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抗旱進行時:直擊廣西四川乾旱(2010.3.17)

2010年03月17日 22:51  CCTV-聚焦三農 我要評論

  

    今年入冬以來我國西南四省大規模發生旱情,廣西、四川省位列其中。此次乾旱時間長達半年,持續時間之長,災情之重歷史罕見。特殊的地理環境讓災區多數農民飲水及土地灌溉都全面告急,如今那裏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呢?我們的記者第一時間趕到災區調查旱情。

  記者是在廣西某村的一個蓄水池底部,這個蓄水池的蓄水量有800立方,往年到了這個時候,水位應該在這個地方,但是由於乾旱缺雨,從去年9月份這個水池就徹底乾涸了,這裡還有少量的水滲出,但是水量非常小。

  為了接水,村民們自發地把全村村民分成五個組,每個組每天都要在這裡等12個小時,才能保證大家都吃得上水。

  由於當地屬於卡斯特地貌,石頭多土層薄,天上的雨水很快就滲透到地下,如果降雨量豐沛,就會有地下水流出,為了留住水源,保洞屯一共修了十個這樣的蓄水池。村民們告訴記者,往年這些蓄水池的水足夠全村人使用。

  而去年十一月份,村裏所有的蓄水池都乾涸了。只有這個還能滲出水來,這點水也成了村民們唯一的水源。為了節約用水村民們可謂是想盡了辦法。韋每淵就自己給自己下了個規定,洗菜只能洗一遍,洗完菜的臟水是不能倒掉的,得用來喂牛。而他們家的碗筷也不能天天洗。

  而在平橋村,情況更為嚴峻。整個村裏吃水問題只靠一個小水塘,這個水塘幾十年從來沒枯竭過,但是現在卻見底了。

  因為水源少,人畜飲水出現了矛盾 ,因此平橋村很多村民迫不得已都把家裏的豬賣掉了。

  據有關部門統計,從去年9月以來,廣西降雨量大幅減少,以今年2月份為例,廣西全區平均降水量11毫米,比歷年平均偏少8成。造成全區江河來水量嚴重不足。

  記者現在是在廣西河池市野馬河的河床上,這個河很有特點,在雨季的時候它是一條河,到了旱季的時候就變成很多個池塘,河池市也因此而得名。但是今年因為乾旱缺雨,不光河不見了,連池塘也乾涸了。

  不光河流出現斷流,水庫蓄水量也嚴重不足。記者在金城江區的一座水庫看到,這個水庫已經基本乾涸了。

  據了解,河池市所有水庫的蓄水量,僅佔有效庫容的20%,而在金城江區為了緩解旱情,曾多次組織人工降雨,但是效果卻並不明顯。

  據統計,廣西目前有64%的塘壩和75%的水櫃乾涸,境內的主要內陸河流水位和水量均以創下最低值。全區水庫蓄水量32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蓄10億立方米。部分村屯的村民和韋良江一樣,都不得以賣掉家裏的大牲畜,減少用水量。人畜飲水尚且如此緊張,那麼農業生産情況又怎樣呢?

  平橋村的副主任韋海南告訴記者,他們村的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依靠種植柑橘。而今年的産量卻減少了2500噸。記者隨後來到韋金華家的柑橘林,在這裡隨處可見因為乾旱而掉落的果子。

  不光産量減少了一半,果子的品質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因此價格也從去年的每斤2元錢跌到 了8毛錢。而更為嚴重的是,這些柑橘樹已經有20多年的樹齡了,今年卻有部分樹在果子成熟前旱死了。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