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巨頭投資臉譜:國壽太保加倉 平安觀望

2010年05月14日 08:39  上海證券報 我要評論

  股市大跌折射各保險公司投資“性格”

  ⊙記者 黃蕾 ○編輯 于勇 陳羽

  保險機構對當下震蕩行情的判斷出現分歧。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相對樂觀,而中國平安等一些險企謹慎依舊。

  據來自基金、券商、保險公司的綜合信息反饋,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以來,中國人壽、中國太保開始悄然入場,重點配置了主動型基金如股票型基金,以及銀行類大盤藍籌股。他們此時入場的主要理由是:認為A股估值已經很便宜,現在可以開始分批入場。

  據來自同業的一份交流數據顯示,這輪加倉之後,算上自有資金以及萬能險等保險産品的資金,目前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的權益類倉位(股票+基金)比例大約已分別上升至14%-15%、12%-13%。

  兩巨頭“看好後市”之説由此而來,但此時就下如是判斷未免有些過早和片面。投行人士所熟知的是,站在保險資産配置的角度去考慮,在指數跌至低位時選擇逐步入場是大機構的慣常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備受投資者關注的波段高手中國平安,這次卻未現大幅加倉之跡象。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説,一方面,這和之前中國平安已經加過倉有關係,據説一季度以來,中國平安的倉位最高時曾達到16%左右,不過隨後又下調了倉位比例;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它對於後市行情的謹慎態度。

  這從披露完畢的上市公司一季報中也可一窺端倪。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三巨頭呈現出不同的持倉“臉譜”:平安對於前景最謹慎,青睞農林牧漁業、食品飲料等通脹抵禦型品種;國壽則最為樂觀,對金融地産“癡心”依舊;太保則試圖左右逢源,對機械、儀器等業績恢復明顯的中游領域更感興趣。

  在投行人士看來,消費品、商業零售等領域歷來是價格彈性最低的領域,也是在經濟不樂觀時仍有足夠現金流保護的行業,重點佈局防通脹股票顯示平安以穩為主的投資策略;如果經濟能保持高速增長勢頭,金融地産勢必是增速最快的領域,佈局這兩大板塊凸顯了國壽的樂觀態度;而太保的觀點既不過於謹慎,也不算激進,在投資上的這一佈局思路與其在保險行業上的中庸之道一脈相承。

  相比之下,一些中小保險公司的持倉心態顯得更加謹慎了些。據了解,個別中小險企的權益倉位比例最低的甚至已經降至6%左右的配置底線。“我們陸續減了一些地産股、銀行股等,主要是擔憂政策調控風險,目前還留著一些新能源等股票。”當被問及是否還會減倉時,一家保險公司投資部負責人笑答:“都已經降得這麼低了,再無減倉空間了。”

  至於是否會緊隨國壽、太保抄底入場,包括上述公司所在的一些保守派險企認為,目前並不急於入場。“前幾天的大跌,明顯是基金等機構在砸盤,等到這些機構出貨充分後,我們才會開始入場。下一步重點考慮配置大盤藍籌股,因為這些股票的估值實在是很便宜了,但考慮到再融資和政策調控風險,對於銀行股和地産股,我們只會考慮適當地配置一些。”

  事實上,探究大小險企研判後市現分歧之原因,除各方對行情的解讀不同外,主要還在於它們在資産配置壓力上的程度不一。淺白地來説,由於資金量不大,中小保險公司可以等到市場企穩時一把殺進去,而對於手握千億資金的保險巨頭來説,不可能也不敢下此賭注,唯有逢低點時採取分批入場策略,才合乎情理。另外,不少中小保險公司頻繁現身ST股十大股東行列,而大險企卻對之避而遠之,也是雙方投資理念存差異的另一大佐證。

責編:王玉飛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