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鄉村旅遊新觀察(一)廣西寧明(2010.4.27)

2010年04月27日 23:55  CCTV-聚焦三農 我要評論

  

    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隸屬於崇左市和越南相鄰,是中國連接東盟自由貿易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 寧明是壯族之鄉,寧明的鄉村旅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觀察團成員

  觀察團成員,中央電視臺聚焦三農節目主持人楊璐,廣西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孫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鄉村旅遊專家郭煥成教授

  寧明以花山為傑出代表的民族文化,是古駱越民族的根祖文化,其內涵囊括的壯族文化發展的巫文化、銅鼓文化、歌墟文化和山水文化等各個階段,體現了駱越先民從漁獵經濟到農耕經濟的生活風貌,花山岩壁畫以其宏大的規模、豐厚的文化內涵、高深的科學價值和傳奇的神話色彩,而我們旅遊觀察團的第一站就是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花山岩壁畫。

  孫勇:看山上,我們的花山崖壁畫已經到了。

  記者:我看到了。

  郭幻承:看到了,看到了

  花山岩畫畫面長達172米,高約50米,面積8000多平方米。花山岩畫經過了兩千多年的風吹日曬,而畫面線條居然還如此清晰,色彩也沒有褪化,古人是用什麼顏料作畫?岩畫畫在臨江的高危懸崖絕壁上,在當時沒有先進攀岩工具的情況下,古人是怎樣高攀作畫?岩畫反映的內容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中外專家學者各持己見,觀點不一。花山岩畫至今仍然還是個謎。

  記者:那郭教授,那您看了有些什麼樣的感受呢?

  郭幻承:我看到花山壁畫以後,真是像孫勇説的千年之謎,這裡面的內容,這裡的表現形式,這裡邊怎麼樣,當時怎麼畫上去的都值得認真的研究。通過研究,同時我們也要把花山壁畫作為一個很有意義的旅遊資源,讓遊客更多的來觀賞。

  記者:讓大家共同來探索?

  郭幻承:來探索,來研究這樣是很有意義的。

  孫勇:所以,人家説花山是人生的夢境,是人生的意境,是人間的仙境,讓我們所有的朋友都到這來。

  記者:你們是不是來專程看這個花山崖壁畫的?

  觀眾:對,今天我們是專程來的。

  記者:從哪來的?

  觀眾:我們是從桂林來的。

  記者:從桂林來的,那看完之後,你覺得怎麼樣?

  觀眾:覺得我們的祖先,太偉大了,太神奇了,能夠有這樣的技術,簡直就是我們後人的驕傲。

  記者:鬼斧神工是嗎?

  觀眾:是呀

  記者:那個動作是什麼意思?

  觀眾:這我也不知道

  觀眾:我看了看,我見畫上面有這樣的動作,很特別真是太神奇了?

  記者:這位大姐?

  觀眾:我感到很震撼,因為我到這裡了以後,我感覺到我們的祖先確實很偉大。你看這幅壁畫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你看它到今天還是那麼的清晰,我正在想當時我們的祖先是怎樣把這個畫畫上去,他為什麼要畫,而且是用什麼顏料來畫的呢?我覺得這是個謎。

  解説:寧明依託花山獨特

  記者:孫勇,除了這個還有什麼東西要給我們展示嗎?

  孫勇:你別忘了,剛才帶你們來的時候,我唱了山歌,接下來要有非常動聽的原生態的山歌給大家展示

  《原生態三個姑娘唱》

  觀察團觀點

  郭煥成:鄉村旅遊我全國地方都看過很多。但是,不僅僅是觀光、看看風景,而更重要的是依託民俗文化,只有挖掘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才能創出我們鄉村旅遊的品牌,才能促進我們鄉村旅遊的發展,形成我們鄉村旅遊性的動力。就是體現了我們花山自然景觀,特別是文化景觀的壁畫的這種博物館搞一個,這樣還是一到花山那首先到博物館看一看,先放一下片子。然後,再親歷看一看,他收穫更大一點。

  

  解説:搶花炮,在寧明縣納利村已經流行了一百多年,是納利村壯族村民中的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在村中搭臺唱戲和集中全村青壯年參與搶花炮等活動。"納利二月風光好,全民健身搶花炮;意要今年好運氣,花炮場中稱英豪。"這是流傳在該村的一句老話。而搶花炮也被稱之為東方的橄欖球。那麼對於壯鄉這一民俗活動觀察團又有著怎樣的感受呢?

