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A股會不會成為全球最熊市?

2010年05月21日 16:18  中國證券網 我要評論

  根據彭博社的統計,從今年到5月19日,滬綜指以跌幅22.7%,排名全球市場倒數第九位。在其追蹤的全球93個主要市場中,A股表現不盡如人意,一度與最差的雅典深交所綜合指數為伍。看上去不可思議,中國作為復蘇較快的全球最大新興市場經濟體,居然與主權債務纏身的希臘跌幅相近。如果按照目前動輒3%以上的股市單日跌幅,或者將所有的非流通股部分全都計算在內,A股立馬會成為全球最熊股市。

  A股成為全球最熊股市並不可怕,只是一個正常的價值回歸過程。今年A股下跌有兩大因素,一是彌補去年的金融、地産等股留下的泡沫,二是今年擠除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中小板、創業板估值泡沫。前者是中國經濟轉型必須付出的代價,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將從外需經濟轉向內需經濟、從高碳經濟轉向低碳經濟、從低端製造業轉向高端製造業、從傳統産業轉向傳統與新興産業全面均衡發展。翻譯成股市的語言,就是以往享受高估值的傳統産業將走向價值回歸之路,這些産業的低估將是長期態勢,將股市未來的希望寄託于高碳、高污染等領域,將是中國投資者的悲哀。事實上,這些行業的低估值,正是中國經濟的未來希望,正因為這些産業比重逐漸下降,中國低碳經濟、新興製造業的比重才能相對上升。

  而一些所謂被低估的行業是假象。以銀行股為例,現在便宜到一斤大蒜能夠買一股中國銀行股龍頭工行股,讓人匪夷所思。但仔細想來未必如此。表面看來,銀行股估值過低,據統計數據顯示,銀行類個股一季度整體加權市盈率為11.04倍,處於申萬二級行業市盈率排名的第一位。從歷史的角度看,以2009年年報為基準計算銀行類最新靜態市盈率11.92倍,與 2006年及 2007年的21.51倍和33.12倍不可同日而語,較2008年市場大跌後年底10.05倍的市盈率也僅有1.87的微弱差距,可以看出銀行類個股目前處於估值的歷史低位區間。但是,上市銀行存在天然缺陷:一是股本過大,缺乏成長與想象的空間;二是分紅等受到嚴格限制;三是去年信貸過量,今年必須補充資本金;四是去年貸款需要拆包分解,重新鑒定風險,有可能要增加撥備。以工行為例,就有幾重折價。工行有3340多億股,絕大部分已經流通。從絕大部分不流通到絕大部分流通,就需要一重折價;從去年的信貸激增到今年的信貸受控是雙重折價;消化再融資的恐懼是三重折價。 5月18日召開的中國工商銀行2009年度股東大會上,股東通過了董事會提交的關於發行H股股份和A股可轉債一般性授權的議案。該行A股再融資方案確定為發行不超過250億元可轉債,而H股融資方案尚未確定,此方案試圖將市場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但風險還沒有過去,更不必説,箭在弦上的農行上市對於所有的銀行類股,都是一重折價因素。

  另一方面,低碳經濟與高科技、成長性企業雖然受到熱捧,但去年上市的中小板、創業板企業發行市盈率過高,透支了公司的未來成長空間,不能想象如海普瑞等企業70多年才能收回成本,目前還能有繼續推高的可能。因此,前期被高估的成長性企業在大盤的拖累下,走上價值回歸之旅,這是市場理性復蘇的表現,只有騰出空間,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才能給無數成長性企業帶個好頭。

  成長性企業價值回歸是短期之事,未來仍有廣闊的前景,而傳統高碳産業價格下挫,則是長期的,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表現。無論如何,中國經濟結構在深入調整,目前市場的理性是為未來的經濟發展、股市發展積蓄能量。現在的投資者,不要看股指,選擇被低估的有價值的個股吧。(葉 檀)

責編:王玉飛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