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四川肉兔養殖:緣何近水樓臺不得月(2010.5.19)

2010年05月19日 22:59  CCTV-聚焦三農 我要評論

進入[聚焦三農]>>

  

    兔肉銷售大省,肉兔價格連連上漲。市場火爆的背後,兔肉養殖卻有隱憂。

    今年春節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豬肉價格持續低迷下跌。在畜牧大省四川,生豬養殖戶憂心忡忡,甚至焦急萬分。可是,也是在四川,肉兔養殖戶的心情,卻與養豬的農戶大不相同。

    家住四川省宜賓縣的養兔農戶唐從前,這些日子忙得很是開心,因為他家新近出欄的這批肉兔,在市場上算是趕上了個好價錢。

    今年以來,四川省的肉兔價格,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年前還是每斤6元多,今年四月份,猛增到了七八元,到了五月份,品質好的肉兔竟賣到了九元以上,比年前上漲了50%,這讓兔農感到十分高興。

    那麼,為什麼四川省的肉兔價格,在近一時期陡然飆升呢?有人説,這和兔肉鮮美的味道,以及當地人喜歡食用兔肉的習慣有很大關係。

    像兔頭這道菜,在四川很多餐館裏都是供不應求。據統計,目前僅成都市餐飲市場上,每天的兔頭消費量就在25萬個左右。另外,炒兔肉、熏兔肉、烤兔肉,各種吃法也是令人目不暇接。來自中國兔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四川省每年要消耗一億隻兔子,四川目前已成為我國肉兔消費量最大的省份。

    其實,兔肉不僅味道鮮美,營養也非常豐富。《本草綱目》記載,兔肉能“補中益氣,涼血解毒”,現代研究也證明,兔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少膽固醇的肉類,消化率高達85%以上。

    巨大的消費市場,是拉動四川兔肉價格上揚的外在因素。而全國兔肉消費量的不平衡性,又是導致四川兔肉漲價的更深層次原因。有資料顯示,全國每年共生産兔肉60萬噸,其中60%以上,是在四川市場消化掉的。離開四川,記者在北方一些城市,隨機採訪了一些消費者。

    受傳統飲食習慣的影響,年産兔肉21萬噸的山東省,其兔肉消費量卻很低,為此,當地一直在加大兔肉的宣傳推廣力度。在一年一度的中國濰坊現代畜牧業博覽會上,除了各種畜産品展示攤位,政府專門為兔肉提供宣傳平臺,吸引眾多加工企業參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兔肉和接受兔肉。

    而四川則不然,四川省歷來就有“6月6,吃兔肉”的民諺,有關部門甚至把陽曆的6月6日定為兔肉節。由於六七月份是兔肉消費的高潮,春夏時節商販要提前大量收購肉兔,很容易拉升肉兔的價格。

    那麼,為什麼兔肉的價格偏偏在最近的半年時間裏,上升得如此迅猛呢?原來,作為兔肉的消費大省,四川本地的肉兔養殖量,卻顯得有些不夠協調。
而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經濟形勢回暖的影響,中國的兔肉出口量大幅度回升,從而造成其他省份調入四川的兔肉嚴重不足,導致了四川本地肉兔價格,在短期內迅速拉升。

    兔肉年消費量超過36萬噸的四川省,年産兔肉還不到20萬噸,趕上金融危機後國內的兔肉出口量增加,才導致了兔肉消費大省出現兔肉漲價的情況。按理説,兔肉漲價對於養殖戶來説是件好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種漲價,是由於建立在養殖總量少的基礎之上的,因而它並不能讓更多的農民受益。那麼,作為兔肉消費大省的四川,在肉兔養殖上為什麼近水樓臺不得月呢?影響四川肉兔養殖水平的根源又在哪呢?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近日,記者在四川省一些有養殖肉兔傳統的農村地區,對部分村民進行了隨機採訪調查。

    受傳統生産模式的影響,很多養殖戶的肉兔養殖量很小,而且只是把它當做種田之餘的一項副業來做。

    過去,很多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家養三隻兔,不愁鹽和醋”,潛意識中,人們只是把養兔作為補貼零用錢的一種點綴。