  觀察團在現場看到第一屆寧明旅遊節搶花炮活動安排在了河邊旁,現場除了寧明的村民外還有遊客將近一千多人。場面火爆,熱鬧非凡。

  記者:你是不是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場景?

  孫勇:這麼大的場景我也是第一次,我感覺到非常的興奮。

  記者:怎麼場面十分混亂啊?

  觀眾男:美國橄欖球很好看

  記者:有人説這是美國橄欖球很好看。

  孫勇:這是原生態的橄欖球,他們歐洲人橄欖球都是在室內進行的,可是我們在天然的大草場上進行的。

  孫勇:觀眾朋友,其實我很想把露露一塊拉進去來參與這場搶花炮的比賽,可是我們這有規定,女同胞是不能參加這種比賽的。

  記者:搶到了,搶到了

  記者:是不是搶到了

  遊客甲:搶到第一炮了,是一位本村人搶到第一炮了。

  遊客乙:這個是第一炮

  遊客甲:他先搶到,第一

  孫勇:是你搶到的嗎?

  村民:是,是我搶到的。

  孫勇:你現在被大家一起拋到天空的時候,什麼感覺?

  村民:非常高興

  記者:把你們的戰利品展示一下,這是你搶到的花炮是嗎?

  記者:你看,他們激動的雙手還在發抖。

  遊客甲:搶到不同的朋友,我們本村裏面有十幾個朋友的,十幾個幫的。

  記者:他們會不會分一二三名?

  遊客甲:分啊,第一炮,那個幫派得就是第一名,第二炮那就是第二名,第三炮那就是第三名的。

  村民:很團結的,我們很團結的。

  孫勇:沒有去搶啊

  記者:沒有去搶,但是佔了它的喜氣啊,佔了花炮的喜氣。

  記者:有沒有勝利過,得過炮主?

  遊客丙:得過兩次

  記者:得過兩次了已經,那今天有沒有信心再勝利?

  村民甲:有啊,最後一次

  記者:最後一次了,好,加油。

  記者:你們年輕的時候會參加嗎?

  遊客丁:我們年輕,也可以參加。

  記者:那現在還參加嗎?

  遊客丁:老了,現在很少參加,以前我也是這樣。

  遊客丙:就是很震撼,有那種震撼的感覺,大家這種圍著一個目標大家一起衝,那種。

  遊客丁:我估計給他們那種成就感,就像那種壯鄉文化,他們以前是狩獵的嘛,就好像一個部落最強壯、最勇敢的那個是部落的英雄,搶花炮也是這一個形式,我猜想,我個人認為是這樣。我也經常看就是NFL西方橄欖球,所以我就覺得它跟西方,美國那種橄欖球是有點相似之處的,但是都是為一個目標勇敢去爭,就給人那種衝勁是非常強的。

  記者:那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遊客丙:不同可能就是,在於我們這種就更原始一點,那原生態的味道更濃一點,它不像那種有規則化的,可能規則比較簡單,但是它那種給人的那種感覺是最原始、最深刻的。

  孫勇:我想不管是哪一個民族,因為大家都共同在追求一種精神,那就是團結、勇敢、和諧。

  孫勇:大家所有的朋友們,你們説喜歡我們搶花炮這個比賽嗎?

  群眾:喜歡

  孫勇:喜歡不喜歡?

  群眾:喜歡

  孫勇:你們覺得咱們搶花炮,體現了一種什麼精神

  記者:是什麼精神?

  遊客甲:團結力量嘛

  專家觀點

  我非常高興,有機會來觀賞,觀看搶花炮的活動,搶花炮活動是我們寧明縣的一個民俗旅遊的一個品牌,民俗文化的品牌。號稱是我們東方的橄欖球的比賽活動。與西方的橄欖球比賽比較起來我們更擁有我們東方的魅力,民俗活動魅力、搶球的魅力。群眾性的團結的魅力是這樣。肯定外邊來的遊客一定會很歡迎的,因為它體現了寧明縣壯族民俗文化的特點。

  轉場

  據了解,竹竿舞是廣西壯族人民在勞動的時候,為了更好的休息,在勞作之餘,用竹竿跳竹竿舞的活動。每年到三月三的時候,壯族人民就要進行竹竿舞的比賽,延續到今日竹竿舞也成為了寧明縣民俗旅遊的一個遊樂項目。而遊客也會體會到跳竹竿舞的樂趣。

  郭幻承:過去在電視上看到過很多,就是不知道怎麼跳,這一次親自體驗到了。

  記者:什麼感受?

