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數錢費:賺錢無能只好搜刮百姓

2010年05月25日 08:45  中國青年報 我要評論

    北京市民曹女士不久前到農業銀行存了300個1元硬幣到個人賬戶上,銀行收了她6元手續費。對此,銀行解釋説,清點硬幣要收費,200個硬幣就要收5元,每增加100個,加收1元。發改委價格司工作人員解釋稱,商業銀行可以對零鈔清點整理儲蓄業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收費標準由各商業銀行自定。(5月24日《京華時報》)

  其實,農業銀行收取“數錢費”從4月就開始了。而且不僅是農行,工行、建行和中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交通銀行以及部分地方商業銀行都已開收“數錢費”,不過其他銀行多數針對單位賬戶收取,而不對個人賬戶,因此廣大市民並未切身感受。

  像近年來增設的其他收費項目一樣,由於國家法規並未禁止,銀行方面積極性高,且總能搬出許多理由為自己的收費辯護:什麼市場經濟呀,國際慣例呀,提供服務就該收費呀等等,諸如此類的依據不管是否有充分的説服力,總能找出一大堆。但銀行推出的每一個收費項目,不管理由是否充分,也不管公眾是否認可,其結果卻只有一個,那就是百姓只能無奈地接受,被強制埋單。透過現象看本質,説穿了,銀行不斷增加的收費,只能證明一個實質性問題,即“賺錢無能,搜刮百姓!”

  一定有人會問,國內一些商業銀行在國際上盈利數額都是排名前列的,怎麼能説“賺錢無能”呢?孰不知,這些商業銀行的盈利,主要是由壟斷地位和強制性的利差保證的,同時也得益於我國世界第三的巨大經濟規模。而事實上的賺錢能力卻是十分低下的。在我看來,各家銀行自己設計自己開發的長短期理財産品的盈利能力,最能反映他們的賺錢能力。因為開發理財産品完全是一種市場行為,是真正地進入市場博弈,既考驗銀行對市場的認識和把握程度,也反映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實際能力。而恰恰在這一方面,我們國內的許多銀行頻頻在市場博弈中吃敗仗,一遇惡劣環境就敗下陣來。而且,不僅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多家銀行的理財産品出現零負收益,即使在2007年股市大牛的時候,也大量出現零收益。

  顯然,在市場領域賺錢能力不佳時,要保持穩定的利潤,就要把目光投向非市場領域,因為在這些領域進行收費往往是一本萬利。於是,國內銀行義無反顧地集體推出了賬戶服務費、銀行卡年費、異地存取款費、跨行存取款費、短信提醒費,等等、等等。總之,你一走進銀行,就有200多項收費等著你,不由得你不交。不少收費已被指暴利,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質疑和指責,然而各銀行依然我行我素,照收不誤。

  建議國內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要發展壯大應把重點放在開發金融産品,發展增值業務上,著力提高用錢生錢的盈利能力,而不要把眼光過分盯在為百姓服務的環節上。

責編:張恪忞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