一大筆”。一是指用少量的錢初步解決了群眾的看病難問題,二是因為群眾得利了,所以政府“大賺了”。這一種“政府大賺”讓人拍手稱快。

    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提了上述倡議。《南方日報》説,如果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節省約2.5千克的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4千克。只要你願意,舉手投足都可以給世界增添綠意。

    這次調價不是漲價,是重新核定價格,因而沒有漲幅限制。説這話的是湖北省物價局的一位負責人。今天的《人民日報》説,今年4月1日起,黃鶴樓公園的門票價格從50元漲至80元。武漢一位市民質疑其漲幅過高,且未舉行任何聽證會。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