  郭幻承:太棒了,那個體會,那個體驗真是沒有,從來沒有想到的,那個美啊。再配上周圍大自然美,跳出娛樂的心情美。

  解説:對遊客來説看似簡單的竹竿舞,挑起來也並非易事,這不老教授還差點被竹竿家住 腳,而孫勇就沒那麼幸運了。

  七十多歲的郭教授學跳壯族舞雖然像模像樣,而意猶未盡的郭教授還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展示給大家看。

  觀察團觀點

  郭幻承:現在農家樂現在是我們鄉村旅遊的一種剛發展的一種新型産業,它是立足於農業資源,三農資源,利用三農資源,利用農村的勞動力,利用農村其他的一些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發展農家樂。農家樂現在全國是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對於農民的解決就業、對增加農民收入,致富於農民,富裕農村這個作用很大,很多地方現在已經效果很明顯。

  獨木成林

  解説:距寧明縣城約6公里的明江鎮洞廊村有一棵古榕,經過千年的生長繁衍,如今長成了一棵佔地面積達10余畝的大樹。遠遠望去就像一片鬱鬱蔥蔥的小樹林,固而得 “獨木成林”之美名。在當地,還流傳著一種説法,就是哪個村里長有大榕樹且氣生根繁多,那麼這裡就會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如今,洞廊村在政府的引導下重點發展蔬菜種植,現在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基地,瓜菜暢銷縣內外,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逢農曆的 “三月三”前後,這裡便成了一個小歌圩,臨近各村的山歌手匯集在樹陰下施展歌喉,他們或唱生活、或唱愛情,好不熱鬧。而來壯鄉旅遊的遊客也會被壯鄉的鄉親們拉上穿上壯族服裝,唱上一段山歌,體會壯鄉山歌的美妙之音,感受壯鄉民族文化的樂趣。那麼,除了壯鄉的山歌之外觀察團還會什麼新的感受呢?

  孫勇:而且的話,在這片林子下面還有獨特的表演。

  記者:給我們整點熱鬧的是嗎?

  孫勇:對,剛才我們看的是靜的,現在是動態的,一個是咱們原生態的壯族山歌,還有咱們狀語小品表演。

  記者:狀語小品表演,郭教授,我們是不是只欣賞過,比如説像東北的二人轉或者這些普通的搞笑的小品,您聽説過狀語小品嗎?

  郭幻承:沒聽説過

  孫勇:非常有味道

  郭幻承:太好了。

  孫勇:楊璐,來到我們壯鄉不能光看不練習。

  記者:那你的意思是跟我PK一下。

  孫勇:對,沒錯,你跟咱們女隊,我跟男隊,我們用當地的山歌一起來PK一下,怎麼樣?

  記者:那你這樣我吃虧,我本來就不會説廣西話,你又這麼地道。

  孫勇:雖然,我在廣西生活,但是我的壯語也不行。

  記者:行,接受你的挑戰,試試樣去。

  孫勇:試試看,好不好,好我們一起。

  其實,觀察團不僅僅感受到民俗遊的樂趣,還品嘗到寧明的農家飯,各種小吃等具有民俗風味的小吃,及飽了眼福,有飽了口福。那吃也吃了,玩也玩了離開的時候總要留下點啥吧。

  專家建言

  郭幻承:三句話,留人、留錢、留心,什麼叫留人?人一來有特色,有吸引力,人願意來,把人留住。第二留錢就是來了以後有消費的地方,有東西花錢。城裏人到下邊來我要花錢,你沒內容,我怎麼花的出去,錢甩不出去,我要留錢,把錢留下。我們現在農民群眾城裏人旅遊的錢把它留下,旅遊人的錢留下。

  郭幻承:第三留心,留心看這裡不錯,那個很好,有吃有看的還玩的,還有體驗的。那我下次還要來。還要帶親戚、朋友來,這是留人、留錢、留心,三留要做到

  記者:觀眾朋友,馬上就要結束我們的寧明之旅了,心裏很是依依不捨,流連忘返,此時此刻,我和孫勇,都非常想有一首剛剛協會的歌曲來表達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合唱:山也寶貝,水也寶貝,寧明的山水有的愛來作陪,遠方的客人不來你會後悔,來了你就不想歸。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