    養殖量小,投入精力少,長期以來,原始落後生産模式下的肉兔養殖,導致專業化程度和養殖技術水平都很低。

    業界人士指出,分散飼養、不成規模、零打碎敲式的養殖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影響四川肉兔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由於養殖戶住得偏遠分散,又缺乏相關繁育知識,他們一般只能採用自繁自養的方式。

    而這樣做,又極容易造成近親繁殖。

    對於這些散養戶來説,優良的肉兔種源總是可望而不可及,再加上信息閉塞,他們很容易陷入炒種者的圈套。前幾年,在一些地區曾經出現過養殖野兔的熱潮。

    野兔是最近這些年,通過人工馴養成功的一個肉兔新門類。但從品種培育到養殖技術,目前都還不夠成熟。很多農戶缺乏最新的養殖技術信息,對於什麼是野兔品種並不了解,在購進幼兔時只能聽別人説。

    專家告訴我們,雖然野兔的肉質好、價格高,但真正的純野兔具有一定的野性,放入籠中會亂衝亂撞。

    一些雜交兔雖然外表呈土黃色,但它和野兔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品種。這對於缺乏相關知識的散養戶來説,往往很難辨別。而這種成色不高的雜交兔,其養殖效益是很低的。

    在西部的一些山區,山高路窄,由於散養戶居住分散,數量不成規模,收購商不願意來,自己又運不出去,養殖戶只能把兔子背到集市上擺攤賣,在價格上很容易吃虧。

    可見,個體散養會導致養殖戶在疫病防治、飼養科學、行情把握等方面,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影響農戶的養殖熱情。

    其實,四川是我國肉兔養殖歷史最為悠久的省份之一。但由於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導致了肉兔的質和量都難有突破,從而制約了當地肉兔産業的發展。那麼,如何破解這個難題,把肉兔産業做大做強,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呢?一些地方已經在養殖專家的指導下,開始了一些有益探索。

    專家指出,要想把小肉兔做成大文章,政府首先要轉變觀念,把肉兔作為一項産業和事業來做。

    在四川省宜賓縣,我們來到這家由畜牧部門扶持興建的種兔繁育場,這裡可以為兔農提供多個品種的優良種兔。

    引進的優良品種,對當地的肉兔品質,起到了比較好的優化改良作用。

    同時,政府通過免費提供種苗,優先劃撥場地和無償提供小額貸款等措施,先後扶持了一批較大規模的肉兔養殖場。

    在這些養殖場,全部實行科學、規範的喂養方式,自動化程度和質量控制水平,都比較高。

    這樣的大型養殖企業,不僅自身能夠獲得比較好的養殖效益,同時對於零散養殖戶養殖規模的擴大,也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和提振作用。農民看到規模養殖出效益,自然願意增加養殖量。隨著規模養殖戶的增多,政府培植了一大批肉兔專業合作社。

    除了種苗、飼料方面的幫助,合作社定期上門幫助養殖戶進行防疫。

    目前,養殖戶遇到的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養殖技術的匱乏。為此,畜牧部門技術人員定期要到養殖戶中進行輔導培訓。

    針對養殖戶比較頭疼的成品兔銷售問題,當地採取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在合同最低保護價的前提下,由合作社出面聯絡銷售渠道,讓養殖戶心裏很踏實。

    作為全國最大的肉兔養殖縣之一,宜賓縣肉兔年存欄量已經超過了六百萬隻。目前,四川省已經在肉兔集中養殖區推廣這些做法,同時通過引進大型肉兔養殖和加工企業等做法,推動産業的升級,希望把四川這個肉兔消費大省,進一步打造成為肉兔養殖強省。

    其實,不僅僅是肉兔,受傳統家庭養殖習慣影響,我國很多畜牧養殖品種,都存在著盲目生産、分散飼養、粗放管理、被動銷售等問題,導致勞動生産率低下,相對效率不高;要避免出現像肉兔這樣的養殖量與消費量嚴重失衡的矛盾,就應該及早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由散養型向規模化、由家庭副業向專業化方向過渡,引導養殖戶把養殖當成産業和事業來做,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農民通過養殖致富增收。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