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鄉村旅遊新觀察(七)山東榮成(2010.5.7)

2010年05月07日 23:43  CCTV-聚焦三農 我要評論

進入[聚焦三農]>>

  

 【城市名片】

  榮成市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天鵝越冬棲息地天鵝湖、國家級森林公園槎山、道教發祥地之一聖水觀,山、海、石、花、鳥、寺遍佈其間。來到榮成,沐浴著爽朗的海風,走進海草民居,聆聽漁家大鼓,體驗獨具特色的海島文化,已經成為繼看海景吃海鮮之後新的旅遊亮點。

  【觀察團介紹】

  成寒梓 中央電視臺農業節目出鏡記者

  汪昇華 中國生態學會旅遊專業委員會委員、副研究員

  楊 松 相聲演員

  【現場】主持群亮相

  楊 松: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大氣啊,磅薄啊。(搞怪)

  成寒梓:別感慨了,趕緊,節目開始了。(兩人站好)鄉村旅遊新觀察,今天我們到了美麗的海濱城市——榮成。(兩人同時説)這裡是榮成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成山頭,它是中國海岸線的最東端,號稱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在這裡,能看到中國最早的日出。

  楊 松:可是現在是雨季,日出是沒看上了。

  成寒梓:是挺遺憾的。不過咱們絕對沒白來,榮成人把成山頭叫做“好運角”,是一個特別吉祥的地方,像秦皇、漢武都把這裡作為觀海祭日的福地。

  楊 松:我想咱們來了成山頭,這次榮成之行就有一個好的開始了,我們就把這次的旅程叫做榮成好運遊,行不行?

  成寒梓:堅決同意,堅決擁護。那咱們就比比誰的運氣好,玩得開心,吃得過癮。趕緊走吧!

  第一幕【動物園】

  【解説】寒梓和楊松的第一站選擇了西霞口村,據説這裡的神雕山野生動物保護區臥虎藏龍,非常有看頭。

  【現場】

  成寒梓:觀眾朋友,您看到了嗎,在我身後全部都是各種各樣的海洋動物。

  楊 松:那邊就是大海,這邊就是咱們的動物園。

  【解説】在大海的環抱中與海洋動物近距離接觸,這可比逛城市裏的海洋動物園過癮多了。瞧瞧,它們的小日子過得多愜意!

  【現場】一組海洋動物畫面+和動物現場1號明星:海獅親親 特長:親臉

  【解説】海洋動物園就建在西霞口村後的海邊,完全自然原生態。而且,這裡是全國第一個村辦的野生動物園。別看是人家是村辦的,一點兒也不輸給大城市的動物園,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就有200多種,還實行放養式管理。海島嘛,水裏遊的算不上稀罕,可這裡就連天上飛的,地上爬的也是應有盡有。

  【解説】看看,還是村民飼養員厲害吧。他們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漁家人,但經過專業培訓後技術一點也不含糊,大可以放心大膽地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各種體驗。説到西霞口村,也不僅僅是動物園一個項目。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全國第一家村辦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全國第一家村辦國際海運公司,全國第一家村辦國際客貨班輪航線,這裡還是全國第一家對村民實施生活福利全部免費的村莊,真是名副其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別的不説,光旅遊收入,這個人口僅有500戶的小村莊一年就能進賬四億元,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23萬元。

  【觀察團觀點】觀察團認為:西霞口村依託海洋資源優勢,將野生動物保護區植入依山傍海的地理環境,給人以置身自然中,攬盡海陸空的滿足感。遊客走近這個濱海漁村,享受到的是超越傳統漁家樂的遊玩體驗,是濱海漁村以科學規劃管理延伸漁家樂産業鏈,打造濱海旅遊經濟典範。

  第二幕【石島、赤山】

  【解説】寒梓和楊松的第二站來到了石島港,這裡自然風光優美自不必説,更重要的是它與廣州、上海一起並稱為中國東方三大港口,有“北方小香港”的美譽。石島與韓國、日本等國的海上貿易由來已久,唐朝時達到頂峰。到今天,石島港開闢了可達世界各地的貨運航線,成為北方最大的漁港、全國最大的漁貨交易市場。所以來到榮成,石島港是必看的,它體現著這座城市多元、開放的氣質,是榮成歷史和今天的見證。

  【現場】

  成寒梓:榮成這個地方離韓國非常近,所以今天很多韓國朋友都到這兒來度週末。其實在榮成這個地方,中韓兩國的淵源早在唐朝的時候就開始了。

  楊 松:沒錯,在這裡有一座法華院,它就見證了這段歷史。

  【解説】

  赤山法華院始建於唐代,是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唐朝時韓國人張保皋在這裡建造了它,曾受過天皇加封的日本高僧圓仁曾在這裡居住並記錄了它,千年後榮成人根據記錄找回遺址並重建了它。一座寺院連接著中日韓三國人民的牽掛,承載著三國人民的友誼。今天,它成為日、韓兩國青少年的海外教育基地,它的建造者張保皋更因其開闢的“海上絲綢之路”,被奉為“海上王”。行走在法華院,我們感受到,榮成的文化事業和港口經濟一樣發達,獨特的海派民俗深深附著在每一件陳列品上,這樣近距離的碰觸于我們是難得的,厚重的歷史、深遂的文化,無法不讓人心生景仰。(鏡頭配字幕、音樂)

  【觀察團觀點】觀察團認為:赤山法華院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與海外文化的融合碰撞中産生的,走進這裡獲得的是文化無國界,四海共一家的觀感體驗。石島港則彰顯了榮成現代化港口城市的國際形象,迎接著八方遊客。由此,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是海文化已經轉化成為了可賞、可遊、可學的旅遊産品。

  第三幕【開洋節】

  【解説】接下來,楊松和寒梓決定分頭行動。寒梓要體驗的是撈海參,而楊松決定去參加一年一度的開海節。看看他們各自會有怎樣的收穫。

  【現場】一組漁民隆重準備的畫面(字幕:院夼村)

  【解説】在漁家古老的習俗中,穀雨時節祭海是最盛大的節日,被稱為開海節。他們認為穀雨時分各種魚類都回到淺海地帶,這天祈禱海神保祐,一年都能平安順利,滿載而歸。開海節後,漁家人一年的勞作便開始了。

  【現場】楊松學做大餑餑

  【解説】這裡的人們對於祭品非常重視,白麵大棗餑餑是必須有的,我們看看楊松能做成什麼樣?

  【現場】楊松學做大餑餑、學習、吃

  【解説】別光顧吃了,大夥兒都開始祭海神了,趕緊去瞧瞧吧!(一組現場鏡頭)今天,開海節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被稱為“榮成開洋謝洋節”,對於村民們來説,叫什麼並不重要,對海洋的虔誠,對家園的熱愛是不會變的。

  【現場】楊松説感受、唱歌(出海勞作的鏡頭、進音樂)

  【觀察團觀點】

  觀察團認為:漁民節保存了當地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得濱海旅遊特色更加鮮明。專家建議積極保護,繼續挖掘,開發類似項目,形成系統性、持續性,做出特色、做出風格。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